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帖Ti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云南之通海、陕西之韩城等地有分布。回族、汉族有此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姓氏词典》音tiě; 或音tiè,亦现行姓氏。(按:帖之tiē、tiě、tiè声调有别,疑为不同地区方音所致,实为一姓。) 或为同姓之分族。姑兼收以备考。
明代有帖晏,官龙川知县。


帖Tiě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回族姓。《太平图话姓氏综》亦收有此姓。明正德时有龙川知县帖晏。”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大全》 俱音tiē;或音tiè,亦现行姓氏。可能为同姓之分族,致有tiē、tiě、tiè三氏。


帖Tiè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临汾、运城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或音tiē、tiě,可能因地区不同致使声调有变,或为同姓之分族。姑兼收以备考。

读音t·ie(ˋ),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他协切,入,帖韵。
❶学习写字时摹仿的字帖。

上一条: 下一条: ">

读音t·ie(ˇ),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他协切,入,帖韵。
❶帖子,邀请客人的纸片。如:请帖。
❷便条。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t·ie(-),为ie韵目,属e—ie—üe韵部。他协切,入,帖韵。
❶顺从;驯服;服帖。如:俯首帖耳。
❷妥适;妥帖。

上一条: 下一条:
ㄊㄧㄝ;ㄊㄧㄝˇ;ㄊㄧㄝˋtiē; tiě; tiè3374手本;名帖。闽语。福建厦门〖〗。相当于「服」、「剂」。吴语。上海〖〗。一~药‖赎~药。江苏丹阳〖〗。他一连吃则七~药还勿经好。浙江苍南金乡〖〗。中药一剂叫一~。浙江金华岩下〖〗。一~药。赣语。江西莲花〖〗。客话。江西瑞金〖〗。一~药一服药。福建永定下洋〖〗。一~药。闽语。福建厦门〖〗。一~药一剂汤药。福建福安〖〗。一~药一服药。福建莆田〖〗。一~药。福建仙游〖〗。一~药一服药。福建闽侯洋里〖〗。一~药一服药。广东汕头〖〗。一~中药一剂中药。广东海康〖〗。一~药。◈ 唐白居易《闻微之江陵卧病》诗:「已题一~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宁王每命尚医上进一药,戒以不分作三、四~。」《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既是长者凭般说,且用一~药看看。」鲁迅《译〈出了象牙之塔〉后记》:「仿佛痛楚到了我的身上了,后来却又霍然,宛如服了一~凉药。」相当「叠」、「沓」。吴语。浙江金华岩下〖〗。一~纸一沓纸。客话。福建永定下洋〖〗。一~纸一沓纸。

帖tie

文书,文告。《木兰诗》:“昨夜见军~,可汗(han)大点兵。”(可汗:古代西部和北部一些部族首领的称号。)杜甫《新安吏》诗:“府~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次:次序,这里的意思是依照次序。中男:二儿子。)(tie):学习书法时用于模仿的样本。龚自珍《跋某帖后》:“于塾中日展此~临之。”(塾:由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临:照字画摹仿。)苏轼《虔州吕倚承事至食不足》诗:“家藏古今~,墨色昭箱莒。”(昭箱莒:使箱子和竹筐都明亮了起来。昭,使……明显。)

