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克斯·约翰·理查德1904~Hicks.John.Richard英国经济学家,1904年生于英格兰的沃里克。1926年获牛津大学贝里文学院硕士学位,1932年获博士学位,1926~1946年先后在伦敦经济学院、曼彻斯特大学任教。1946~1971年先后任牛津大学纳斐德学院研究员、牛津大学研究员。1972年与阿罗共享诺贝尔经济学奖。希克斯的主要著作有《工资理论》(1932)、《价值与资本》(1939)、《资本的纯理论》(1941)、《论经济周期理论》(1950)、《需求理论的修正》(1956)、《经济史理论》(1969)、《资本与增加》(1965)、《世界经济学论文集》(1959)、《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1975)等。希克斯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提出了IS-LM模型。他运用这个一般均衡理论来解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把凯恩斯解释国民收入决定的四个基本概念(消费函数、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结合在一起说明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这两个变量的同时决定。一般认为,这个模型把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IS-LM模型一直被列为宏观经济学的教科书核心内容。(2) 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以主观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但希克斯认为效用很难具体的量化,所以他不赞同基数效用论而是主张用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来解释边际效用价值。这样就绕开了效用的计量、相加和比较这些困难的问题。他用边际替代率代替边际效用,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代替边际效用递减,发展了一般均衡理论。(3) 建立了新福利经济学标准。他反对庇古的把收入分配均等化作为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认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效率问题,即生产和交换的最优状态的实现。他还继卡尔多之后提出了新福利经济学的补偿标准问题,认为只要某种资源配置的变动提高了效率,尽管有人因此受损,但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在长期内受损者的损失会自然得到补偿。(4) 乘数-加速原理。希克斯和萨缪尔森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了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来自于经济运行的本身。希克斯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除了上述的贡献外,他还在资本理论、贸易周期、国际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等方面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希克斯·约翰·理查德 希克斯·约翰·理查德1904~1989Hicks,John Richard英国当代经济学家,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04年4月8日出生于英格兰沃里克市。1922年起就读于牛津大学巴里奥尔学院,1926年获该校硕士学位; 1932年获博士学位。1926~1935年执教于伦敦经济学院; 1935~1938年任剑桥冈维尔与凯厄斯学院研究员;1938~1946年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 1946~1952年任牛津大学纳斐德学院研究员; 1952~1965年担任牛津大学德拉蒙德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 1965年起任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研究员,直至1971年退休为止。希克斯在1942年当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 1948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1952年当选为意大利科学院院士; 1958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60~1962年担任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64年晋升为爵士。由于在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而与阿罗 (K. J.Arrow) 分享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希克斯的主要经济著作有: 《工资理论》( “The Theory of Wages”,1932);《价值与资本》 ( “Value and Capital”,1939);《社会结构: 经济学导论》 ( “The Social Framework: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1942); 《贸易周期理论》 (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rade Cycle”,1950);《需求理论的修正》(“A Revision of Demand Theory”,1956); 《资本与增长》 ( “Capital and Growth”,1965);《经济史理论》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1969); 《资本与时间》 ( “Capital and Time”,1973);《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危机》( “The Crisis in Keynesian Economics”,1974)和 《经济学中的因果关系》 (“Causality in Economics”,1979); 《货币的市场理论》 ( “A Market Theory of Money”,1989) 等。 