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公共交通收费
亦称“市内公共交通票价”。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向乘客提供交通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包括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地铁等的票价。由市内交通企业的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在合理成本基础上实行低利低税政策。市内公共交通一般属垄断行业,宜集中经营,统一管理,票价宜实行国家定价,由地方物价、业务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票价分为零售票和月票两种。零售票按人公里计算,人公里收费标准以人公里成本为基础。零售票价有多级制票价和单一制票价两种。前者是根据乘车距离的长短、划分一定的区段,确定收费标准。在站与站之间距离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主要按站收费; 在站与站之间距离相差很大时,应以里程计价为主。所谓单一制票价就是在一条公交线路上,不管乘多少站,只实行一种票价。它有利于压缩一部分短距离乘客,确保车辆畅通,提高行车服务质量; 还可以简化票务手续,便利车辆统一调度,并减少售票员与乘客之间的票务纠纷。月票是公共交通部门为每天都需要乘车(船) 的乘客所发行的一种按月付费的票证。使用者按月交纳一定价款后,就可在指定线路上凭证乘车(船),不再零星购票。月票按可乘坐的交通工具分,有汽车月票、电车月票、轮渡月票、轮渡带自行车月票、地铁月票、市内各种公共交通工具通用月票以及只能在某一特定线路使用的月票等。一般来说,使用范围越广,售价越高; 按使用对象分,有个人月票和单位公用月票,后者不贴相片,任何人持有都可使用,售价高于个人月票; 按使用者职业分,有职工月票和中小学学生月票,后者售价很低,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学生的关怀和照顾。长期以来,我国各地的市内公共交通收费特别是月票票价一般都明显偏低,有的甚至低于成本,这是造成许多地区公共交通行业微利、无利、甚至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城市已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了市内公共交通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