帖tiē

❶安定;稳妥
 △ 妥~。
❷驯服;顺从
 △ 服~。
❸姓。
另见本页tiě;本页tiè。


帖tiě

写有简短文字的纸片
 △ 字~|请~。
另见本页tiē;本页tiè。


帖tiè

学习书法或绘画时临摹的样本
 △ 字~|临~。
另见786页tiē;786页tiě。

帖贴

❶服从;顺从:~服︱服~︱俯首~耳。
❷妥当;平稳:服~︱熨(yu)~︱妥~︱安~丨宁~。
另见 tie;tie。


❶写有某种事项的纸片:~子︱柬~︱请~︱谢~︱回~︱禀~︱庚~︱下~︱换~︱揭~︱黑~。
❷(方)量词,用于中药汤剂:一~药。
另见 tie;tie。


学习写字、绘画时供临摹的样本:临~︱字~︱碑~︱法~︱画~。
另见 tie;tie。

帖tiē

❶ 服从,顺从:服帖。
❷ 稳妥:妥帖。
❸ 姓。
另见506页tiě、506页tiè。


帖tiě

❶ 写有邀请、祝贺等的纸片:请帖│喜帖│字帖儿。
❷ 量词,用于中药:一帖药。
另见505页tiē、本页tiè。


帖tiè

供学习书法、绘画时临摹的样本:碑帖│画帖│字帖。
另见505页tiē、本页tiě。

1tie

另见tie、tie。帖服 伏帖 服帖 宁帖 妥帖 熨(yu)帖


1tie

另见tie、tie。帖子 禀帖 房帖 庚帖 换帖 回帖 柬帖揭帖 请帖 下帖 谢帖 字帖儿


1tie 另见tie、tie。碑帖 法帖 画帖 临帖 字帖

帖(一)tiè (二)tiě (三)tiē

【辨形】 左是巾,不写作贴。8画。形声。
【辨义】 帖(一)tiè学习写字、画图时供临摹的样本:碑帖|法帖|画帖|临帖|字帖|习字帖|唐临晋帖。
(二)tiě
❶ 写有某种事项的纸片: 帖子|禀帖|房帖|庚帖|黑帖|回帖|换帖|柬帖|揭帖|请帖|下帖|谢帖|字帖儿。
❷量词:一帖药。
(三)tiē
❶平稳,妥当: 帖服|帖切|安帖|伏帖|宁帖|妥帖|熨(yù)帖|服服帖帖。
❷ 服从,顺从: 服帖|俯首帖耳。
❸姓。
【辨析】 三音都可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表义范围不同:帖(一)tiè指学习用品;(二)tiě 指带有应用文性质的纸片,并表示药量;(三)tiē表示人或事物状态,并用于姓氏。

帖tiě

❶(~儿)邀请客人的通知:要不然,定了明儿后儿,下~请罢。(六七·1616)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三七··838)
❷写着字的纸片:其余家信事物之~,自有贾琏和王夫人开读。(七十·1706)
❸量词,用于附着在纸片上的东西:大赤飞金二百~,青金二百~。(四二·976)


帖tiě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章牘版籍部 > 章牘 > 帖5
5  tiè

指法帖。多是供臨摹或欣賞的墨跡或印本。亦指碑刻之拓本。唐·李商隱《擬意》詩:“書成祓楔帖,唱殺畔牢愁。”宋·蘇軾《虔州吕倚承奉貧甚至食不足》詩:“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宣和書譜》卷九:“[李白]嘗作行書,有‘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尤飄逸,乃知白不特以詩名也。”清·龔自珍《說刻石》:“若夫文臣學士書體之美,魏晉以後,始以爲名矣;唐以後,始以爲學矣;南唐、北宋,始刻於石,以爲天子右文,儒生好古,頗在於是矣,名爲帖。”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柬帖 > 帖4
4  tiě

指柬帖、名片等。明·王世貞《觚不觚録》:“相傳六部尚書、侍郎、大小九卿,於内閣用雙帖,報之單紅;五部及九卿,於冢宰用雙帖,亦報之單帖。”《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 如今將帖來請我,原是不逼我的意思了。”《平山冷燕》第十九回:“竇知府隨發帖請酒。”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函札部 > 柬帖 > 帖3
3  tiě

即招帖。《南史·庾杲之傳》:“百姓那得家家題門帖賣宅?”《西遊記》第十四回:“你只上山去將帖儿揭起,我就出來了。”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帖1
1  tiě

