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程度的道理 各种程度的道理一般的道理:经(经理) 常理 常道 彝伦 普通的道理:通理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伦常 共同的道理:通方 普遍适用的道理:通道 普遍适用的道理或法则:通义 一般人都懂的普通道理:人之常理 天然的道理:天理(~昭然) 天道 天理和人欲:天人 充足的道理:满理 大的道理:譬大 大道理 有关大局的道理:大体(识~) 真实的道理:谛(真谛) 真理 至理 诚理 真诠 贞诠 包含在精辟言辞里的深刻道理:微言大义微言精义 微言大旨 微言大谊 微言奥义 微言奥旨 微言妙旨 大义微言 切中要害的言论,精妙深刻的道理:要言妙道 妙言要道 片面的道理:一面理 被歪曲的、不正确的道理:歪理(净说~) 狭隘的道理:咫尺之义 ☚ 各种道理 义理 ☛ 常道 常道字文载。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昌邑县令。持身廉正,莅事严明,人不敢干以私。擢户部主事,奉敕赈济八府流民,全活无算。升莱州知府,历山东左参政。平莱芜巨“寇”,超拜右佥部御史,巡抚山西。调兵平青阳巨“寇”陈卿等。致仕归。 ☚ 张楠 王可立 ☛ 常道荀况自然观重要范畴。荀子以儒家的“诚”诠释道家的“道”。《荀子·不苟》所谓“诚”有专一笃实,志不它移(“至诚则无它事”)之意。从此义释“道”,认为“道”之所以具有恒常性是被它永不改变自己内在特性的忠实性决定的(“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事物发展之所以具有必须顺从的必然性也是被事物各自信守不变的独有特性决定的(“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这就用“道”的自然性冲淡了“诚”的伦理性,又用“诚”的忠实义突出了“道”的恒常义,显示儒道思想交融互补,促进认识发展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