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庐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庐江 庐江郡名。汉置。治所舒县,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汉末移治潜山,在今潜山县。三国魏移治六安,在今六安县北。 ☚ 燕将 丹阳 ☛ 庐江lú jiāng即芦江,为汉北河流,以沿岸多芦苇而得名。《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洪兴祖补注:“《前汉·地理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蒋骥注:“庐江,水名。《汉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汤炳正今注:“庐江,《汉书·地理志》:‘庐江出陵阳东南’,则此为陵阳之庐江无疑。”认为是陵阳之庐江。又以为是襄汉间之庐水。王夫之通释:“庐江,旧以为出陵阳者,非是。襄汉之间,有中庐水,疑即此水。”然均与汉北云梦较远。这个庐江实在汉北。汉北本有云梦泽,水道疏通后湖泽消失,而河流纵横。屈原被放汉北云梦,应在北部(由《抽思》“狂顾南行”与《招魂》“汩吾南行”可知)。其南行或西南行须穿过某一河流。林庚《招魂地理辨》云:“庐江”亦不过是江之形容。按《晋语》:“侏儒扶卢。”《考工记》作“庐”,而《子虚赋》“莲藕觚卢”,《史记》又作“芦”;则“庐江”或即芦江。《玉篇》“苇之未秀者为芦”,是江之有芦,正是“献岁发春”“菉齐叶”之时,故此“庐江”或即初生芦苇之大江。 庐江水名。《楚辞·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关于庐江地望,有不同说法:流行说法据《汉书·地理志上》“庐江郡”下原注:“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又,丹阳郡有陵阳县,位于今安徽省青阳县南之陵阳镇,在舒溪西面,舒溪北流,下游为青弋江,经宣州、芜湖等市,北入长江。另一说认为屈原活动地区主要在今湖北省境江汉一带。《华阳国志·汉中志》新城郡房陵县下有“维山,维水所出,东入泸”的记载(见于商务印书馆《四库丛刊》影印明抄本)。古维水所入为沔(汉)水,《汉书·地理志》、《水经·沔水注》等皆有明文。今本《华阳国志》据以改“泸”为“沔”。其实维水入沔之处为春秋庐戎居地、汉魏六朝中庐县境,地以“庐”名,则古维水入汉处的这一段汉水亦称泸水,非不可能。”泸”与“庐”可以互通,泸水自亦可称庐水。因此,“维水入泸”之文似不能轻改为“入沔”。关于古维水地望,自清乾隆年间以来形成的流行说法,认为即今湖北襄阳、宜城县界上的潼水(亦称潼口河)。近人经研究分析,得出新解,认为决定古维水入汉的关键地古中庐城当在今襄阳城西约30里之泥咀镇稍西处,从而,发源于南漳县东北边境之七里山,东流经泥咀镇北入汉水之鹤子川才是古维水所在。依此,汉水于古代曾兼有“庐(泸)江”之称的河段,乃应在今襄樊市西、泥咀镇北面,鹤子川(下流现已延伸为泥咀河,于襄阳城稍西处入汉,仍当以泥咀镇为准)下游当年入汉处。屈赋《招魂》中所言“庐江”似亦可能在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