公文之一種。多文辭簡短。《樂府詩集·横吹曲辭五·木蘭詩二首》之一:“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唐·杜甫《新安吏》詩:“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唐·韓愈《與大顛師書》:“已帖縣令具人船迎。”《資治通鑑·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吾爲宣武節度使,且國舅也,汝在中書,乃帖我!”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雜俗部 > 其他 > 帖子 > 帖
帖  tiě

即帖子。

宋时官府应用文“公移”的别称,宋·陈叔方 《颖川语小》:“今省部曰帖,皆公移也。”官方向百姓下达的通知,《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用简短语言写成的小策,如请帖,名帖。

☚ 牍   文牍 ☛

帖tiè

学习写字或绘画时临摹用的样本。如“碑帖”“画帖”。苏轼《虔州吕倚承奉贫甚至食不足》:“家藏古今~,墨色昭箱筥。”
另见657页tiē、657页tiě。


帖tiě

❶ 文书,文告。《木兰诗》:“昨夜见军~,可汗大点兵。”杜甫《新安吏》:“府~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❷ 古代妇女放针线用品的纸夹。孟郊《古意》:“启~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另见本页tiē、658页tiè。


帖tiē

❶ 安定,平静。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脱因水旱,谷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宁~。”(脱:如果。)
❷ 粘贴。《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
❸ 紧挨着。《世说新语·假谲》:“因~卧床上,剑至果高。”
❺ 典当。《新唐书·李峤传》:“贫弱者众,有卖舍、~田供王役者。”
另见本页tiě、658页tiè。

*

CCFB
(一)tie❶适当,妥当:妥~/伏伏~~。
❷顺从:俯首~耳。
(二)tie❶写有祝贺、邀请等内容的纸卡、信函:请~/贺~/喜~。
❷便条:字~儿。
(三)tie学习写字、画画时临摹的样本:字~/碑~/画~。

个体物量

个体物量

用于家、店、房、门、窗、墙、阶、梯等的量:家(三~人;几~商店) 房(两~媳妇) 爿(一~店) 进(一~房) 座(一~楼) 幢 栋 所间 格 扇(一~花窗) 樘 槽(两~隔扇) 道(一~门) 堵(一~墙) 磴 级 层
用于家具、灯盏、什物、药物等的量:张(一~桌子) 堂(一~家具) 把(一~椅) 只(一~桶;一~箱子) 袋(一~烟) 炷(一~香) 顶(一~帽;一~帐) 盏(一~明灯) 支(一~烛;四十~光)
用于食物、药物的量:帖(一~而愈) 贴(一~膏药) 丸(每服一~) 味(缺一~药) 剂(一~即效) 服(煮三~) 料 餐(一日三~)
用于布、衣、被、线的量:匹(一~布) 幅(三~青布) 件(几~衣服)袭 领(一~大衣) 身(一~新衣) 绞(一~纱) 桄(一~线) 轴(两~丝线) 床(一~棉被)
用于容器的量:杯(一~酒) 盅 碗 碟(一~菜) 盆 桶(一~油) 壶(一~醋) 锅(一~汤) 罐(一~蜂蜜) 缸(一~水) 坛(一~子酒) 池(一~水) 听(一~饼干)筐(一~鱼) 篓(一~废纸) 篮箩 蔸(一~菜) 箱(一~书) 盆 匣(一~首饰) 笼(一~包子;一~猪肝) 瓢(一~水) 勺(一~米)
用于器具、器物、机器、车船等的量:把(一~刀) 具(一~棺材;座钟一~) 架(一~机器) 杆(一~旗)盘(一~磨;一~机器) 台(一~车床) 只(一~船) 部(一~车)辆(一~车) 艘(一~船)
用以计算车、马、轿、梯的量:
用于武器、弹药等的量:杆(一~枪) 枝(一~枪) 挺(一~机枪) 门(一~炮) 尊(一~炮) 张(一~弓)发(一~子弹) 颗 粒
用于纸、书、画、诗、歌、文件、影片、印刷物等的量:纸(一~空文) 张(一~纸) 本(一~书) 篇 章段 页 面 阙 首(赋诗一~) 曲(高歌一~) 支 部 函 册 份(发文一~) 套(一~书) 幅帙 帧(一~画) 轴(一~古画)票(投一~) 道(一~命令) 角(一~文书) 通(手书两~) 笔(一~好字)
用于手、指的或与它计的量:指(断其一~;长约一~) 掌(打一巴~) 把(拉它一~) 拃(两~一尺) 掐(一小~草) 捧(一~枣) 围(一~粗) 抱(一~大) 搂(一~粗)
用于气体、液体的量:股(一~香气) 朵(一~白云) 泡(一~尿) 滴(一~水) 汪(两~泪) 摊(一~水)泓(一~秋水) 点(雨~)
用于其他物品的量:封(一~信) 只(两~手) 口(一~井;反咬一~) 张(一~嘴) 眼(一~井) 条(一~心) 台(一~戏) 尊(一~佛)座(一~佛) 具(一~尸体) 道(三~防线) 卷(一~纸) 个(几~) 干(若~) 层(激浪千~)垓

