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平胃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成藥部 > 散 > 平胃散
平胃散  píngwèisǎn

散藥。因其平和胃氣,故稱。由蒼术、厚朴、陳皮、甘草等製成。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脹滿,嘔逆吞酸、肌體瘦弱。宋·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一切氣·平胃散》:“常服調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辟風、寒、冷、濕四時非節之氣。”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

药物

药物

药(药品;~石;~剂;~饵;~水;~膏;~丸;西~;成~;不老~;不死~) 饵
药物的俗称:药头
粉末状的药:散(散剂;平胃~)
成霜状结晶的白色药末:霜散
搭配协调起不同治疗作用的药物:君臣佐使
含醇液的药:酊(酊剂;碘~)
注射用药:针(针水;针药;针剂;消炎~)
解救的药:解药
烈性的药:悍药 峻药
猛烈的药剂:峻剂
不对症无疗效的药:谬药
有毒的药:毒药 鸩毒鸩媒 闹药
慢性发作的毒药:慢毒 慢药
砒霜:砒(红~;白砒) 信(信石;红~) 砷 红矾

另见:医生 医疗 治疗 吃药

☚ 药物   中药 ☛

平胃散

祛湿剂之一。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见《元亨疗马集》。陈皮50克、厚朴(姜汁炒)50克、苍术80克、甘草(炒)30克。为末,生姜、大枣煎汤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00~400克:猪、羊40~80克。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邪困脾。证见草料减少、肚腹胀满、粪便稀溏、舌苔白厚而腻、脉缓者,可酌情应用。方中苍术苦温性燥,除湿运脾,为主药;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辅药;陈皮理气化滞,为佐药;甘草甘缓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同发挥化湿浊、畅气机、健脾运、和胃气的功用。
本方为燥湿健脾的基本方。临证治疗脾胃病证的方剂多由此演化而来。加槟榔、山楂,名消食平胃散〔《兽药规范》(二部)〕,治寒湿困脾,宿食不化;加山楂、香附、砂仁,名消积平胃散(《元亨疗马集》),治马伤料不食;加神曲、草果、焦山楂、青皮、法半夏、槟榔、枳壳、枳实、焦麦芽,减陈皮,名承气平胃散(《牛医金鉴》),治牛草伤脾胃;加砂仁、草果、枳实、青皮、山楂、山药、扁豆、牵牛子、车前子、前胡、木通,亦名平胃散(《抱犊集》),治牛胃寒不食草,呕吐。

平胃散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方。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炒甘草三十两。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热服;或入盐一捻沸汤冲服。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惰怠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方中重用苍术为君药,以其苦温性燥,最善除湿运脾;臣以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佐以陈皮理气化滞;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诸药相合,可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胃复健,胃气和降。
❷《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方。厚朴(去皮,姜制炒)、射干(米泔浸)、升麻、茯苓各一两半,芍药二两,枳壳(麸炒)、熟大黄、炙甘草各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空腹服。治胃实热,口唇干,呕哕烦闷,大小便秘涩,及热病后,余热不除,蓄于胃中,四肢发热,口渴,胸满,无汗。

平胃散powder for regulating function of stomach

中兽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的散剂。功效祛湿健脾,消胀散满。主治胃寒草少,寒湿困脾等。

平胃散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组方药物】 苍术120克(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 厚朴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60克(洗令净,焙干) 甘草30克(炙黄)
【制剂用法】 上药4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要功效】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适应病证】 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临床验证】 以本方治疗急性肠炎131例。一般服用4~6剂,其中痊愈(症状消失,大便成形)占62.8%;显效(症状减轻,大便成形)占32.5%;好转占4.6%(《福建中医药》1984,4:54)。治小儿腹泻129例,经本方加减治疗3天,痊愈79例,好转42例,无效8例(《渐江中医1988,1:17)。
【方义分析】 此为燥湿健脾常用名方。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主药;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辅;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故对湿困脾胃诸证有效。
【编者按语】 本方又名“节金饮子”(《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七)。

平胃散

平胃散

是宋朝政府官药局所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收载的治疗脾胃病的药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干枣所组成,能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 ,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秽恶心,嗳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且 “常服可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常之气。” 在清宫医案中,宫中御医对皇帝后妃等因外湿引起的饮浊留滞,常根据其挟寒、挟暑、挟风等所致的不同症候,运用平胃散加减变化予以治疗,应如桴鼓,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足资后人借鉴。

