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序数效用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 Theory“基数效用论”的对称。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效用是个体对物品或劳务的一种主观偏好,无法量化,也不能加总求和,但不同物品效用的大小可以进行比较,即一个人可以判断某一物品的效用比另一物品大,故对不同物品的效用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即只能根据人们的偏好程度按序数(即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和比较大小,而不能对它们进行加减。序数效用论是新古典学派消费需求理论的基础,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和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等人。序数效用论力图避免效用可以直接被计量这种尴尬的假设,并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无差异曲线分析,然而,该理论仍然需要一定的心理假设,并且依然不能给出个人之间效用比较和加总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 序数效用论一种认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效用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加以描述的理论。参见“效用”。 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 theory按照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的定义,是在“偏好尺度的假定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关于消费者需求的完全的理论”。与基数效用论依赖于嗜好和偏好的可计量性不同,序数效用论仅仅依赖于根据偏好次序排列物品的可能性。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确定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所得到的消费者最大效用均衡表明,均衡的条件是: 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同其价格的比率相等,即: ☚ 基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 序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theory of ordinal utility指用序数来表示消费者偏好次序的理论。该理论是在批评基数效用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埃奇沃思、帕累托、希克斯。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表示,而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消费者的偏好顺序和效用水平,边际效用未必递减。该理论假设: ☚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偏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