☚ 事情、行动量   某种形状物的量 ☛

顺从

顺从

顺(顺服;顺随;委顺;容顺;驯顺;逊顺) 从(从服;从属;委从) 服(服帖;服贴;帖服;贴服;逊服;集服;翕服) 依(依从;依顺) 帖(帖帖;帖服) 慎弭(弭伏;弭服;望风而~) 率 若(允若;曾孙是~) 徇(曲徇)适(适从) 随(随顺;随驸;委随) 贴伏 贴就 不违 委蛇 曲傅 向化
依顺和违反:依违 罔养
顺从人:应人
 顺从他人:徇人
 随声附和,跟随依从他人:雷同相从
以礼顺从尊长:礼顺
顺从贤明:顺明
顺从法则:顺则
 顺从纪纲:顺纪
 顺从典常:顺典
顺从正道:从道
 顺从正义:顺义
顺从形势:顺权
顺从物理:顺物
顺从自然的变化:顺化
顺从天命:顺命
顺从天性:顺性
顺从命运:顺运
顺从风俗:顺风
 依从习俗:从俗 循俗 随俗
顺从时俗:时徇 从俗 从世 循俗 随俗
 顺随时俗:顺俗 徇俗
 随顺世俗:徇世
随从乡俗:顺乡
(顺服,服从:顺从)

另见:服从 依照 孝顺 遵从 遵循︱违背 抗拒

☚ 顺从   顺从思想 ☛

各种文体

各种文体

记叙文:记(记录;~要;游记;杂~;笔记;记载文) 传(传记;传略;记传) 谱(年~;家~) 纪(纪行;本~) 志(~书;方~;墓~)
议论文:论(~文;论议;~辩;史~;策~;社~;专~;评~) 评(史~;时~) 颂(~歌) 说(师~;~理文)
说明文:故(鲁~;韩~) 解(~嘲) 训(~诂) 注(~疏;~解;传~;小~) 序(~言;大~) 跋(~记;题 ~) 叙 绪
议论说明类文章的总称:论说(论说文)
应用文:书(诏~;制~;玺~;文~) 折(奏~) 典 训 谟 诰 诏 谕 奏 章(奏~) 表(陈情~)笺 启 批 剌 照 禀 移 劄命 誓 令 敕 制 教 牒(家~) 关(~文) 檄(羽~) 帖(军~;府~) 诔(~文) 函 书 信 箴
文体名,墓表的一种:灵表
散文:小品 杂文 杂感 杂记 笔记 笔谈 笔录 漫笔 速写 特写 拾零 剪影 掠影 一瞥 通讯 平文
一种灵活随便的文体或笔记:随笔
有节奏韵律的文体:韵文
韵文的几种形式:辞(楚~) 诗 骚(~体;离~;楚~) 曲(~牌;词~;元~;散~;套~)
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赋(辞~;汉~;魏~)
用于教化讽谕的赋:风赋

