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常用茶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常用茶树病虫害防治措施common control methods of tea pests and diseases

植物保护技术措施之一, 包括茶园栽培技术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茶树种苗植物检疫五类。其中除检疫一项纯系预防危险性病、虫人为传播侵染外, 其余四类都是茶园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并各有其特点。
茶园栽培技术防治 又称农业防治, 即在茶树栽培过程中, 从病虫、茶树、环境三者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中, 抓住主要关键, 改进栽培技术, 有目的地定向改变环境, 以消灭或恶化病虫发生的有利条件, 加强或创造不利条件,从而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与为害。这一防治技术的设计和应用, 必须尽先满足或至少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除考虑对某一种病虫害的作用之外, 还应注意到对其他主要病虫害和天敌可能产生的影响。适用于茶园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
选育和推广抗病虫良种 这是一项根本性的防治措施。茶树品种间抗病、抗虫性差别很大, 例如, 单宁含量较高、叶片厚且硬的品种, 对茶炭疽病有较强抗性; 大叶种, 叶片厚且柔软多汁的品种最易感染茶饼病, 而小叶种受害较轻; 在浙江, “政和大白茶”往往受到多种害虫为害, 而“毛蟹”受害轻微。抗病、抗虫性是作物同病原或害虫在外界环境条件下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抗虫性机制可归纳为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抗病性与避病作用、阻止病菌侵入、细胞组织生理生化反应有关。要在单项抗性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 加强综合抗性研究, 把多种抗性基因综合到一些优良品种中去, 使“垂直抗性”向“水平抗性”发展。发展新茶园一定要选用无病虫种苗, 同时注意合理密植, 精心培育壮苗, 促使生长健壮, 及早形成骨架, 主干粗大, 通风透光良好, 这既是茶树持续高产的基础, 又可提高抗逆能力。
合理种植 同一地块连年用作苗圃, 易导致多种根病的发生, 适当轮作, 则可免除或减轻。引起茶苗根结线虫病的根结线虫寄主很多, 要选用无病原生荒地播种茶籽, 种植茶苗, 或选用前作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地块育苗, 不用前作是烟草、花生、麻类、茄类、瓜类、豆类、甘薯等感病作物的地块作苗圃。小绿叶蝉严重地区, 茶园里不宜间作花生、猪屎豆等豆类作物。斜纹夜蛾严重地区, 不宜间作甘薯。蚧虫、粉虱、刺蛾、卷叶蛾、蓑蛾还为害多种果树、林木, 故应注意邻作和遮荫树的选择。
中耕除草 杂草孳生常可助长小绿叶蝉、蓝绿鳞象甲、地老虎、苔藓、地衣、茶饼病等的发生, 勤除杂草, 及时深埋则可减轻其危害。
翻耕培土 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深耕培土, 一方面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越冬的害虫, 如茶尺蠖、扁刺蛾蛹、茶叶斑蛾幼虫等,以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同时, 可将深土层中越冬的害虫, 如蛴螬、象甲幼虫等暴露地面, 使之因不良气候或天敌的侵袭致死, 或直接造成机械伤亡。培土镇压, 可使虫蛹无法羽化, 或羽化后无法出土。
合理施肥 氮、磷、钾三要素必须配合恰当。偏施氮肥, 茶树枝叶徒长, 抵抗力减弱, 茶饼病、茶炭疽病的为害加重, 而适当增施磷、钾肥, 则可减轻为害。肥料不足特别是有机肥不足, 茶树生长衰弱, 茶白星病发生严重。多施氮、磷肥能助长神泽红叶螨的发生, 而多施钾肥和锰则抑制作用显著。
注意排水 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选作苗圃, 地下水位高或靠近水源的茶园, 要开沟排水。这对于茶长绵蚧、藻斑病、膏药病和白绢病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分批采摘 茶蚜、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跗线螨、绿盲蝽、碧蛾蜡蝉、茶细蛾以及卷叶蛾的初孵幼虫多在芽叶上栖息、取食或繁殖, 茶芽枯病、茶饼病、茶白星病主要为害新梢嫩叶, 分批多次及时按标准采摘芽叶,既可提高茶叶品质, 又可减轻此类病虫危害。采净蓬心茶和蓬脚茶, 避免茶丛郁蔽, 可减少蚧和粉虱的孽生(图1)。


