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庄子集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庄子集释

 《庄子》义释本。十卷。清郭庆藩撰。成书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
 郭庆藩,原名郭立埙,字孟纯,号子瀞,自号湘阴。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南湘阴人。做过举人,曾任江苏道员、原籍通判。勤学好思,对《说文》研究深入。著作主要有《说文经字考辨证》、《说文答问疏证补谊》、《说文经字正谊》、《合格方言》、《许书转注说例》、《庄子集释》等。
 《庄子集释》共分十卷,前两篇为卷一,第三、四、五篇为卷二,第六篇、七篇为卷三,第八至第十一篇为卷四,第十二至第十四为卷五,第十五至第十八篇为卷六,第十九至第二十二篇为卷七,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五篇为卷八,第二十六至第二十九篇和第三十至第三十三篇分别为卷九和卷十。
 该书收录了郭象的《庄子注》,成玄英的《庄子疏》及陆德明《庄子音义》的全部内容。还收录了清代学者卢文弨、俞樾、郭崇寿等人的各种见解。各种注释分别用〔注〕、〔疏〕和〔释文〕等标录。在引用清代学者的义释时,都在其姓名前标以记号“◎”,有关文字的校勘、补遗方面的内容均在前标有“〔校〕”。著者自己的见解都标有“庆藩案”三字。如《逍遥游》是内篇之首篇,对于作者“不论形体大小,而放于自得之处,则让物认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让它们分别按个体的习性而运动变化”的“逍遥”思想,庆藩认为,这是庄子自解:“首篇《逍遥游》者,庄子用其无端崖之词以自喻也。”对《养生主》的解释“养生以此为主也。”《人间世》一篇的内容是介绍人们之常见之事“此人间见事,世所常行者也”。著者有时还引用其父的语言及解释句义:“家世父曰:仁义者,人与人相接而见焉者也。爱焉之谓仁,因乎人而爱之,是固有人之见存也;宜焉之谓义,因乎人而宜之,是仍有己之见存也。无人己之见存,则仁义之名习以不立,而所修者乃真修也。”著者还多在【释文】中解释句义,如“视若营四海”、“夫劳形役智以应世务,失其自然也。故尧有亢龙之喻,爵有卷偻之谈,周公类之走狼,仲尼比之逸狗,岂不或信哉!”
 《庄子集释》几乎收录了自古至清的所有《庄子》之释文,并索取了其他书中有关材料再加上本人之见解。因而该书在当时是材料最详实的一个本子。影响较大。后来王先谦撰《庄子集解》吸取了《庄子集释》的成果。
 《庄子集释》之版本有清光绪年间思贤讲舍刻湘阴郭氏本,八册;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十册;《诸子集成》本;并于一九八八年由中华书局录入《新编诸子集成》。

《庄子集释》

训诂著作。10卷。清郭庆藩著。汇聚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并以“注”、“疏”、“释文”标明;又采用卢文弨的校勘、王念孙和俞樾等人的考证并注明姓氏;作者则以“庆藩案”阐明自己的观点。该书收集《庄子》旧注甚为详备。有《诸子集成》本。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

10卷。清郭庆藩撰。辑录郭象注、成玄英疏、陆德明音义三书全文,兼采清人训诂、考证、校勘成果,附以己见。《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60年重新校点排印,1978年重印。

☚ 庄子集解   庄子今注今释 ☛

庄子集释

一卷。清郭庆藩 (详见 《说文经字正义》)撰。前人注解 《庄子》者,多达数十家,各家注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郭庆藩作 《庄子集释》,博采诸家之长。于正文之下,先引郭象注,次引成玄英疏,再用陆德明音义。而他自己的解释文句,则分别列于注疏音义之下。凡是关于音义的,都移于陆德明注解之下。其余所采卢文弨、王念孙、俞樾、李桢及郭庆藩世交郭嵩焘诸家之说,则偏重于训诂名物之文。《庄子》一书,旨意艰深,寓言也最多。郭庆藩集释 《庄子》,由声音以通训诂,因章句而求其大义,其方法颇为正确。解释之处,也基本恰当。对于附会之言,都弃之而不用,可见其治学严谨。司马彪注本较为近古,陆德明音义本又不完全,郭庆藩又辑自他书,补其缺漏。遇有异文,录之以便参考校订。后世学者认为这些都是可取之处。只是郭象注、成玄英疏还有不合《庄子》本意之处,郭庆藩未能认真核查,对于音义所引,又未详细注解,热衷于反切而忽视了校雠,这是其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后世学者都认为此书是目前流传最广、注释最好的通行本。现存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44)湖南长沙思贤讲舍刻本、清末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1954年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61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

哲学史著作。近代郭庆藩编撰。4册。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及陆德明 《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汉学家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卢文弨的校勘。不足之处是没有广泛采集宋明以来阐述《庄子》思想的各家见解,优点是提供了郭嵩焘和作者自己的意见。疏或释文中凡“家世父” 均指郭嵩焘。如解《逍遥游》 中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一句时,引“家世父曰:未数数然也,犹《戴记》之云天下一人而已。致福,谓备致自然之休。御风而行,犹待天机之动焉。郭象云,‘自然御风行,非数数然求之’,误。”成书于光绪二十年 (1894),时逢中日甲午之战,故王先谦在此书序中云: “郭君子瀞为《庄子集释》成,以授先谦读之,而其年适有东夷之乱,作而叹曰: 庄子其有不得已于中乎!夫其遭世否塞,拯之末由,神彷徨乎冯闳,验小大之无垠,究天地之终始,惧然而为是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先谦和作者治《庄子》 的心情。有长沙思贤讲舍刊本,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王孝鱼校点本。

☚ 思纬𡔹㚃台短书——报贝元征   庄子集解 ☛
000010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