☚ 琼玉膏   宋英宗书齿药方 ☛
平胃散

平胃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15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甘草4克组成。上为细末,每用6克,入生姜二片,大枣二枚,煎汤送服。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作汤剂,水煎服。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主治湿滞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大便泻泄),苔白腻而滑,脉缓者。

☚ 益胃汤   藿香正气散 ☛

平胃散pínɡwèisǎn

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五斤, 厚朴、橘皮各三斤, 甘草三十两。为末, 每服二钱, 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 水煎服。功能燥湿运脾, 行气导滞。治脾胃不和, 不思饮食, 脘腹胀满, 恶心呕吐, 噫气吞酸, 或口觉无味, 肢体倦怠, 大便溏薄, 舌苔白腻而厚者。
❷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方。厚朴、射干、升麻、茯苓各一两五钱, 白芍二两, 枳壳、大黄、炙甘草各一两。为粗末, 每服三钱, 水煎服。治胃热口干, 呕哕烦闷, 二便秘涩。

平胃散

平胃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为治脾胃不和,湿滞中阻的代表方剂。《万病回春》的香砂平胃散、《张氏医通》的香连平胃散等,都是以本方为基础加味衍化而来。方由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组成。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现用法为水煎服。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脾胃湿滞证。症见脘腹胀滞,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哕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本方所治证属湿困脾胃,阻滞气机所致。治宜燥湿和胃立法。方中重用苍术苦温性燥,以燥湿运脾为君;厚朴燥湿除满,行气消胀为臣;二药合用,加强燥湿运脾之力;湿阻则气滞,气行则湿化,故以陈皮行气化滞,并能燥湿健脾为佐;甘草、生姜、大枣调药和中,助其健运,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消胀除满之功。张景岳认为本方“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即本方能平胃土之不平,故称平胃散。本方为治疗脾胃湿滞证的常用方。以脘腹胀满、舌苔白厚腻为辨证要点。现临床上亦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属于湿困气滞、脾失健运者。
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厚朴(去皮,姜汁制)、藿香(去枝上)、甘草()、半夏(煮)、苍术(米泔浸)、陈皮(去白)。上药各等分,剉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子二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功能燥湿和胃,解表化浊。主治四时伤寒,瘴疫时气。症见恶寒发热,吐泻脘胀,或咳嗽痰涎等。本方所治证属湿滞内停,兼有外感。故方中以平胃散燥湿和胃,藿香、半夏解表化浊。
对金饮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厚朴(去皮,姜汁炙)、苍术(米泔浸一宿)、甘草(炙)各二两,陈皮(去白,炒令黄色)半斤。为粗末,每服三钱,空心,以水一盏,姜二片,煎取八分,余滓重煎两度服食。本方与平胃散药味相同,而剂量不同。功能健脾和胃祛痰。主治四时伤寒。
柴平散(《内经拾遗方论》卷二) 柴胡二钱,黄芩钱半,人参(去芦)、半夏(汤泡七次)各一钱,甘草五分,陈皮一钱二分,苍术(泔浸)钱半,厚朴(姜制)一钱。用水二盏,姜三片、红枣二枚,煎八分,未发先服。功能和解少阳,燥湿运脾。主治湿证,一身痛重,寒多热少,脉濡者。本方所治证属湿浊时邪伏于少阳所致,故方中以平胃散燥湿运脾,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香砂平胃散(《万病回春》卷二) 枳实(麸炒)八分,木香五分,藿香八分,香附(炒)一钱,砂仁七分半,苍术(米泔浸炒)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五分。诸药锉一剂,姜一片,水煎服。功能燥湿健脾,行气导滞。主治伤食证。方中以平胃散燥湿和胃,枳实、木香、藿香、香附、砂仁行气导滞。
香连平胃散(《张氏医通》卷十六) 本方即平胃散加炒川连二两,木香一两(原方未著用法)。功能燥湿和胃,清热止痛。主治食积发热、腹痛作泻。本方所治证属胃肠湿热积滞所致。故方中以平胃散燥湿化滞,黄连、木香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 祛湿剂   藿香正气散 ☛
000038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