图1 茶叶采摘对害虫的影响


修剪、台刈 对于茶梢蛾、茶堆沙蛀蛾、茶蛀梗虫、天牛、木蠹蛾等钻蛀性害虫和茶梢黑点病、膏药病、苔藓、地衣等枝干病害以及茶小蓑蛾, 可分别情况采用轻修剪或剪除病虫枝等进行防治。对严重感染病虫或衰老的茶树, 则可台刈更新(图2)。


图2 茶树修剪对害虫的影响


此外, 冬季普遍清园对于消灭越冬病虫、减少来年发生基数很有作用。
生物防治 利用某些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茶树病虫害的技术措施。其优点是对人畜无毒害, 不污染环境,对天敌、作物以及其它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对病虫且常有较长时间的控制作用, 一般也不会使病虫产生抗性。茶叶作为人类的饮料, 采摘批次多, 间隔期短, 直接加工冲泡饮用, 对其色、香、味和农药残留要求严格, 茶园用药必须限制, 因此生物防治更感迫切。茶树属多年生常绿植物, 生长郁闭, 茶园生态条件比较稳定, 天敌资源较为丰富, 较之一般农田更适于开展生物防治。应该重视茶园自然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合理用药, 做到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协调运用。
生物防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❶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诸如食虫昆虫、蜘蛛、捕食螨、食虫鸟和两栖类等;
❷“以菌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如真菌、细菌、病毒等;
❸“以菌治病”, 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的拮抗作用, 防治植物病害。例如哈茨木雷对白绢病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化学防治 即利用某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措施。其优点在于作用快、效果好、工效高、使用简便; 受地区和季节限制小, 且适合于工厂化生产和大面积机械化应用。因此, 化学防治在茶树病虫综合防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 会大量杀伤天敌, 破坏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的平衡, 造成害虫再增猖獗, 某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常会引起病虫形成抗药性, 降低防治效果; 大多农药均有较大毒性, 使用不当, 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为此,必须强调安全合理用药,并把化学防治纳入综合防治中的适当位置, 与其它防治措施配合协调运用。
茶树病虫害化学防治, 由于茶叶生产的特点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因为茶树采收部位即直接喷药部位, 而且连续多次采收,前后采收的间隔时间较短,甚至只有几天, 采下的鲜叶又不经洗涤即直接加工成干茶, 供冲泡饮用。所以, 茶园施药除了必须考虑低毒外。还应具有在茶树鲜叶上降低速度较快、残留期较短、在加工过程中易于挥发消失、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对成茶品质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因此, 茶园开展化学防治, 必须合理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进行科学用药, 以确保茶叶品质, 降低农药残留量。
物理、机械防治 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其中包括以不同作用原理为基础的多种措施, 如❶捕杀或摘除, 又分人工和器械两类;
❷诱集与诱杀, 包括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潜所诱集、作物诱集、异性诱集或诱杀等;
❸阻隔,如套袋、涂胶、刷白、填塞等;
❹分离, 如汰除带病虫种子、贮粮害虫与粮食分离等;
❺温湿度, 如日光、蒸气、低温、高温等的应用;
❻新技术, 包括放射能、高频率电流、超声波以及激光的应用等。
目前, 茶园中常用的防治方法是:捕杀或摘除、灯光诱杀、食饵诱集或诱杀等。对于茶毛虫、茶蚕、大蓑蛾、茶蓑蛾等体形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容易捕捉或具集性的害虫,均可采用人工捕杀的办法;对于绿丽纹象等具假死习性的害虫, 在振落的同时, 要用器具承接; 对于蛀干害虫可以刺杀; 对许多病害可以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 对地衣、苔藓可于雨后用半圆形侧口竹刀刮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可以设计诱虫灯, 既作预测用, 也可直接歼灭害虫。一般以电灯、黑光荧光灯加电灯或日光灯作为光源, 过去也有用汽灯或直接燃火诱杀的。在应用短光波的同时, 还可配以吸风装置或电网, 制成强力诱虫器。利用害虫的趋化性, 可以饵料诱集害虫, 或添加杀虫剂诱杀害虫,例如糖醋毒液诱杀卷叶蛾, 毒谷诱杀蝼蛄,堆草诱集地老虎。对于茶毛虫等雌蛾诱惑雄蛾能力颇强的害虫, 可采用异性或性外激素粗提物诱集或诱杀的办法。放射能等新技术, 在茶园中尚少应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