希克斯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在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基础上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并尝试建立动态一般均衡理论。他提出了衡量福利改进的 “卡尔多 (Kaldor) —希克斯补偿检验标准”。他发明了IS—LM图表,用以阐明凯恩斯 (J. M. Keynes) 学说的确切内涵,使凯恩斯学说为更多的人所理解。 1.一般均衡价值论 在 《价值与资本》(1939) 一书中,希克斯发展了理论前辈们建立在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上的一般均衡理论,研究了静态一般均衡条件,并尝试建立动态的一般均衡理论。希克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以他的主观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这种主观价值理论是对传统的边际效用理论的修正,他认为,效用不是一个数量概念,而是一个次序概念,用序数效用论取代了基数效用论,同时,又用边际替代率概念取代边际效用概念,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取代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这种经过修正了的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希克斯建立起了一般均衡价值理论体系。他认为,一般均衡状态是每个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选择,均必须是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率; 任何生产者所使用的各生产要素之间或生产的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也必须等于其价格比率,而且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也等于其价格比率。在提出了静态一般均衡理论后,希克斯还试图建立动态一般均衡理论,他认为,动态过程不过是从一个暂时均衡状态到另一个暂时均衡状态的过渡。希克斯研究了不均衡的原因以及实现动态均衡的因素,他提出了预期弹性的概念,成为后来宏观经济理论著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2.福利经济学理论 希克斯关于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 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包括著名的“希克斯一卡尔多补偿检验标准”; 社会收入的估价; 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和计量等方面。关于福利改进的检验标准,希克斯继卡尔多以后,提出了新福利经济学的补偿标准问题,认为一项改革,如果其当事者能够在补偿损失者的损失后仍然有所改善,它将被认为是一种改进。希克斯进而认为,当事者既不需要真实补偿,也不需要虚拟补偿,事实上,只要一项改革增进了效率,在经过相当长时间以后,当事者就会自然得到补偿。这就是著名的“卡尔多一希克斯补偿检验标准”。社会收入的估价即是对公共投资的社会报酬率的评价。希克斯在 《社会结构: 经济学导论》等著作中系统地讨论了社会收入的估价问题。他认为,通常的作法是按要素成本计量价格,按成本估价公共服务,但由于在涉及公共物品的场合不存在任何市场检验,因而为这些物品开支而征收的税不是衡量它们对消费者的价值的可信赖的指数。即使消费者被认为是按照他们选择私人支出的方式来选择公共支出,合适的价格权数也将不是平均成本,而是边际成本。在1941~1946年间,希克斯在 《经济研究评论》 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消费者剩余的文章。他将消费者剩余定义为一个人在被迫情况下可能愿意对一种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可能需要在市场上对这种商品支付的价格间的差额,并将这个概念用于评价公共投资的社会报酬率,恢复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兴趣。 3.IS—LM图表 希克斯于1937年在《计量经济学》 杂志上发表的享有盛誉并多次被引用的 《凯恩斯与古典学派》 ( “Mr.Keynes and the 'Classics':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一文中,把IS—LM曲线介绍到宏观经济学中,力图解释凯恩斯《通论》 (1936年) 的意义,说明凯恩斯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希克斯发现,凯恩斯的众多著作都涉及到商品劳务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对比,前者是通过总收入的变化达到均衡,后者是通过利率变动使货币供求达到均衡。两个市场必须同步均衡以产生凯恩斯所说的 “失业均衡”,即低于充分就业水平的均衡。因此,他发明了一种以收入为横轴和以利息率为纵轴的图,在该图中,两个市场中的每一个均衡都用一条单独的曲线来描绘,两条曲线的交点就产生出“失业均衡”。希克斯说明凯恩斯看到的是IS—LM曲线典型斜率的一个侧面,而他的先辈“古典派”看到的则是另一个侧面。正是这些在关于两条曲线的斜率的信念上的差别,说明了凯恩斯的政策建议与他的先辈们的政策建议不同的原因。IS—LM图解后来成为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经典图式。 此外,希克斯还在 《贸易周期理论》一书中用精确的乘数一加速数模型系统地说明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这一理论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其在经济周期问题上的 “新贡献”。他把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在凯恩斯经济学的基础上,把乘数一加速数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的变动加在一条均衡的经济增长曲线上,使乘数—加速数成为说明增长中的经济周期的重要工具。 ☚ 阿罗·肯尼斯 里昂惕夫·瓦西里 ☛ 000005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