废用综合征的康复医疗
长期卧床和不活动的残疾者常出现以生理功能衰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称为废用综合征,也称为制动综合征或运动不足病。是重症慢性病患者长期卧床的常见并发症,可使原发疾病和残疾进一步加重,而在此基础上期预防和治疗废用综合征乃是康复医疗经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基础是休息与体力活动之间平衡失调。适当的卧床休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是,过度的不合理的休息反而使各种生理功能衰退,给机体带来不利的影响。近来关于人在失重条件下机体反应的研究表明,持久的卧位或坐位由于抵消身体重力的影响,或者模拟太空飞行由于失重,都可能引起制动综合征。
活动受限制的原因有:
❶ 因感觉丧失缺乏保护性反应,躯干或肢体长期不动。
❷因疼痛、瘫痪或关节强直而不动。
❸因使用绷带、夹板、约束带及受其他外环境限制。
❹因昏迷、意识或精神障碍而不动。临床上,心肌梗塞、脑卒中、骨关节病及老年人因久病衰弱而长期卧床,易产生废用综合征。
废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 肌肉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每周约递减20%; 关节挛缩、变形,久之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常有便秘或大小便失禁,尿液潴留,伴泌尿道感染或尿路结石。基础心率加快和直立性低血压,心脏储备能力明显下降。由于静脉血液淤滞,血液粘稠度增加,及受压血管内膜损伤,容易发生血液栓塞以及死亡率很高的肺栓塞。肺活量下降,通气功能减退,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常发生压迫性褥疮,尤其在营养不良和极度衰弱的老人多见。心理活动衰退、抑郁、人格改变、智力减退。
废用综合征的康复医疗,首先在于重视原发疾病,早期采取措施以预防并发症; 其次采取以恢复和加强体力活动为中心的综合性康复措施。
医疗体育 适当的运动锻炼能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提高心肺功能,改善情绪。尽可能动员患者起床,进行床边、室内、室外的步行和日常生活活动。为鼓励下床活动,可采取保持适当的室温和添置娱乐设施等措施。对于长期卧床的非瘫痪者,可指导其在床上或轮椅上作肢体的主动运动,包括等张和等长的运动训练; 对瘫痪者,可借助于低频电刺激或以被动方式进行训练。要尽早开始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注意保持关节于功能位置,避免因病变、受压、重力等影响而处于强迫位置,造成关节挛缩与变形。为加强训练效果,可以配合热疗、按摩、针灸等疗法。
恢复心血管适应性的训练 卧床或下床的一些主、被动运动及一些日常生活活动有助于恢复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但要适当。鼓励患者采取坐、立位姿势,或抬高床头; 对因瘫痪不能坐起者可以采用斜台,被动地抬高上身,从30°1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抬高的角度与时间,以施加重力的影响。用弹性袜有助于预防下肢血液淤滞、水肿和直立性低血压。
呼吸训练 鼓励患者作慢而深的呼吸动作,学会腹式呼吸。对于呼吸肌麻痹、肺活量降至正常的60% 以下者,宜间歇使用正压呼吸装置,一天若干次。对非痪瘫者要求加强咳嗽,对瘫痪者可在深吸气之末压迫腹部,也可达到有效地咳嗽; 还可以拍击胸部,帮助排痰。理疗用超短波或短波控制感染,效果较好。
感觉刺激训练 对于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有效。来自机体内、外环境各方面的刺激传入到大脑,有助于训练调节功能,影响全身。例如,作业、娱乐等治疗包括看电视、听音乐、参加讨论或其他智力活动,都有益于长期卧床病人的心理健康,在消除废用综合征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排便功能训练 除调整饮食予以充足水分和带渣食物外,应着重训练其排便习惯。通常在早餐后肠蠕动最强,可于此时嘱患者入厕或坐床边便桶,若无效可加用甘油栓、开塞露、必要时用手指掏出粪块,也可晚上服用果导片、麻仁丸等缓泻药。反复灌肠可能减弱肠张力,不宜常用,一般只用于训练计划的起步时。对于尿潴留者,按时在下腹按摩,唤起排尿意识,必要时导尿,留置尿管,间歇开放。这些可教会患者和家属掌握,但要注意严密消毒,防止感染。为有利于控制尿路感染和预防结石,鼓励大量饮水。膀胱区或腹部的低频电刺激有助于改善尿潴留或大便秘结。
褥疮防治(见四肢瘫及截瘫康复医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