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常绿阔叶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因其组成树种终年常绿,具中等大小、椭圆、渐尖、革质和有光泽表面的叶子,反射光照较多,故又称照叶林。为亚热带潮湿地区的地带性森林群落类型。上层林木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等科的常绿树种为主,常有明显的建群种,林内分层明显,乔木层通常2~3层,蕨类植物在林下占有一定优势。中南亚热带是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土壤以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由于气候温暖、湿润,物种资源极为丰富,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极多。世界上以中国常绿阔叶林分布的面积最大。 常绿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树组成的森林。分布于南北纬度22°~34°之间。年平均气温10~18℃,最冷月平均气温3~8℃,年降水量800~2000 mm。无霜期210~350d。树木主要是常绿双子叶植物的阔叶树种。群落内部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乔本层分2~3个亚层,第1亚层高10~20 m,很少超过25 m,郁闭度0.7~0.9。灌木层分2个亚层。林中可有200多种真菌,其中可供食用、药用的各30多种。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changlu kuoyelin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常绿阔叶树构成的森林群落。又称照叶林。它分布的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季风和信风的影响,其特征是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虽稍为干寒,但也不会持续降到零度以下。春秋温和,四季较为分明,年平均温度16~18℃。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夏季降水特别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发育。降水在冬季较少,但由于蒸发量也小,无明显干旱。 ☚ 稀树草原 常绿硬叶林 ☛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changlukuoyelin通称照叶林或樟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常绿森林植被类型。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而湿润,最热月平均温度24~27℃,冬季稍干寒,最冷月平均温度3~8℃,春秋温和,四季明显,无霜期超过230天,年降水量可达1500毫米。乔木树种的叶片多数呈椭圆、长椭圆状披针形,革质,带有光泽及与光线垂直的常绿阔叶型叶子,故有照叶林之称。在种类组成上,上层林主要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为主。林下真蕨占一定优势,群落结构简单,木质藤本、附生植物、茎花、板根现象罕见。常绿阔叶林在我国分布面积最大,从秦岭、淮河以南,一直分布到广东、广西中部,东至黄海、东海海岸,西达青藏高原东缘。林内还含有一些热带植物成分,优良木材种类甚多,如樟树、楠木、杉木、栲、青冈、石栎等,经济植物有山苍子、喜树、美国山核桃、杜仲、油桐、茶、油茶等。 ☚ 热带季雨林 落叶针叶林 ☛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Changlukuoyelin发育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湿润季风气候下的森林植被类型,又称照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日本和朝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在我国杭州湾以南江南丘陵地区分布很广,也最典型。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降水较多,生长季长,生物种类丰富。构成森林的树种多具宽阔常绿的叶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树种组成。其建群种和优势种的叶子相当大,呈椭圆形,革质,表面有较厚的蜡质层,具光泽、无茸毛,叶面向阳,能反射光线。森林的外貌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季相变化远不如落叶阔叶林明显。林内最上层乔木树种的枝端越冬芽有芽鳞保护,林下植物无芽鳞。林相较整齐,林冠微波起伏。乔木一般分两层,多优良木材树种,是重要经济林和用材林。林下有明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灌木层多为常绿种类。草本层中有常绿的蕨类植物。树木没有板状根,也没有茎花植物。在山地海拔高处潮湿山坡上,树干上普遍附生苔藓植物。林内昆虫和鸟类繁多,猿猴类常出没于森林之中,爬行动物的蛇类与食肉动物豹、豺等也较多。此外还有一些稀有珍贵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穿山甲、华南虎等。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已很少,在我国仅于南方某些边远山区尚有小片原始林残存。大部分地区早已辟为农田,种植水稻、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和麻类、茶、油桐、桑等经济作物,以及柑桔、杨梅、石榴、枇杷等果类。较原始森林呈岛状分布于一些深山僻壤,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和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各自留存有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典型生物群落,已成为本类型重要研究基地。 ☚ 红树林 常绿硬叶林 ☛ 常绿阔叶林见“阔叶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