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真武阁
位于容县城东门人民公园内,建在北灵山上,旁临绣江。原址为唐诗人元结建的经略台,供操练军士和观览风景之用。明洪武十年 (1377年),经略台上建起了道观,名真武阁,以奉祀真武大帝。真武为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原名玄武,后因避帝讳,改名真武,传说其真神是龟蛇合体,属水性,可以镇灭火灾。到万历元年 (1573年) 始建成现在的真武阁。阁身不大,为木构四角形亭阁式建筑,三层三檐呈塔状,歇山屋顶。三层楼阁通高为十三点二米,面阔三间长十三点八米,进深三间为十一点二米,平面近似方形。全阁用了大小近三千根异常坚硬的铁黎木(俗称格木)构件而未用一件铁器,构件之间,用传统的榫卯逗接办法,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合理而协调地组成了一个十分优美而稳固的统一整体。更令人神奇的是有四根巨大内柱从三层五架梁起直通至二层的楼板面上,但柱不落地,离楼板面二三厘米,可深入一手。四根悬柱直接承受着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屋瓦、脊饰的沉重荷载。其建造方法是在悬空柱上,分上下两层用十八根枋子(栱板)穿过檐柱(即底层内柱的上部),组成两组严密的“杠杆式”斗栱,栱头托承外面宽阔的瓦檐,栱尾托起室内悬空柱本身,以檐柱为支点挑起来,如此即使四根内柱悬空。这种独特的“杠杆结构”方法,在建筑史上是一个罕见的例子,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艺上的卓越才能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