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布卢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布卢姆 布卢姆1913—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曾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40年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心理学讲师,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晋升为芝加哥大学教授。1956年以其发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而闻名。他根据学习的结果,把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即认知、情感及精神运动。并将每一类排成由低到高的若干层级,如认知目标分成6级:知识、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964年,在《人类特性的稳定和变化》一书中对智力的实质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从60年代末期,开始研究掌握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为了促进掌握学习,提出评价的新概念“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目的在于全面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以其达到学习目标。70年代,又提出“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学校教学理论。他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理论,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在美国产生很大影响。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世界各国课程和评价”组织的顾问。1986年曾来我国进行为期6周的访问和讲学活动,就英才发展过程,掌握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学习与人的差异性,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新方向,自动化与学校学习等专题,作了系列性学术报告,对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及教育实践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主要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人类特性的稳定和变化》、《论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手册》、《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发展青少年的才能》。 ☚ 布鲁纳 大教学论 ☛ 布卢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生于1913年。1940年在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任职,1942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5~1966年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1968年获约翰·杜威学会颁发的杜威奖金。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桑代克纪念奖。主要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1956)、《评价促进学习》(1981)、《发展青少年的才能》(1985)等。主要成就: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出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促进掌握学习的策略;创立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和国际课程协会。 布卢姆1913~Benjamin S. Bloom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兰斯富。1940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留校任教30余年,从讲师直至教授。1965~1966年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1967年任测试问题邀请会主席。创立并任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和国际课程协会常委。1968年获杜威学会的杜威奖金,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的桑代克纪念奖。主要学术观点与成就: (1)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育目标分成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精神领域三类。每一类又分若干不同的层次。这些分类将学习结果具体化,可作为教育者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手段。(2)强调早期经验和早期学习对智力发展的重要价值。认为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稳定,年龄愈大,变化可能愈小。(3)促进掌握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如教学中能提供适当的材料、帮助和学习机会,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做好作业,达到既定目标。为促进掌握学习,陈述了诊断性和形成性评价的新概念,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1956)、《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1964)、《人类特性的稳定和变化》(1964)、《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1976)、《评价促进学习》 (1981)、《发展青少年的才能》(1985)等。 布卢姆 布卢姆1913—1999Benjamin Samuel Bloom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兰斯富。1942年获芝加哥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芝加哥大学考试委员会职员和主考、芝加哥大学教授、教育顾问。从芝加哥大学退休后,曾在西北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早期专注于考试、测量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后期从事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为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的创始人之一。1968年获约翰·杜威学会杜威奖。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桑戴克奖。主要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 认知领域》(合著,1956年)、《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 情感领域》(合著,1964年)、《人的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1964年)、《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手册》(合著,1971年)、《人的特征与学校学习》(1976年)、《我们的所有儿童都能学习》(1981年)、《为改善学习而评价》(1981年)。 ☚ 斯佩里 艾利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