另见:文采 文风

☚ 文体   体裁 ☛

告诉的文书

告诉的文书

通知对方的文书:知会
谕告的文书:训教
宣布或告诉的文件:公告
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通知(通知书)
邀请客人的通知:帖(请帖;邀帖;礼帖) 请柬 请状 请书 请启
预先告知使事前有所准备的通知或布告:安民告示 安民文榜
上天垂告下民的文书:告命 天书
古代君主对臣下封授免官或发布教令的文件:策(对~;进~)
上级批转答复的文件:批复 批示 指示
用于告诫、策命、盟誓、征召等的文书:简书
上级给下级的手令、告戒的文书:谕帖 谕单
一方向另一方挑战的文书:战书(挑战书)战表
劳动竞赛中给对方的挑战书:战表 战书
报捷的文书:捷报 捷书 露布 露板 露版
印成或写成的报喜的东西:喜报
旧时向得官、升官、考中的人家送的喜报:报帖 报单
表示投降的文书:降书 降款
告丧的文书:讣(讣告)

☚ 上行文书   诉讼文书 ☛

安定2

安定2

安(安乂;安止;安奠;安辑;安戢;宁安;晏安) 定(宁定;泰定;翕定) 乂(乂安) 帖(帖泰;妥帖) 集 固 澄(澄定) 妥(妥怗;妥绥) 宴 俞(~然) 疑帖 惮惮 怗息 宁晏 晏然 晏如 宁靖 宁静 谧宁 镇宁 清荡 按堵(城中~)
安定与动乱:治乱
政局安定,没有战乱:和平 咸平
安宁和平:安和 缉宁
昌盛安和:阜熙
安居,安定有序:案堵
恢复安定:安复
平静安定:谧安 和平
平稳安定:稳定 稳当 妥安
平安稳定:稳平 平稳 安稳 平妥贴贴 消停 贴席
十分安定稳当:稳稳安安 安安稳稳
安安稳稳地:安然
安定如常,跟以往一样:安堵如故 安堵如常 案堵如故 按堵如故
和谐安定:和会
和睦安定:集定 集安
清静安定:澄宁
清平安定:清定 静晏
吉祥安定:祯泰
悠闲安定:闲泰
生活舒适安定:枕稳衾温
富足安定:丰凝
富裕安定:宽安
太平安定:和治(天下~) 太宁 泰治泰宁
大致安定:粗定 牜角 定
繁荣安定:荣泰
兴隆安定:熙平
兴盛安定:隆泰
长期安定:久固
国家长期安定、巩固:久安
社会秩序长期安定太平:长治久安 长策久安 久安长治
安定的样子:宴然 俞然 阘然(昌乐~)
(平定正常;稳定:安定)

另见:心安 居住 生活 动荡2 不安定

☚ 安定2   社会安定 ☛

文告

文告

文示 公告 正告
古代的文告:榜(榜文)
文告、文书:榜志
文告、告示:榜示
一种文告:帖(府~)
上对下的文告或指示:
国家机关命令性的文告:通令
皇帝的文告:诏榜 诏册 诏告 诰词 诰辞 辞诰 黄麻紫书 黄麻紫泥
据君王言辞写成的文告:言诰
君王告诫民众的文告:诰语
君王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诰誓
帝王派近臣宣布的文告:口宣
声明的文告:声明
机关、团体或个人对公众的声明或启事:告白
赦免罪犯的文告:敕令 敕文 黄纸
军中的文告:军帖
紧急军事文告:羽书 羽檄
以银粉或银饰纸、木牌书写张贴的文告:银榜
一种公开的简便文告:启事 说帖
对象不明、用意不清的文告:无头告示
雅正的文告、训诫:雅诰
普遍通知的文告:通告
事前发出的通告:预告
高挂在长杆上的通告:高照
政府或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公告
皇帝的公告:黄榜 黄版
发布殿试中试名单的公告:黄榜
报丧的文告:讣文 讣告 讣闻
(机关或团体发布的文件或告示:文告)

