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幼虫移行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系寄生虫幼虫引起的一种疾病。某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即人或动物体内,在组织中长期移行并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理损害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寄生虫可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并存活,因此宿主的症状固定、持久。查出幼虫可确诊。应用抗寄生虫类药物多有疗效。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某些动物的蠕虫幼虫侵入人体后虽不能发育成熟,但能在体内移行,因此造成损伤而引起的一类疾病。皮肤幼虫移行症,或称匐行症,一般是由巴西钩虫、犬钩虫、牛钩虫或羊钩虫等线虫的幼虫引起。幼虫从皮肤侵入,引起局部发痒,继而出现红色丘疹和蛇形皮疹。采用透热疗法或冰冻疗法,可杀死幼虫,口服噻苯咪啶亦有较好疗效。人如食入猪蛔虫或犬和猫弓蛔虫的虫卵,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造成肺、肝、脑或眼部损害。口服噻苯咪啶有一定疗效。 幼虫移行症 幼虫移行症幼虫移行症是指动物蠕虫幼虫侵入人体并在组织中移行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人不是它们的适宜宿主,故该类蠕虫在人体内一般不能发育成熟,但却能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病变。幼虫移行症属人、畜互传的寄生虫病,它的概念应不包括人体蠕虫,如人钩虫、人蛔虫幼虫等移行所引起的疾病。幼虫移行症可由线虫、吸虫和绦虫幼虫引起。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幼虫移行症与内脏幼虫移行症两大类。 表1 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的线虫
巴西钩虫与犬钩虫幼虫除引起匐行疹外,偶可经血流移行至肺部,并在痰中发现。临床表现有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与轻度咳嗽,但不发热,X线检查可有短暂游走性肺部浸润。 匐行疹治疗可应用透热疗法(见“钩虫与钩虫病”)或冰冻疗法,用液氮、氯乙烷或二氧化碳局部喷雾,以杀死幼虫。皮损广泛而扩散者可口服噻苯咪唑,成人每次25mg/kg,每天2次,连续2天。如果皮损未愈,3~7天后可重复一疗程。噻苯咪唑也可制成混悬液(100mg/ml)局部涂抹,再敷用0.1%地塞米松软膏。左旋咪唑涂敷也有较好疗效。 内脏幼虫移行症 某些动物蠕虫幼虫一旦侵入人体,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肺、肝、脑、眼等内脏病变,而且还可以从内脏移行至皮下组织,产生嗜酸性肉芽肿,形成皮下结节或包块。内脏幼虫移行症以肺部为多见。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病程亦长短不同,过去称为吕弗勒综合征,亦有称为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者,但应与其它过敏原引起的类似症候群相鉴别。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的蠕虫见表2。 (1) 猪蛔虫幼虫移行症: 猪蛔虫卵被人摄入后,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穿过肠壁,侵入肝脏,约经7~8天移行至肺部,引起炎症和过敏反应,血中IgE增高,并可引起哮喘。 本病在浙江农村曾有流行,称为急性蛔虫性哮喘症。其感染方式为生食被猪蛔虫卵污染而未经洗净的块根食物如番薯、胡萝卜等引起。 潜伏期平均8~9天。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有刺激性咳嗽、胸闷及哮喘。重者可伴有呼吸困难和紫绀。两肺有哮鸣音及干、湿罗音。常伴有低热,个别病人出现荨麻疹。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门阴影增深,出现肺部浸润性阴影。血白细胞总数与嗜酸粒细胞增多。 表2 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的蠕虫
治疗以对症疗法为主,可应用解痉、镇咳等药物。重症患者有气急紫绀时应予输氧、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疗程3~5天。病程持续7~14天,预后良好。 (2) 幼丝虫移行症: 在印度及我国所见的“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大多是动物丝虫幼虫所致的肺部病变。 (3) 弓蛔虫病: 国外报道的内脏幼虫移行症大多指本病而言。 狗感染犬弓蛔虫 [Toxocara canis (Werner ![]() 患儿肝脏明显肿大,伴肝功能损害。约半数病例伴有肺部病变。累及脑部可引起脑膜炎; 累及视网膜则引起视力减退。血中嗜酸粒细胞高度与持续增多为本病的特点,可呈类白血病反应。血浆球蛋白亦显著增高。血沉增速。病程长达5~18个月,于幼虫死亡后自愈。噻苯咪唑对弓蛔虫病有一定疗效。剂量为每次25mg/kg,每天2次,7天为一疗程。 (4) 异尖线虫病: 海异尖线虫(Anisakis marina Li-nnaeus,1767)等是寄生在海中哺乳动物的蠕虫,以鲸等为终宿主;鲱、鳕等海鱼为中间宿主。人系因食生或半生受染的海鱼而感染。本病首先在荷兰发现,日本沿海地区感染者较多。 海异尖线虫以幼虫寄生在人体,故又称为幼虫性异尖线虫病。寄生部位以胃壁最多,占65.2%;小肠次之,占30%。男女老幼均可感染。本病的病理变化为胃或小肠粘膜下形成嗜酸性肉芽肿,粘膜表面有溃疡与出血。 临床症状视寄生部位而异。寄生在胃壁者常引起长期中上腹痛。约70%患者大便隐血阳性,易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寄生在小肠肠壁者常并发急性炎症,引起剧烈腹痛等症状,类似急性阑尾炎或急腹症。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从胃及肠切除标本中发现异尖线虫的幼虫。该幼虫在病理切片检查中的特征为:呈Y形侧束;体壁肌层较厚;食管下部可见腺样结构;体表光滑,无翼膜。根据以上各点,可与蛔虫幼虫鉴别。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无特效杀虫药物。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不生食海鱼。 此外曼氏裂头蚴、斯氏狸殖吸虫及广州血管圆线虫也可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另见各自条目。 ☚ 喉比翼线虫与比翼线虫病 铁线虫与铁线虫病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