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平定安史之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平定安史之乱

平定安史之乱

平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于天宝十四年 (755) 发动的叛乱。李隆基即位之初,踌躇满志,其结束武则天死后宫廷的动荡不安,开创了开元初年 “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资治通》卷212) 的新局面。 开元末, 李隆基一改前期励精图治精神,生活奢侈腐朽,贪图后宫享乐,委政于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对有异谋的藩镇将领安禄山恩宠有加,不仅提升为平卢节度使,还让其兼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河东节度使,掌握重兵。杨国忠与太子李亨经常提醒李隆基警惕安禄山,李隆基始终认为安禄山忠于朝廷,对他愈加重用。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见时机成熟,在范阳伪造玄宗敕书,以讨杨国忠、清君侧为名,起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向南进发。安禄山叛乱的消息,经七天才到达临潼。玄宗接到急报,一开始仍以为是 “恶禄山者诈为之”,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兵遣将,李隆基才初步确定防御体系: 东路由高仙芝、封常清迎击安禄山,北路由郭子仪、李光弼袭击安禄山的后方。此时,海内承平久安,中原百姓多不识干戈,猝然间闻安禄山兵起,远近震骇。河北州郡,原为安禄山所辖,故叛军所至之处,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别走,或被俘杀戳。叛军因此烟尘千里,鼓噪震地,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十二月,叛军兵渡黄河,攻陷洛阳,朝野震惊。高仙芝、封常清只好退守潼关,确保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则转战河北,牵制敌人。常山太守颜杲卿苦战常山,加之安禄山忙于在洛阳登基称帝,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不料,玄宗听信谗言,高仙芝、封常清同时被杀,唐军的抵抗能力大为削弱。哥舒翰以瘫痪之躯挂帅扼守的潼关,又因李隆基的错误指挥而失守。战局形势急转直下,徬徨中的安禄山叛军,绝处逢生,获得了向关中发展的天赐良机。乘胜围攻博陵史思明的李光弼与北图范阳的郭子仪,被迫退守晋阳。玄宗无奈,听从杨国忠等人的建议,弃长安逃往西蜀。至兴平马嵬驿,六军兵变,杀杨国忠、杨贵妃及杨氏一家。马嵬驿之变后,玄宗退位做太上皇,太子李亨即位,组织各路人马,并请来能征善战的回纥兵,抗击叛军。与此同时,叛军内部分裂。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昏懦无能,政归严庄。大将郭子仪、李嗣业、王思礼、仆固怀恩等不失时机地攻打长安,歼敌六万,收复长安。唐军又趁势与安庆绪叛军决战于陕郡新店,十五万叛军惨败,郭子仪率军占领东都洛阳。代宗即位后,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与诸道节度使军队及回纥兵会师陕州,兵讨史朝义 (此时史朝义已弑其父史思明而自代)。大将仆固怀恩统领诸节度行营,横扫叛军。广德元年 (763) 史朝义自缢身亡,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 平三方之乱   高梁河之战 ☛
000046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