☚ 布告   告示 ☛

各种作品

各种作品

小说一类的作品:谐文
根据一时的兴致或感受写成的作品:即兴之作
民间文学作品:传说
民间传说:俗谈
七夕的传说:驱鹊营桥
戏剧作品:戏本 剧本 台本 脚本(电影~)
用语录形式写成的作品:语录体
书法作品:字(~画)
可作典范的书法作品:法书
可作临摹的书法范本:帖(字帖;法帖)
风格不同的书法、绘画作品:家鸡野鹜家鸡野雉 家鸡野鹄 野鹜家鸡
遒劲奔放的书法作品:怒猊渴骥 渴骥怒猊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碑(碑帖;碑刻)
拓印的碑帖:碑板 碑版
翻译的作品:译作 译著 译品
出自本人之手的作品:真迹
第一次发表的作品:处女作
一生中最早问世的作品:出世作
因之而成名的作品:成名之作
挑选出来编在一起的作品:选(选集;选编;选本;诗~)
附有评论的作品选集:评选本
篇幅短的作品:短篇
规模宏大的作品:鸿篇钜制
艺术性较高和较低的作品:黄钟瓦缶 黄钟瓦釜 瓦釜黄钟 瓦缶黄钟
歌唱、吟咏以雪景为题材的作品:咏雪嘲风
通俗作品:闲文
与妓女有关的诗词等作品:丁娘十索
(文字艺术方面的成品:作品)

☚ 诗作   好作品 ☛

帖子

帖子

帖(回~;诗~;便~;说~;诗~子) 贴(贴子)
柬帖、信件、名片的统称:柬(便~;小~)
明清时代门生见老师或下属见上司所用的帖子:手本
旧时受人礼物后表示答谢的回帖:谢帖 谢柬
男女定亲的婚帖:鸾书
结拜时交换的大红帖子:谱帖
旧时写着生辰八字等的纸片:庚帖
写着吉利字句的纸条:瑞签
毁谤人的帖子:谤帖
报丧的帖子:讣纸 讣帖
(写着字的小纸片:帖子)

另见:纸片 姓名 送上

☚ 帖子   名片 ☛

靶子

靶子

靶(~台:~场;靶牌;枪靶;胸~;头~;活~) 垛(棚垛:射垛) 侯 鹄(鹄的;鹄子;射鹄;正鹄) 臬 堋(堋的;射堋) 帖(破~) 彀 格 准(准的;准鹄;准头;准执) 仪的 躲子 射棚 耦象 质的 招质 椹质 标的 标鹄
箭靶:箭垛 马蹄 埻的 射亲
土筑的箭靶:射垛
布制的箭靶:布侯
铁制的箭靶:铁帘
远距离的箭靶:长垜
彩绘的靶:画的
挂着的靶:悬侯
可移动的靶:活靶(活靶子)
靶上的环形圈:环(靶环;中~)
靶中心:的(的鹄;格的) 鹄(鹄的) 埻 正(正鹄) 槷 靶心
红色的靶心:贴晕
靶的红点:红心
箭靶的黑心:乌珠
靶中心的周围部分:
靶的上下幅:
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 军品   战具 ☛

帖tiè;tiě;tiē

(一)tiè 他协切,入帖。铭功纪事的书疏或石刻木刻的拓本。苏轼《吕倚梦得承事借示古今书一轴作诗代跋尾》:“家藏古今~,墨色照箱筥。”
(二) 官府文书。见“军帖”。
(三) ❶安定;安静。《魏书·李崇传》:“奉诏代之,自然易~。”
❷帖服,顺从。王安石《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遂~服,皆为用。”
❸通“贴”。粘附。《乐府诗集·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花黄。”

