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师公流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师公流派 师公流派壮族师公与道教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根据其与道教不同流派的联系,师公流派可分以下几种:按发祥地分,有梅山派和茅山派。东汉中期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中平六年发动黄巾起义,与张鲁的五斗米道相呼应。起义失败后,张鲁割据汉中,归顺曹操,拜将封候,五斗米道得以合法传播。张陵死后,其孙张鲁继续在川西、陕南一带传道,传至第四世,由四川迁至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奉张陵为“正一天师”。故名“正一道”或“天师道”。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对道教进行改造,把儒家的“佐国扶民”思想吸收进去,世人称之为“北天师道”。而南方的庐山道士陆修正,也吸收了佛教的仪式,编成了道教新的斋戒仪范,世称“南天师道”。后道教又分许多派别,张盛的子孙从江西龙虎山分出一支教派到江苏的茅山,是为茅山派;而另一支向西发展,到了湖北武当山,继而进湘西的梅山,是为梅山派。之后,茅山道派和梅山道派南传进入广西,与壮族的民间宗教结合起来,分别形成了茅山派师公和梅山派师公。茅山派经文系汉字写成,梅山派经文一般是用古壮字写成。按表演风格分,梅山派师公称为武师,在进行法事时,以表演武功为主;茅山派师公又称文师,在进行法事时,以唱经为主。从禁忌习俗分,有肉师和斋师。前者饮食不忌荤,后者平时不忌,只在举行法事时不吃肉。而两派都严禁吃狗肉和牛肉。两派虽有区别,但无门户之见。 ☚ 师公神祇 师公面具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