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平阴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平阴之战 平阴之战是春秋中期,晋齐之间为争霸中原在平阴(今山东平阴)进行的一次争霸战。公元前557年,晋悼公病逝,其子平公继位。齐国乘晋君初立之机,与楚通使交好,并兴兵攻打鲁、卫、曹等中原盟国,意欲代晋称霸。为巩固中原联盟,维护霸业,晋平公亲自领兵出征。公元前555年,晋、鲁、宋、卫等十二国军队联合伐齐,深入齐国。齐灵公率军在平阴迎击。晋平公率诸侯联军兵分两路,以主力攻打平阴之齐军,余部经鲁、莒国境,越沂蒙山奔袭齐都临淄。联军主力在平阴展开攻坚战,齐守军死伤甚众,战斗中晋军战车后拖着树枝扬起尘土,迷惑齐军,齐灵公见晋军如此之多,非常惊慌,在夜幕掩护下带领齐军悄悄逃走。晋军和鲁军尾追齐军,进而将齐都临淄围住,晋军一直打到齐国东面,齐国惨败。联军采用的正面强攻与迂回包抄相结合,及虚张声势等作战指导方针,突出地体现了春秋时期军事的发展。平阴之战是晋国继鞍之战之后对齐国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晋国对外战争的最后一次重大胜利,是晋国霸权的落日余晖。 平阴之战春秋时晋、齐间一次较大战役。周灵王十七年(前555年)秋,齐灵公率师伐晋盟国鲁之北鄙。十月,晋平公和执政苟偃率师,会合宋、郑、卫、曹诸侯国军队同伐齐。齐灵公为抵御晋和诸侯国军队,在平阴(今山东平阴县东北二十五里)修筑防御工事,在防门之外挖一条宽一里的壕沟。晋军和诸侯之师攻打防门,齐兵多死。晋中军帅荀偃为迷惑齐军,使司马探察山泽险阻,于队伍所不能到达之处,也树上旌旗,疏隔为阵,又使战车左实右伪,立战旗,车后拖上树木,使尘土飞扬,如大军奔驰。齐灵公以为有许多军队,便离开军队脱身而归。齐军随后也乘月夜,逃回。晋军和诸侯国军队尾随攻入平阴,追逐逃兵,获其殿军将领殖绰、郭最。接着,连续攻占齐邑京兹(今平阴县东南)、邿(平阴县西二十里),打到齐国都城临淄,火烧城门和四面城墙,灵公准备出逃邮棠(今山东平度县东南),为太子和诸将劝阻。第二年,晋军和诸侯国的军队撤回。 平阴之战春秋时晋、齐间一次较大战役。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晋平公和执政荀偃率师,会合宋、郑、卫、曹诸侯国军队同伐齐。齐灵公为抵御晋和诸侯国军队,在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修筑防御工事,在防门之外挖一条宽1里的壕沟。晋军和诸侯之师用计迷惑齐军,使齐灵公误以为有许多军队,便离军而归。晋军和诸侯国军队尾随攻入平阴,打到齐国都城临淄,火烧城门和四面城墙,灵公准备出逃邮棠(今山东平度东南),为太子和诸将劝阻。次年,晋军和诸侯国的军队撤回。 平阴之战 平阴之战公元前555年,齐军进攻鲁国,鲁向晋求救。晋国联合鲁、郑、卫、曹、莒、邾、薛、滕、杞、小邾等国,在鲁济水河边会师后,向齐进发。齐为抵抗联军进攻,在平阴组织防御,并在防门(今平阴东北)挖深沟准备固守。联军进攻防门,齐军死伤甚众。晋军在险要之地虚张旗帜,将草人立于车上,并用部分车辆拖木扬尘,来往驰骋,伪示兵力强大。齐军因此恐惧并乘夜溃逃。联军进入平阴城俘获齐将殖绰、郭最,并乘胜攻下京兹(今平阴东南)、邾(今济宁东南),围困卢邑(今长清南)一直打到齐都临淄。联军东进到潍水,南进到沂水,次年春天在督扬(今长清东北)结盟后胜利回师。 ☚ 节振国 击落美制蒋军飞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