又称揭帖,政府公文的一种。源于汉晋的“书帖”一体。汉有张芝草书《兰亭帖》,魏晋名家辈出,先后有钟繇的《昨疏还示帖》、王羲之的《远宦帖》、《王略帖》、王献之的《兰草帖》等。这些帖大都以书法之优秀享名于世。科举兴起后,凡考试题卷当时均称为“帖子”,并演化出一种帖经的试题,即从某一经文中帖出数语作为试题,由此,帖始成为一种严格的文体为政府所认定,《唐国史补》下篇也说:“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处分百司有堂帖。”又据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所载:凡“唐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传世的帖书,有虞世南的《帝基帖》、《东观帖》、褚遂良的《与法师帖》、柳公权的《蒙诏帖》等,都是书法、文章兼而优之的杰作。此后,帖文多为书法名家所垄断。至宋元便改称为“揭帖”。元《道园学古录·京畿都漕运使善政记》载:“收支之数,有所勘会,止从本司揭帖图帐申报,无烦文也。”明清也用揭帖。据《明史·职官志》载:依明制“下之达上,曰题,曰奏,曰表,曰讲章,曰书状,曰文册,曰揭贴,曰制对,日露布,曰译,皆审署申覆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关于它的使用形式,戚继光在《练兵实纪》杂记三中也有记述:“凡有大事申报上司,于文书之外,仍附以揭帖,备言其事之始末情节,利害缘由。”很类似后来的附录文件。明的传世品有《论东倭事情揭帖》、《安南成功乞查功补罪以全臣节揭帖》、《合陈遣使琉球并令宣谕照例领封揭》、《移工部揭贴》等。

㊀tie学习写字或绘画时摹仿的样本。如:字帖、画帖。㊁ tie❶便条。如:字帖儿。
❷请柬(请客的纸片)。如:请帖。㊂tie❶合适,妥当。如:妥帖。
❷驯顺。如:服帖。

即“商凭”。

☚ 印凭   剃头凭 ☛

帖tiē

Ⅰ  ❶ (服从; 顺从) submissive; obedient; subordinate: 服服 ~ ~ docile and obedient; 俯首 ~ 耳 servile; docile and obedient; all obedience
❷ (妥当; 稳当) well-settled; well-placed; well-arranged: 办事妥 ~ manage things fittingly; handle matters well Ⅱ  (姓氏) a surname: ~ 强 Tie Qiang
另见 see also tiě; tiè。
◆帖服 [书] docile and obedient


帖tiě

Ⅰ  ❶ (请帖) invitation: 喜 ~ wedding invitation; 谢 ~ card of thanks; thank-you note [card]; 回 ~ return card
❷ (写着字的小纸片) card; note: 字 ~ 儿 brief note; 庚 ~ age card Ⅱ  [方] (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一 ~ 药 a dose [draught] of herbal medicine
另见 see also tiē; tiè。
◆帖子 invitation; card; note


帖tiè

 ❶ (临摹用的样本) a book containing models of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for learners to copy: 习字 ~ a book of models of calligraphy for copying; calligraphy models; 碑 ~ rubbings from stone inscriptions; 画 ~ books of model paintings or drawings
另见 see also tiē; tiě。

文书名。州行下属县或上司行移所辖,事轻者用帖,文书等级次于符、札子。北宋前期中书、枢密院亦用帖,或称“帖子”。《长编》卷278戊申:“诏今后中书检正官所行帖子下诸处,并先禀执政,仍置簿抄录,每五日一次呈押。”《长编》卷202辛亥:“今后有枢密院帖子批问官员存亡事故,限当日内批答赴院。”《长编》卷66壬申:“雷有终平西川,给立功人帖仅七千。”《长编》卷44辛亥:“以帖下县,自所追捕。”帖式为:“某司
某事云云
右帖某处云云 如前列数事,则云右件云云。

