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常用书信用语辞典︱书信源流简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常用书信用语辞典︱书信源流简述
  • 位置: 首页/附录库/常用书信用语辞典

书信源流简述

 书信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式,鲁迅说它是“较近于真实”的文学。提起书信,源远流长。我国最古老的书写工具是竹简、木牍、缣帛。简牍携带不便,缣帛价值昂贵。春秋时列国纷争,行人(外交使节)聘问往来,口授辞令,有时不足以应酬答对,于是渐有书信的产生。《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讲的是国家军政大事。这种书信是当时诸侯国间交往的重要手段。战国时书信内容扩大,有把公务与私事结合起来的,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此后书信使用遍及社会各阶层,成为人们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东汉发明了纸,纸、简并用,人际通讯方便许多。
 魏晋南北朝民族文化大交流,思想和个性获得解放,书信的内容与形式进一步开拓:论国事,谈人生,叙友谊,抒怀抱,交流思想体会,甚至日常琐事都可见之于书信。此时讲究字句整齐、音韵和谐的骈文盛行。知识分子喜以能充分表达情意的书信来显示自己的才华,突现个人的风韵,于是产生了一批名篇佳作,书信的文艺性大为提高。发展到后来,也出现了一种偏向,有的作者专意刻画沿途所见山容水态,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与其称为书信,无宁说是精心结撰的写景散文。唐代韩愈倡导古文(散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映时代生活,为政治服务,到宋时欧阳修、苏轼继续倡行而获得全胜。书信中除军国大事外,论圣道,辩学术,谈诗文,内容倾向于论文化。此时骈文已走向衰落,却仍有一席之地,人们往往在叙事说理时用散,应酬赞扬时用骈。明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袁宏道《与刘子威书》:“走非不愿作官,奈事与心违耳。昨早有父老具呈者,不肖便书纸尾云:‘乡遥心懒,忍作宦游之人;食少事烦,恐是长眠之客。’”信中透露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人生、社会、功名的无奈。
 清末民初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引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其先驱者提倡白话文,废止文言文。由于语言有继承性,通俗浅显的白话文(通过听觉了解)虽已广泛流行,而传统的文言文(通过视觉了解)仍旧继续使用。毛泽东书信集中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合,对某些人用文言,某些人用白话,都能恰到好处。传统文言确有贵族化、精英化的缺点,然其词汇精炼含蓄,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与民族的审美追求,为白话文所不及。八十年来实践的经验表明,在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语言形式诞生以前,那种取长补短、文白融合的白话书信,如柯灵《与陈雪川》:“鲁迅铜像献款,久有此心,但多则出不起,少则拿不出,以是踌躇。”委婉得体,流畅自然,今后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 常用书信用语辞典︱书信格式举例   常用书信用语辞典︱凡例 ☛
000114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