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带经堂诗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带经堂诗话 带经堂诗话清王士禛撰,张宗柟辑。系将王士禛散见于各书的论诗之语,采集汇编而成。三十卷。分八门六十四类,按类编次,由此可见士禛诗论全貌。有乾隆刻本和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等。 ☚ 渔洋诗话 词苑丛谈 ☛ 带经堂诗话 带经堂诗话诗话汇编。清张宗柟编。张宗柟(1704—1765),字汝栋,号含广,海盐(今属浙江)人。《带经堂诗话》汇集了王士禛的论诗之语达二千馀条,按性质分类,纳入八门(综论、悬解、总集、众妙、考证、记载、丛谭、外记)三十卷(卷首“御笔类”、“应制类”除外)的体制之内,可谓集王士禛诗论之大成。其中以“综论”、“悬解”、“总集”、“众妙”四门理论价值较高。综论门主要品评诗人诗作和评驳前人诗论,悬解门集中与神韵说直接有关的诸多论述;总集门汇辑各种选诗凡例、序跋、题笺等,反映其各种见解及生平重要的诗学活动,众妙门泛摘唐以下历代诗句并作评论,以例证其神韵理论。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 柳南随笔·续笔 谐声别部 ☛ 带经堂诗话 《带经堂诗话》三十卷,乾隆海盐张宗柟所辑。凡取渔洋说部诗话十三种,以及文集诗选中凡例之论诗者,分为六十四类,依次排纂,间附识所引原书出处。国朝诗家,渔洋最得正法眼藏,商榷正伪,辨别缁渑,往往彻密味之中边,析芥子之毫发。至乎论古或歉读书,而语必平情,解多特识,虽取严生之悟,迥殊欧九之疏,大雅不群,庶几无丑。张君备为搜集,心力颇勤,亦可谓有功艺苑者矣。唯门类太多,或嫌琐杂,重文并录,又近赘疣,是其病也。 带经堂诗话诗话。三十一卷。清王士禛撰。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两年后赴扬州推官任。后升礼部主事,历充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官至刑部尚书。诗为一代宗匠,领袖清初诗坛数十年,与朱彝尊并称为“朱王”。《四库提要》称“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终生勤谨好学,著作丰富,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又删定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乾隆二十五年(1760)张宗柟辑其论诗语为《带经堂诗话》,合卷首凡三十一卷。 《诗话》首列《综论》、《悬解》二门,辑源流、体制,以及伫兴、入神等诗歌理论方面的语录;次《总集》、《众妙》二门,辑具体作家、作品、诗集方面的评论;再次《考证》、《记载》二门,辑句法音训用字名物及武人、闺阁、栖隐、禅林等方面诗话;末以《丛谭》、《外纪》二门结束,凡八门六十四类。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称是书“门类太多,或嫌琐杂;重文并录,又近赘疣,是其病也”。但能广泛取材,网罗极全,是这本书编纂者的贡献。 王士禛论诗主“神韵”:“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指出”(卷三)。《诗话》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中国美学史上的价值,即由“神韵”标出。《悬解门》、《总集门》、《众妙门》最集中辑录了王氏的“神韵”说种种主张。其基本内涵有四:一、接着司空图诗“味”说,严羽“妙悟”说讲诗,极力推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不易之论,将这一派诗论推阐至更充分的理论层次。二、强调诗歌创作的“伫兴”自得,真趣本色,兴会触发,云“有来斯应,每不能已;然须自来,不可力拘”,“每有制作,伫兴而就”(卷二)。三、强调诗歌风格的“无迹可求”“兴象传神”,称颂王维诗“兴会神到,自然高妙”,孟浩然诗“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卷三)。四、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神韵”说的提出,既挽转明代前后“七子”诗风“貌大中虚”、丧失生气的积弊,又补救了“公安”、“竟陵”诗风“空疏”、“纤碎”的缺陷,因而开出了一种新境界。然而,由于王氏出仕之初,清朝统治已趋巩固;中年以后,又进入康熙盛世,个人经历的舒适,社会的相对承平,使王氏的“神韵”说成为“流连山水,点染风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时代审美需要的产物。 有乾隆年间初刻本,今人戴鸿森(夏闳)以同治十二年(1873)广州藏修堂重刊本作底本,参校乾隆原刻本,经删刊重复,校正讹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分上下册出版。 带经堂诗话清王士祯撰。30卷。有人民文学出版社82年点校本。此书系清人张宗柟就王士祯散见于各书中的论诗言语辑录而成,分八门六十四类,共一千六百余条。王氏诗论核心是“神韵说”,提倡写诗要“兴会超妙”、“兴会神到”、“神到不可凑泊”,即写得朦胧含蓄,吞吐不尽,有言外之意而又无法实指。因此对这一类唐诗的赞评成为本书唐诗研究上最大特点。著者论诗步武司空图、严羽之说而光大之,如为《辋川集》诸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举李白《牛渚夜泊》、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例;录开天诸人之诗“尤隽永超诣者”为《唐贤三昧集》,对王、孟的田园诗极力推崇;取王士源论孟浩然“每有制作,伫兴而作”之语而特辟“伫兴类”;认为晚唐“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虽为佳句,却不及王维“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的“自然之妙”,“盛唐高不可及者若此”;王维《息夫人》“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较杜牧同类诗为优是因为它“更不著判断一语”。以兴会解王孟诗,往往探骊得珠。如孟浩然《下赣石》“暝帆何处泊,遥指落星湾”,落星湾去赣千余里,顺流乘风,一天也赶不到那里。