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巴家pa55tɕia55ba55jia55持家; 处处为家庭着想。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双金钏》: “养女攀高门才可沾光,我辛苦挣的银钱,岂可拿与穷鬼?不巴家的娘,不要开腔。”又《节寿坊》: “寿姑听得,忙拿钱四百,米三升,叫邻妇带去与他。何氏曰: ‘你这妹崽,好不巴家哟,为啥无故就拿些钱米与人?’” “巴家”,均即为自家利益着想。 巴家一0971①动顾家,为家庭利益着想。⑴江淮官话。江苏盐城〖pa31 ka31〗。这个人蛮~的,路上看到块树皮总拾家去。江苏扬州〖 〗。这个霞子孩子是个~鬼。⑵西南官话。四川成都〖 〗。1983年第三期《龙门阵》:「就是嫌春林不~。」湖北武汉〖 〗。哪个像你这样~!⑶湘语。湖南长沙〖 〗。你那伢子蛮~咧,路上捡哒根柴火也要拿回去。②动理家;持家。⑴中原官话。江苏徐州〖 〗。这两个小妮子最会~。⑵西南官话。湖北武汉〖 〗。他真~。云南永胜〖 〗。这个娃娃最会~。姚瑞《两张彩礼单》:「我这儿子媳妇真是~,替我想得真周到。」③动巴结;奉承。冀鲁官话。山东聊城〖 〗。您~他,俺不~他!山东莘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