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帝京景物选略小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帝京景物选略小引

 古游记, 汗牛马, 浩瀚之, 括之, 能事则尽。先生之文也否。字为读,句为折,无读不峭,无折不幽,创矣。其所为创,不直学,才也。尺幅耳,花有须,须可数; 泡有影,影可捉;鱼有乐,乐可知。凌波微步,步每不咫,一咫一莲生,步步迹,咫咫印,细珊珊,香尘满,几乎坐绣而行锦矣。昔子昂画马,身栩栩然马。疑先生写树,身则梗叶; 写花,则便须蕊; 写山若水,则又丘壑影细浪纹也。
 甲子,于绰然堂得是书,跫然喜。其册八,其目一百又二十九,言累数十万,录之须岁月,烦童手指也。然其诗也赘,弃之; 其记也繁,稍稍去取之。狐取其白,尽美则已。为篇七十又七,为页八十有三,简而可携,便卧游也。

(《聊斋文集》)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蒲松龄得见刘侗《帝京景物略》,如在空谷而闻足音,甚感惊喜。遂将此书加以删节,而成《选略》,以便携带阅读。
 这篇《小引》深具艺术眼光,高度评价了《帝京景物略》的艺术成就。作者避免作空洞浮泛的评赞,而是象一个老练的导游,以饶有兴味的介绍,将游人逐步引入奇妙的胜境。始以一般游记作陪,大都参照前人之作敷衍成文,改制成篇,以反衬《帝京景物略》不同寻常,富有独创性。接着便指出此书字法句法的特点: 每每一字一读(同逗),一句一折,而且字多奇险,句多幽深。而后以 “花”、“泡”、“鱼”三者为例,说明写景状物之工。“有须”、“有影”、“有乐”,谓描写细腻,能尽得物之情状,虽难摹之物也无遁形。“可数”、“可捉”、“可知”,谓形象真切,可以指数、捉摸、体会。又以仙女凌波的曼姿纤步作譬,从总体上形容刘侗文章之美,笔笔生花,深细妩媚,馨香四溢,绚丽夺目。这一比喻将《帝京景物略》的美妙之处和盘托出。最后乃深究刘侗创作之奥窍,说他象赵子昂画马一样,能设身处地体察描写对象,所以把花树、山水等等写活了。于是分析与评论便进入对象的深层地带。
 前人对《帝京景物略》作过不少批评,深切著明若此篇者并世罕见。特别是在清初出现一股复旧思潮,公安派竟陵派备受攻击的时候,而蒲松龄却对竟陵派的一部力作大加赞赏,是很有胆识的。又此篇笔调尖新、警策、奇峭、幽美,逼肖刘侗文章,能得竟陵神韵。由此可见蒲松龄与晚明文学的密切关系。

《帝京景物选略》小引 赏析和解读 - 序跋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帝京景物选略》小引

古游记,汗牛马,浩瀚之,檃括之,能事则尽。先生之文也否。字为读、句为折,无读不峭,无折不幽,创矣。其所为创,不直学,才也。尺幅耳,花有须,须可数;泡有影,影可捉;鱼有乐,乐可知。凌凌微步, 步每不咫,一咫一莲生, 步步迹,咫咫印,细珊珊,香尘满,几乎坐绣而行锦矣。昔子昂画马, 身栩栩然马。疑先生写树, 身则梗叶;写花, 则便须蕊;写山若水,则又丘壑影细浪纹也。

甲子,于绰然堂得是书,跫然喜。其册八,其目一百又二十九,言累数十万,录之须岁月,烦童手指也。然其诗也赘,弃之;其记也繁,稍稍去取之。狐取其白,尽美则已。为篇七十又七,为页八十有三, 简而可携,便卧游也。

(《蒲松龄集》, 中华书局1963年版)

注释 ①(yin)括——就原有文章加以改写。②读(dou)——指念诵文句时稍稍停顿处。③咫(zhi)——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一咫。④子昂——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相传他画马时“曾据床学马滚尘状”(吴升《大观录》)。⑤甲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⑥跫(qiong)然——脚步声。

赏析 《帝京景物略》,全书共八卷,刘侗、于奕合撰。记北京城内、城郊之风土景物,附以诗歌、杂咏、碑刻。详于园林寺观、陵墓祠宇、名胜古迹、山川桥堤,旁及人物故事、风习节令、草木鱼虫等。所记香山寺及周围古迹、明代王侯园林和庙市中的宣德炉、成窑、宣青、漆器、笺纸等,有裨明代园林、贵族官僚生活和当时手工业工艺研究。文笔简洁,描绘细腻,时有冷隽之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康熙二十三年(1684),蒲松龄得阅此书,极为喜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原书篇幅宏阔、内容庞杂,蒲松龄加以精选细删,遂成《帝京景物选略》,又以此文作引,成为爱不释手的休闲读物。

蒲松龄在小引中高度称赞了《帝京景物略》一书的艺术特色,表达了读之若闻空谷足音的欣喜心情。文章首先以此书与一般游记类作品相比,反衬其高妙之处。作者指出,游记类作品虽然极为繁茂,但大多数千篇一律,多模拟前人文章写成,缺乏创意,缺乏个性。《帝京景物略》这部作品则不然,字句皆具特色,“无读不峭”, “无折不幽”,可谓句句精妙,字字玑珠。作者并未停留在空谈虚赞上,而是以“花”、“泡”、“鱼”三者为例加以细致剖析:“花有须,须可数;泡有影,影可捉;鱼有乐,乐可知。”“花须”、“泡影”属细腻之处,非用工笔不能达到“可数”、“可捉”的效果; “鱼乐”属内在感受,能做到“可知”,足见其观察的细微,理解的深入,表现的巧妙。由此,可以想见整部作品在摹景状物方面的苦心与匠心了。接下来的“步步迹,咫咫印,细珊珊,香尘满”,带给我们的更是花团锦簇般的美好感受。

这篇小引写得极为投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正是“白首为功名”的蒲松龄精神世界惟一的乐园。明清社会对于士子而言是非常残酷的,科举之路是他们的血泪之路。作为一代文杰的蒲松龄也未能免俗,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为博取功名而奋斗着,直到两鬓斑白。少年时代的蒲松龄真心喜爱的是八股以外的知识、学问,《庄子》、《列子》、《游侠列传》、《李太白集》等等都是他钟爱的作品。然而,社会的强制取向及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不能潇洒人生,只能像大多数士子一样皓首穷经,企盼一个仕途梦圆。科场的屡屡失意,生活的种种困窘,又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与自责之中。作为一名文人,他的快乐逍遥只剩在精神世界——文学领域的涉猎与收获了。一部好书,一篇佳作,甚至是一句妙诗,都能带给他片刻偷闲的欢乐,而这一点欢乐也就成为苦难人生惟一的慰藉了。“卧游”之喜是极大的快乐,同时又是极大的悲凄。这种人生边缘的欢乐不正是人生之悲的另一个侧面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10/5 22: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