但孟诗却这样写,是因它“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关于此论缘由,或有深一层动机。参《谈龙录》)。又“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如‘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下连用兰陵镇、富春郭、石头城诸地名,皆寥远不相属。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以求之,失其指矣。”今人有关于唐代边塞诗中的方位、距离问题的长篇宏论,视此犹未达一间。书中还论述了唐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唐人拗体律诗之两种、唐代各种诗体演变情况以及其它一些艺术方面的问题。譬如写本菜谱,本应诸味皆备,王氏却只津津乐道于清淡的一种,有片面之嫌。但虽则片面,却不失深刻。研究王孟诗派,此书不可不读。 带经堂诗话 带经堂诗话清·王士禛撰,张宗柟辑集。三十卷。序例一卷。士(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渔洋山人。曾因避雍正讳改名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士祯。新城 (今山东桓台) 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宗(1704—1765),字汝栋,号含广。海盐 (今属浙江) 人。此书系张氏就王氏所有著作中论诗之语摘录汇编而成,分八门六十四类,共得一千六百余条。 ☚ 春酒堂诗话 师友诗传录 ☛ 带经堂诗话诗论。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三十卷。士祯有《带经堂集》已著录。此编系清张宗柟辑录王士祯散见于各书之论诗文字而成。分八门,六十四类,总一千六百余条。王氏论诗,标举“神韵”之说,提倡写诗要“兴会超妙”,“兴会神到”,于清淡平远、朦胧含蓄之中,有不尽之言外之意。故王氏极力推崇王维、孟浩然等人之山水田园诗。此论是对司空图、严羽、胡应麟等人所倡导之“神韵”说的继承、发展与系统化。在清代诗坛有较大影响。唯此编门类繁多,失之杂乱、琐碎,选文亦欠精审,谬误、糟粕一并选入,重复录入现象亦间有发生。有乾隆间刻本,同治十二年(1873)广州藏脩堂重刻本,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 带经堂诗话诗话。三十一卷。清王士禛撰。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乾隆时,诏命改称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两年后赴扬州推官任。后升礼部主事,历充经筵讲官,国史副总裁,官至刑部尚书。诗为一代宗匠,领袖清初诗坛数十年,与朱彝尊并称为“朱王”。《四库提要》称“其声望奔走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者,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者”。终生勤谨好学,著作丰富,有《带经堂集》九十二卷,又删定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乾隆二十五年(1760)张宗柟辑其论诗语为《带经堂诗话》,合卷首凡三十一卷。 ☚ 原诗 五代诗话 ☛ 带经堂诗话清王士祯撰,张宗柟编纂。三十卷,计分八门六十四类,1600余条。士祯论诗,标举“神韵”,提倡“兴会超妙”、“兴会神到”,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含蓄。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戴鸿森校点本。 带经堂诗话三十卷。清王士祯 (1634—1711)著。生平详见《带经堂集》辞目。张宗楠(1704—1765)纂集。张宗楠,字汝栋,别号含广。浙江海盐人。其家为海盐世族,即所谓涉园张氏。张宗楠曾多次参加省试,屡荐不中,遂无意于功名,遁居林下,以读书著作为乐。其所作诗文除词外,当时即多散佚不存。张宗楠崇拜王士祯,尝梦见士祯并与之接谈,后来在许昂霄建议下纂集《带经堂诗话》。他认为王士祯原已行世的《渔洋诗话》未尽精蕴,遂广泛搜罗王士祯著作中有关论诗的文字,如《池北偶谈》之类二十余种,兼及轶事、史论等。同时,又择取士祯前后诸大家绪论与之互相发明,间有疑义,则与其兄弟及许昂霄等讨论剖析。几经寒暑,凡三易其稿而成此书。名之为《带经堂诗话》,与《渔洋诗话》以示区别。《带经堂诗话》较全面地反映了王士祯的论诗主张,阐述了他的“神韵说”理论。张宗楠自序谓,意在启前贤之鐍,作后学之津梁。全书共二千余条,每条下均注明出处。分类汇钞,以门类为经,以年代为纬。前列自序、纂例、汇纂书目。卷首为御笔、应制。以下分为八门、六十四类。八门为综论、悬解、总集、众妙、考证、记载、丛谭、外纪。张宗楠纂集,务在求全,不免失之宁滥勿缺、冗繁琐杂,也有真伪混淆,以误传误者。《带经堂诗话》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刻于乾隆二十七年,同治十二年(1873)广州藏修堂重刻,后又有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校点本,收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带经堂诗话 带经堂诗话清代诗话著作。清王士祯撰,张宗柟辑。张宗柟(1704—1765),字汝栋,号含广,浙江海盐人。乾隆时张宗柟汇集王士祯著作18种内的论诗之语,编成此书。全书以类为经,以年为纬,分8门64类,全面地反映了王士祯的论诗主张和理论成就。但由于张氏唯全是求,宁滥勿缺,故颇嫌琐杂,也有的真伪混淆,以误传误。此书初刻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同治十二年(1873)广州藏书堂重刊。后有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新校本,收入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中。 ☚ 带经堂集 赵慈 ☛ 《带经堂诗话》dai jing tang shi huaDiscussions of Poetry from the Hall of the Vade mecum Classics Scholar→王士祯 (Wang Shizhe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