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广开土王伐百济及倭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广开土王伐百济及倭之战

高句丽故国原王(331~371年)晚年与西邻之前秦友好。但淝水之战(383年)后,慕容垂所建之后燕崛起于辽西,并与高句丽争夺玄菟(今抚顺新城)、辽东(今辽阳)二城,两者势同水火。同时,高句丽与百济争夺带方(今朝鲜黄州以南附近地区)之冲突也愈演愈烈。为击败此东西二敌,高句丽与前秦及新罗结盟,百济为对抗高句丽及新罗,遂与东晋及倭(日本)结盟。东晋太元十六年、好太王永乐元年(391年),倭军援百济、破新罗,强其为臣民。正谋向东扩展之高句丽好太王遂亲率大军救新罗,伐百济及与其勾通之倭,新罗当即归款。太元二十一年,永乐六年(396年)好太王亲率水军伐百残(百济),自百济西海岸登陆,以破竹之势攻破壱八城等汉水(汉江)以北之百济诸城。百济阿莘王拒降迎战,好太王挥军渡阿利水(汉江),围百济国都汉城(南汉山城)。阿莘王觉大势已去,遣使请降求和,献上男女生口(奴婢)千人及细布千匹为补偿,并以王弟及大臣十人为质,阿莘王于好太王前跪誓:此后永为奴客,好太王遂纳降。此役计得百济五十八城(主要是汉水以北,礼成江以东之诸城镇,间亦有弥邹城、即仁川,位于汉江南岸)、村七百(上述之城及村、在取得补偿后交还百济)。还军时,只掳为质之残主弟及大臣十人而还。东晋隆安元年,永乐七年(397年)百济密遣太子腆支去日为质,与倭军联合攻打高句丽。东晋隆安三年,好太王永乐九年(399年),百济违誓与倭勾通,进攻新罗及高句丽之带方界(今朝鲜黄海道黄州南附近一带),进抵汉山(北汉山)北部之北栅。时值好太王巡视至平壤,新罗遣使至王处请命求援:“倭人满其国境,溃破城池,以民为奴客,特来归王请命”。好太王矜其忠诚并遣使还告破济、倭之密计。东晋隆安四年,好太王永乐十年(400年),遣步骑五万往救新罗。军次自男居城至新罗城,倭满其中,军至则倭退。好太王麾军追击至任那加罗(大伽耶,为朝鲜半岛南端的一个国家。今朝鲜洛东江口之高灵至金海一带)之从拔城,以从拔城为首之诸城当即归服,置罗人(新罗人)兵戍之。继又攻拔新罗城(亦名安罗城,今朝鲜咸安)及盐城,城内十九尽拒随倭,残倭溃逃。东晋元兴三年,好太王永乐十四年(404年),倭、济再次勾连自海路侵入带方界,好太王率军自石城岛连船渡海,迅抵带方,倭军退至仆句满城,与好太王军先锋遭遇,王挥军切断敌进路并冲击分割,斩杀无数,倭军逃回固守。东晋义熙三年,好太王永乐十七年(407年)遣步骑五万,四方围攻该城,将倭斩杀荡尽克之。此役缴获铠甲万余领,军资器械不可胜数。还军时破沙沟城、娄城、牛由城等。高句丽自此占领了朝鲜礼成江流域地区,并控制了绝大部分朝鲜。

广开土王伐百济及倭之战

东晋时期高句丽伐百济及倭之战。高句丽故国原王(331~371年)晚年与西邻前秦及新罗结盟,百济为对抗高句丽及新罗,遂与东晋及倭(日本)结盟,东晋太元十六年(好太王永乐元年、391年)倭军援百济、破新罗,强其为臣民。高句丽好太王遂亲率大军救新罗,伐百济及与其勾通之倭,新罗当即归顺。二十一年(好太王永乐六年、396年)好太王亲率水军伐百济, 自百济西海岸登陆,以破竹之势攻破壱八城等汉江以北之百济诸城。阿莘王觉大势已去,遣使请降求和,好太王遂纳降。东晋隆安元年(好太王永乐七年、397年)百济密遣太子腆支去日为质,与倭军联合攻打高句丽,抵汉山(即北汉山)北部之北栅。时值好太王巡视至平壤,新罗遣使至王处请命求援。好太王军至则倭退。好太王麾军追击至任那加罗(大伽耶,为朝鲜半岛南端的一个国家。今洛东江口之高灵至金海一带)的从拔城,以从拔城为首之诸城当即归服,置新罗兵戍之。继又攻拔新罗城(亦名安罗城,今朝鲜咸安)及盐城,残倭溃逃。东晋元兴三年(好太王永乐十四年、404年)倭、济再次勾连自海路侵入带方界,好太王率军自石城岛连船渡海,迅抵带方,倭军退至仆句满城,与好太王军先锋遭遇,王挥军切断敌进路并冲击分割,斩杀无数,倭军逃回固守。东晋义熙三年(好太王永乐十七年、407年)好太王遣步骑5万,四方围攻该城,将倭斩杀荡尽克之。还军时破沙沟城、娄城、牛由城等。自此高句丽占领了朝鲜礼成江流域地区,并控制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