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幼幼集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是中医儿科著作。清陈复正撰。初刊于乾隆十五年(1750)。《清史稿·艺文志》、《八千卷楼书目》均载“幼幼集成,六卷,陈复正撰”。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广东初刻本,同年翰墨园藏板,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羊城华经堂刻本,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1902)经元书局刻本,1962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陈复正(约1736—1795),清代儿科医学家。字飞霞,广东惠州府 (今广东惠阳县) 人。自幼好学,对《周易》、《尚书》、《参同契》研讨良深。早年曾在罗浮山修道,得养生导引之术,后云游天下。因禀亏多病,乃用心于医术,对《内经》、《神农本草经》研究应用多有心得,于儿科尤为所长。行医四十余年,素重医德,以医救危济贫,遇贫病者,不受酬谢,且以药相助。所至之处,沉疴立起。虚怀前人经验,善集民间验方。积研习理论所得,融个人实践经验,撰为《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6卷。卷1介绍赋禀、护胎、指纹晰义、小儿脉法、保产论、初诞救护、脐风论证、看病诀、简切辨证、五脏所属之证、变蒸辩等内容,包括对母亲、胎儿、新生儿的保健、疾病防治的理论和方法。卷2叙述胎病、惊风、痫、乳子伤寒、伤风、伤暑、伤湿、霍乱等病的证治。卷3、卷4分别论述咳嗽、哮喘等40多种小儿常见多发病的辨证、治法、处方和用药。卷5、卷6专论痘麻,录载了经陈氏删润的万全氏痘麻歌赋,如痘疹天元赋、麻证西江月等,共245首。书末附方凡239则。 《幼幼集成》认真研集前人经验,颇多发挥和创见。对于前代经验,存其精要,辨其是非,“凡义理明确,有裨实用者取之;浮而不切者支之;间有未妥之处,即参以己见,并素所经验者成全之。”陈氏强调小儿生理、病理的特点,云“胎婴柔嫩之姿,乍离母腹,如水上沤、风前浊,防护稍疏,立见夭枉”。针对前人每有以伤寒病证称为惊风讹谬相沿的情况,主张必须分清伤寒痉病与惊风之差异。该书对诸搐作了鉴别讨论,并将临床上出现抽搐、厥逆、内闭外脱诸证的小儿疾病均称之为搐,而不名为惊风。在“指纹晰义”中,认为小儿指纹乃太渊脉之旁枝,辨证可掌握“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的法则,简要而切于临床。在“勿轻服药”论中,强调保护脾胃,不可“杂药乱投”,反对把小儿视为一团阳火肆用寒凉。以外,书中还介绍了陈氏创立的适于儿科的许多外治法,如按摩、贴药、热敷、针挑、刮痧、磁锋砭法、吹药、密导等;对小儿惊风及脐风的灯火灸法等有较好见解。 《幼幼集成》观点明确,内容丰富,理论切中积弊,经验确裨临床,各卷多所创见,对后世颇有启发,是儿科学一部重要著作,流传较广,并产生一定国际影响,日本大化十一年 (1814) 有林权兵卫刊本问世。 幼幼集成儿科著作。清陈复正撰。六卷。复正字飞霞,广东罗浮人。作者为罗浮山道士,兼行医,擅长儿科,因按古法治惊风多有乖误,乃取前人之说,择其精要,辨其是非,并结合个人经验于乾隆十五年(1750)撰成此书。卷一主论小儿禀赋、诊法、初生儿疾病防治等。卷二至卷四主论儿科多种病证证治,涉及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并附有正方、验方及外治法。卷五至卷六为删订《万氏痘麻》歌赋一百七十余首,附方一百三十余则。书中对小儿指纹望诊、辨析惊风和伤寒痉病、杂病抽搐等论述颇详,并对古人幼科论证悉以“阳有余,阴不足”之说,加以批驳,指出肆用寒凉,伤脾败胃,贻害非浅,为儿科之良书。有乾隆十五年锄经堂刊本,金裕堂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幼幼集成儿科著作。6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年。书中整理辑录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卷1论小儿赋禀、诊法、初生儿疾病的防治等;卷2~4分述儿科多种病证(包括内科杂证及外科疮疡),每病除辨证立法外,并附有正方、验方及外治法等;卷5~6为作者删订《万氏痘麻》的各种歌赋170余首,附方130余则。作者还对指纹的临床意义,惊风和伤寒痉病,杂病诸搐等证治的鉴别,儿科用药特别是寒凉药的应用等理论问题,阐述了个人见解。建国后有排印本。 幼幼集成书名。清·陈复正(飞霞)撰于1750年。6卷。汇集整理了古代儿科学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初生儿疾病的防治、诊法,儿科各证的辨证治疗、歌赋、附方等。特点是对小儿惊风抽搐的认识与前人不同。他按不同的病因将其分为“误搐”、“类搐”、“非搐”三种。然后分别论其证治。其次反对“小儿纯阳之体”的说法。指出不少医生误信此说而肆意用寒凉药,以致败伤脾胃。本书有一定的创见,值得重视。 幼幼集成yòuyòujíchéng儿科著作。6 卷。清·陈复正撰。刊于1750 年。该书汇集古代儿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初生儿疾病防治、诊法、各种儿科病症的辨证治疗、儿科歌赋和附方等。作者在书中还对儿科证治的一些理论问题(如惊风等) 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幼幼集成 《幼幼集成》《幼幼集成》系儿科医书。6卷。清·陈复正编撰。初刊于1750年(乾隆15年)。这是一部内容比较丰富、论治较有特色的著作。卷一介绍赋禀、护胎、指纹晰义、小儿脉法、保产论、初诞救护、脐风论证、初生护持、看病诀、简切辨证、五脏所属之证、变蒸辨等有关对母亲和胎儿、新生儿保健、防治以及小儿的诊治和辨证方法的论述;卷2载述胎病、惊风、痫、乳子伤寒、伤风、伤暑、伤湿及霍乱证治;卷3~4载述小儿四十余种常见多发病的辨证、治法、处方和用药;卷5~6专论痘麻。陈氏的儿科学术经验,颇有独到之处,如在“指纹晰义”中,指出小儿指纹乃太渊脉之旁枝,辨证时宜掌握“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这被后世认为是简要而切于临床实用的经验之谈。又如他在书中“新立误搐、类搐、非搐分门别证”一篇,不仅对诸搐作了鉴别诊断,并将临床上出现抽搐、厥逆、内闭外脱诸证的小儿疾病均称之为搐,而不名为惊风。又如在“勿轻服药”的论述中,他强调须保护脾胃,不可“杂药乱投”,并不同意“小儿为纯阳之体”的旧说。此外,书中对小儿惊风及脐风的灯火灸法等均有一些较好的见解。故《幼幼集成》自刊行后流传较广,目前可见的清代刊本颇多,日本文化11年(1841年)有林权兵卫刊本,说明此书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建国后有排印本发行。 ☚ 麻科活人全书 疫痧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