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幽州马客吟歌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幽州马客吟歌辞 幽州马客吟歌辞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见《乐府诗集》卷二五。共五首。 第一首为:“𢙓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通过贫苦百姓对困苦生活的控诉,涉及到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问题。幽州,在今河北北部一带。 马客,赶马车的人。 𢙓马即快马。剿儿指劳苦百姓。后二句是说金黄的干草可以使瘦马转肥,有了钱才能取得做人的资格。其不平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其第二首为:“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表现了及时行乐,良辰难再的思想。其第三首为:“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后二句也表现出北方女子的炽烈坦诚,毫不隐饰的情怀。 ☚ 折杨柳枝歌 陇头歌辞 ☛ 《幽州马客吟歌辞》
懀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赢马,有钱始作人。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歌辞收《乐府诗集》卷二五中。幽州,古代州名。汉武帝时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所辖境界相当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分及朝鲜大同江流域。魏、晋以后逐渐缩小。马客,即牧马的人。吟歌辞,可以吟唱的民歌。全题的意思为幽州牧马人之歌。 《乐府诗集》所收《幽州马客吟歌辞》共五首,这是其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完美的一首。全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类似五言绝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以牧马为业的牧民,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吟唱的内容,诗中以懀马起兴,以羸马做比,巧妙自然地揭出诗的主旨:慨叹社会的贫富不均,劳动人民过着非人的贫困生活。 首句揭示一个反常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懀马”即“快马”。快马按道理应受到主人的钟爱,饲以精料,备加爱护,使它膘肥体壮;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它能日行千里,奔跑如飞,便让它拉运超负荷的重载,受到残酷的驱使。由于消耗过度,付出的劳力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致使瘦骨伶仃,形销骨立。可见跑得快的优势不会维持很久,就连生命也岌岌可危。快与瘦这一矛盾,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揭示出阶级社会沉重剥削的本质。第二句由快马苦瘦引入人间社会。剿(chao)儿,指劳动人民,越是辛勤的劳动者,越是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言外之意那些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统治者却粮食满仓,牛羊满圈。他们靠什么发家致富?不言而喻,完全靠压榨剿儿的血汗,靠残酷的剥削压迫,获得无穷无尽的财富。第三句诗意转折。黄禾,指干草;羸(lei)马,指瘦弱的马。这里的羸马,实即第一句中的快马。快马得不到足够的饲料,很快羸弱不堪,只有靠多喂干草才能使他转肥。此句是假设句,设喻快马尚有可能靠黄禾得到转机,即马的主人为了剥夺马的劳动力,有可能多喂一些干草,使它恢复体力,以便重新驱使它拉车干活。而剿儿的命运则反不如马,诗的末句“有钱始作人”,等于说“无钱难作人”,意即有钱有势才能做人,无钱无势,则连做人的权利也丧失殆尽了。语意极为沉痛。 作为一首北朝民歌,这首歌辞在题材范围上突破了情歌的局限,内容较为丰富深刻,反映出当时的尖锐阶级矛盾,具有较大的认识价值。语言精练流畅,节奏明快和谐。通篇运用比兴,形象鲜明,启人深思。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老马》,所以脍炙人口,久传不衰,似从这首民歌中获得某些艺术灵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