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席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席帽xí mào

以藤席为骨架编成的帽,相当于后来的笠。寒山《闻道愁难遣》: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

席帽

代称读书人。清钱谦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 “青袍奉母谁如子?席帽趋时自有人。 ”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 李巽屡试不第,乡人挖苦他: 李秀才席帽何时离身?后李巽登第做官,写诗给乡人: “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 宋代读书人沿袭唐风,外出常戴席帽,登第做官后便不再戴席帽。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蓆帽
蓆帽  xímào

以藤蓆爲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緣如笠之帽。初爲羌人首服,羊毛所製,故謂氊帽,秦漢而後以蓆製,故稱。唐·李匡乂《資暇集·蓆帽》:“永貞之前,組藤爲蓋曰蓆帽,取其輕也。後或以太薄,冬則不禦霜寒,夏則不障暑氣,乃細色罽代藤曰氊帽,貴其厚也。非崇貴莫戴,而人亦未尚。”宋·高承《事物紀原·冠冕首飾部·蓆帽》:“《實録》曰:‘本羌人首服,以羊毛爲之,謂之氊帽,即今氊笠也。秦漢競服之,後故以蓆爲骨而鞔之,謂之蓆帽。女人戴者四緣垂下網子以自蔽,今世俗或然。’吴處厚《青箱雜記》曰:‘王衍在蜀好私行,恐人識之,令民戴大帽。’則世俗之戴蓆帽始於王衍也”。

席帽xímào

用藤席为骨架编成的帽子,形似毡笠,四缘垂下,用以蔽日遮风雨,女子亦用以遮面。唐代长安席帽较为流行,并演变为以席藤制成和以毛毡制成两种形制,均有帽檐。以席藤制者较大,有的还加油以作御雨之用,以毛毡制者较厚,檐也较小。宋代沿袭唐风,未有功名的士人外出时,多以席帽自随。南宋时席帽、裁帽又为品官之服。晋崔豹《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缯,乃名席帽。”唐李济翁《资暇集》卷下:“永贞之前,组藤为盖,曰席帽。取其轻也。”唐皇甫氏《京都儒士》:“遂于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藤席为之,骨鞔以缯,乃名席帽。至马周以席帽油御雨从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唐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高承《事物纪原》卷三:“《实录》曰,本羌人首服,以羊毛为之,谓之毡帽,即今毡笠也。秦汉竞服之,后故以席为骨而鞔之,谓之席帽。女人戴者四缘垂下网子以自蔽,今世俗或然。”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今席帽、裁帽分为两等: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则于席帽前加全幅皂纱,仅围其半为裁帽。非台官及至郎中而上,与员外而下,则无有为席帽。”清钱谦益《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一:“今粤中女郎善操舟,皆戴席帽。四围施巾以蔽面。即古制所称苏幕遮也。”

席帽(《清明上河图》)


席帽(敦煌唐代壁画)

席帽

席帽

一种帽子。宋高承《事物纪原·席帽》:“《实录》曰,本羌人首服。以羊毛为之,谓之毡帽,即今毡笠也。秦汉竞服之。后故以席为骨而鞔之,谓之席帽。女人戴者,四缘垂下网子以之蔽。今世俗或然。”

☚ 胡帽   固姑 ☛

席帽

秦、汉时民间便帽。本羌人毡帽,羊毛制成。秦、汉时人仿其制,以席为骨而外饰以革,谓席帽。妇女所戴,则四缘垂网蔽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