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巴颜喀拉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巴颜喀拉山

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 是蒙语,意为山色苍翠而富饶。位于青海省中南部,东段为青川界山。系昆仑山脉东段南支。西起昆仑山口,与可可西里山相接,东止果洛山,与邛崃山断续相连。构造上属滇藏地槽系北部可可西里一巴颜喀拉地槽,地处修沟、金沙江、龙门山三大深断裂之间。地史上为印支地槽褶皱带,经喜山运动进一步抬升成高山。地表大部分出露三叠系沉积岩,并广泛分布中酸性侵入岩。地貌上属褶皱山地。走向西北一东南,长600余千米,西北部狭窄,东南宽厚。山脊海拔5000米左右,剥蚀轻微,起伏和缓,除少数山脊外与青藏高原面相对高差,多为500米~1000米,呈浑圆山丘。北坡平缓,山麓多宽成湖盆、沼泽、滩地。南坡切割稍深,多浅峡谷,相对高差大于1500米。主要高峰有: 巴颜喀拉山海拔5267米,各姿各雅山4900米,为黄河正源卡日曲源地; 雅拉达泽山5242米,为黄河上源玛曲源地; 青川交界附近保玉则峰5369米、南山口峰5249米,贡嘎砬子峰5325米。山体上部冰雪覆盖。大陆性山岳冰川和第四纪冰川地貌分布普遍。山地水草丰茂,是中国纯牧区之一。盛产大黄、龙胆、虫草等名贵药材以及藏羚、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山北麓有河源重镇玛多县城 (旧称黄河沿),是古今青藏、青川往来的必经之地。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

巴颜喀拉山在青海中部偏南,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崃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海拔5000-6000米,山区属高寒荒漠草原,人烟稀少,只有藏人在此从事畜牧。山间谷地上,牦牛、绵羊远近成群。
这里有许多终年积雪的高山,处处冰河垂悬。每年春天以后,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高山冰雪渐渐消融,融水汇成一股股溪流,滋润干燥的沃土,为长江和黄河供水。

☚ 土楼山   阿尼玛卿山 ☛
巴颜喀拉山

015 巴颜喀拉山

位于青海省中南部。为昆仑山东段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四川境内的岷山、邛崃山。一般高度在海拔5000—6000米,高峰有雅拉达泽山海拔5442米,巴颜喀拉山海拔5267米。基本为西北—东南走向。主体位于青藏高原上,向东延伸后转向南行,接四川西部南北向的大雪山,成为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高度较青藏高原其他山脉略低,山坡和缓,高原特征显著。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山地有巨大冰川覆盖,成为长江和黄河水源。

☚ 昆仑山   天山 ☛

巴颜喀拉山

昆仑山南部支脉,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位于青海省中部偏南,西接可可西里山,东接岷山及邛崃山。山地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5000米~6000米。由于山地受到断裂控制,南北山坡明显不对称,南陡北缓。北坡山麓剥蚀平原与湖周山麓平原或高阶地相接,地势开阔。这里以寒冻剥蚀作用为主,并有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山坡石质化、土壤沙砾质、古湖盆底部有大片含残余盐分的细土层。土壤为含碳酸盐或氯化物的寒漠土。主要植被为高山荒漠和高山荒漠草原。该区大部分以牧为主,但由于气候条件不好,草场质量低,缺少水源,开发利用条件较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