年 月 日帖

具官姓 书字”(《庆元条法》卷16《帖》)。

帖tiě

耳俯首

❷ 雁鱼书

❸ 俯首耳|伏首

❹ 鱼书雁

占·帖zhān

占,会意字,本义为占卜。作意符生成的字有乩(jí,扶乩)、帖。帖(tiē),会意字,意为将占卜结果记在布帛上。故有文字符号的巾与纸都称为“帖”,如“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中医处方是写在纸上的,故中药处方叫“帖”并以“帖”为量词。“帖”省去左边的“巾”即为“占”。占作生符生成的字有:
zhan
阴平:沾(沾沾自喜)
粘(粘贴)
毡(羊毛毡)
上声:飐(风吹颤动)
去声:占(占领)
战(战争)
站(站立)
chān
觇(觇望)
shān
苫(草苫子;另读shàn)
痁(即疟疾)
dian
阴平:掂(掂量)
上声:点(钟点工)
踮(踮起脚)
去声:店(商店)
玷(玷污)
阽(临近,阽危)
坫(古时室内放置食物、酒器等的土台子)
惦(惦记)
zhēn
砧(砧板)
nian
阴平:拈(拈轻怕重)
阳平:黏(黏结)
鲇(鲇鱼)

tie
阴平:贴(张贴)
帖(妥帖)
萜(有机化合物)
上声:帖(请帖)
去声:帖(字帖)
相关链接
以上诸字,古韵分属谈部、盖部、元部。在现代汉语中它们的核心韵母为an,声母为舌尖音,在zh、ch、sh等舌尖后音与d、t等舌尖中音间变化。

(8画)
❶tiē
❷tiě
❸tiè

*帖tiē

8画 巾部 
(1) 服从;顺从: 服~|俯首~耳。
(2) 妥当;稳当: 妥~|安~。
(3) 姓。
 另见tiě(400页);tiè(400页)。


*帖tiě

8画 巾部 
(1) 便条或邀请通知: 礼~|请~|名~。
(2) 量词。用于中药的汤药,相当于“剂”: 一~药。
 另见tiē(400页);tiè(400页)。


*帖tiè

8画 巾部 学习书画的临摹范本: 碑~|字~|画~。
 另见tiē(400页);tiě(400页)。

帖1.tiè 2.tiě 3.tiě

1.tiè 小篆形声字。从巾,占声。声母演变如兆挑跳逃桃、真填、召笤例。韵变阳入对转如兼慊(qiè,又qiàn)、殄(tiǎn)餮(tiè)、咽(yàn)又读yè例。本指写在帛上的书签。后引申为字帖,指学习写字时模仿的样本。如:碑帖|字帖。
2.tiě 由书签、字帖等义引申为便条。如:字帖儿。又指邀请客人的纸片。如:请帖|喜帖。
3.tiě 转义为妥适。如:妥帖|安帖。又引申为顺从,驯服。如:帖伏|俯首帖耳(含贬义)。

帖★常◎常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读tiè,帛上的标题书签,引申为学习写字、绘画时所用的样本;又读tiě,引申为邀请客人的信函、写有简短事项的信函、写有某种简短文字的纸片等;又读tiē,引申为顺从、妥当、安定等。
【辨析】
以“帖”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tiē:萜。

〈量〉用于汤药。服(fù);剂。
《金》五四: 西门庆把药交迎春,先分付煎一~。
《醒》十八: 那杨古月再没二话,按住那个十全大补汤的陈方,一~药吃将下去,不特驴唇对不着马嘴,且是无益而反害之。
<异>贴。
《金》五: 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却交大娘子自去赎一贴心疼的药来,却把这砒霜来下在里面。
《醒》三九: 他东挝西撮,放在一个小药碾内碾得为末,使纸包了,叫他用水五碗熬三滚……每药一贴,可用一日。
<方>今吴方言有此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