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指由眼的炎症或退行性病变而致晶体营养障碍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晶体混浊的一种白内障而言。引起的原因主要有葡萄膜炎、青光眼、眼压过低,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病人常在原有眼病视力减退的基础上,视力进一步减退,晶体呈白色或黄白色混浊,萎缩及钙化,最后致失明。此种白内障能否手术治疗,需查明原发病情况,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兼治本病。
并发性白内障
由于各种眼内疾病,使晶体代谢发生障碍,变为混浊,称为并发性白内障,有时也可包括某些全身病变所引起的白内障。
前段炎症性白内障 以虹膜睫状体炎所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为最常见,混浊呈白色、致密,状似真珠,常伴有结晶及钙化沉着,表面常有新生血管。
后段炎症性白内障 又称脉络膜性白内障。后葡萄膜炎的并发性白内障起自后囊下,首先出现鲜艳的闪光点,多为红色或绿色,呈现彩色的光泽;继而出现点状混浊。后皮质内也可出现多色光泽,并逐渐致密,可发展至团球状。焦点照明呈现黄色。
变性并发性白内障 (1)高度近视: 晶体混浊起自后皮质,如杯状老年性白内障,发展缓慢。
(2)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见于病之晚期,起自后囊下皮质,颇似辐射性白内障。
(3)视网膜脱离:白内障起自后囊下皮质,形态如老年性白内障。
(4)青光眼囊下斑: 参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青光眼性白内障: 起自核,进展缓慢,最后整个晶体混浊,呈黄色或白色,见于绝对期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