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Protocol relating to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eas in Cases of Marine Pollution by Substances Other than Oil

1973年11月20日在伦敦签订的议定书。除其对象为“非油类物质”外,其他内容与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基本上相同。

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

根据1969年海洋污染损害国际法律会议通过的《关于非油类污染物的国际合作决议》,国际海事组织主持于1973年11月20日在伦敦签订。与1969年《对公海上发生油污损害事故进行干涉的国际公约》相比较,除其对象为“非油类物质”外,其他内容大同小异。参见《对公海上发生油污损害事故进行干涉的国际公约》。

《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

1973年11月2日订于伦敦,1983年3月30日生效,中国于1990年2月23日交存加入书,1990年5月24日对中国生效。共11个条文,是对《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的补充。

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

《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

在公海上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缓解或消除由于海上事故或与海上事故有关的行为而对其海岸或相关利益所造成的油类以外物质的污染或直接污染威胁而订立的国际法律文件。1973年签订于英国首都伦敦,1983年3月30日生效。议定书第1条第2款将 “非油类物质” 定义为: 列于议定书附件中的物质和其他易于危害人类健康、伤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损害休憩环境或妨害对海洋的其他合法利用的物质。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31届会议于1991年7月4日以MEPC. 49 (31)号决议通过了 《1973年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 附件1991年修正案。该修正案扩大了附件所列的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清单范围,以利于各缔约国进行必要的干预,保护海洋环境。该修正案已于1992年7月24日生效。我国于1990年1月9日决定加入 《1973年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1990年2月23日交存了加入书,1990年5月24日该议定书对我国生效。

☚ 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   中白令海峡鳕资源养护与管理公约 ☛
000026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