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巴豆中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巴豆中毒

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果实为蒴果,无刺。外皮粗糙,呈棕灰色,易剥离。巴豆含有巴豆油和巴豆素。巴豆油为脂肪油,食用后喉头感觉辛辣如灼,如涂在皮肤上先发红,然后出现红疹、水泡甚至脓泡,泡破呈糜烂面并有灼热感。皮下注射可致蜂窝组织炎。巴豆油中毒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冷汗、心悸、虚脱。误用大量巴豆油时,则出现霍乱样下痢,肠出血而致死。对人的致死量,巴豆油约20滴。

巴豆中毒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菖蒲汁、甘草汁、葛根汁、白药子、黑豆汁、生藿汁、芦荟、冷水、寒水石等。文献又有食稀粥,并忌一切热性药物的记载,可参考。

巴豆中毒bādòuzhònɡdú

见《神农本草经》。因服用或长期接触巴豆引起中毒。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腹痛腹泻剧烈, 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休克。治疗早期可温水洗胃, 内服冷牛奶、蛋清、冷米汤。严重者宜中西医结合予以抢救。《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药物,如黄连、菖蒲、甘草、葛根、白药子、黑豆、生藿、芦荟、冷水、寒水石等, 可参考。

巴豆中毒

巴豆中毒

巴豆(Croton tiglium L.)为大戟科常绿乔木巴豆树的成熟种子,外观暗褐色,卵圆形,腹面稍扁平,内含黄褐色仁。本品味辛。性热,有大毒。主要成份含巴豆油及一种毒蛋白,称巴豆毒素(crotin)。小儿误食巴豆种子、误服巴豆油及药用过量均可引起中毒。有用巴豆混入食物企图投毒的案例。
巴豆及巴豆油为剧烈的泻药。对皮肤刺激性极强,涂擦于皮肤可引起红斑、水泡及脓泡等。消化道的刺激症状是中毒的主要表现,口腔、咽喉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肠壁腐蚀引起出血性肠炎,在数小时内可因脱水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
尸体检查 见胃肠粘膜肿胀发红,有的部位粘膜糜烂脱落; 但有时尸检无明显病变发现。自现场采集油样,尸检时取胃肠内容物为检材。
毒物鉴定 分离方法: 用无水酒精或乙醚直接提取,挥发后得油状液。
颜色反应:
❶氯仿与醋酐(1:1)混合液滴加硫酸后,遇巴豆油呈黑绿色。
❷油状液与醇性饱和氢氧化钾溶液置试管内,水浴加热,在接触面呈红褐色或红紫色环。
生理试验: 油状液涂于手臂内侧可引起红斑或水泡等现象。

☚ 白果中毒   桐油中毒 ☛
000078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