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Yǐ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大同、朔州、临汾、忻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有此姓。《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 亦收,未详其源。 已yǐ❶止。賈誼《旱雲賦》:“懷怨心而不能已兮,竊託咎於在位。” ❷副詞。已經。杜篤《論都賦》:“遠救於已亡,不若近而存存也。” ❸語氣助詞,表示確定語氣。揚雄《河東賦》:“欽若神明者,盛哉鑠乎,越不可載已。” ❹通“以”。《後漢書》班固《東都賦》:“秦、項之災猶不克半,書契已來未之或紀也。”《文選》作“以”。 已 《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笺:“已,止也。”已,停止。通“以” yi 〔例一〕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何已,即“何以”,什么原因。已通“以”。 〔例二〕 《汉书·文帝纪》:“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二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已上,即“以上”。以,介词,表示方位、时间、数量的界限。 已,余母、之部;以,余母、之部。余母双声,之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已 已yǐ❶止。《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毛《传》: “晦,昏也。”陈奂《传疏》:“如,犹而也。《公羊传·僖十五年》: ‘晦,冥也。’”郑《笺》:“已,止也。鸡不为如晦而止不鸣。”《小雅·节南山》四章:“式夷式已,无小人殆。”毛《传》: “式,用; 夷,平也;用平则已。无以小人之言,至于危殆也。”孔《疏》:“言王但用平正之人为官,则下民欺罔之心用自消止矣。” ❷太,甚。《小雅·巧言》一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毛《传》:“威,畏。”郑《笺》:“已,甚也。”王夫之《诗经稗疏》:“《方言》: ‘慎,忧也。宋卫之间,忧或谓之慎。’此诗言天之降威,将无所别于善恶,予不得不为无罪者忧也。”《大雅·桑柔》九章:“朋友已谮,不胥以穀。”《广韵》: “已,止也,甚也。”孔 《疏》: “已训止也。物甚则止,故已为甚也。”郑《笺》:“谮,不信也。”谮,zèn。 ☚ 尸 已大甚 ☛ 已读音·i(ˇ),为i韵目,属i—er韵部。羊已切,上,止韵。 ❶止;停止;罢了。如:如此而已。 ❷已经;已然。 ❸后来。 ❶太;过。如:其细已甚! 上一条: 尾 下一条: 矣 已〔yi〕 已经 〔yi·jing〕 yit jind. 已往 〔yi wang〕sout weax. 已ㄧˇyǐ一0407见「已巴」、「已宁」、「已成」、「已早」、「已咐」、「已经」、「已咱」、「已然」、「已就」   已yi❶停止。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荀子·劝学》:“学不可以~。”(以:语助词。)《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 ❷太,过分。韩愈《原毁》:“不亦待其身者~廉乎?”(者:语助词。)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别时悲~甚,别后情更延。”(已甚:同义词连用。延:长。) ❸语气词,同“矣”。《史记·货殖列传》:“夫神农以前,吾不知~。” ❹[已而]随即,不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匿:躲藏。)《战国策·楚策一》:“客辞而去,昭奚恤~~悔之。”(昭奚恤:人名。) 已yǐ❶止住;停止 △ 争论不~。 ❷已经 △ ~知|人~来齐。 ❸姓。 【注意】跟“己(jǐ)、巳(sì)”左上封口不同。封巳不封己,半封是个已。 已❶停止:不~︱有加无~︱诛求无~。 ❷已经:~然︱~往︱~婚︱~故︱业~︱早~︱久~︱木~成舟︱由来~久︱方寸~乱。 ❸不久;后来:~而悔之。 ❹太;过:不为~甚。 ○而~(罢了)。 已yǐ❶ 止住,停止:不能自已︱苦恼不已。 ❷ 已经:费用已交︱由来已久。 已(2次) ❶既已;已经。芳~歇而不比《章·悲》 ❷犹言完了,罢了。不吾知其亦~兮《离》 已yǐ❶ 已经。《七谏·初放》:“尧舜圣已没兮。” ❷ 停止。《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也。”《九叹·思古》:“伤余心之不能已。” 已yi已而 已故 已经 已然 已往 不已 而已 久已 业已 早已 已决犯 已知数 不得已 迫不得已 诛求无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已yi❶停止;罢了(用于书面语,下同):赞叹不~|激动之心不能自~。 ❷〈副〉已经(跟“未”相对):下班时间~到,可以走了|名额~满,停止报名|时间未过半,产值~完成。 已yǐ❶已经:(士隐)如今年~半百,膝下无儿。(一·9) ❷停止;作罢: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十七—十八·347)这璜大奶奶不听则~,听了一时怒从心上起。(十·219) ❸语气助词,同“矣”: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二八·630) 已❶止也。《詩經·鄭風·風雨》: “風雨如晦,鷄鳴不已。” 鄭玄箋: “已,止也。”《詩經·小雅·南山有臺》: “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鄭玄箋: “已,止也。”《禮記·檀弓下》: “子亢曰: 以殉葬,非禮也,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得已,則吾欲已; 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爲之也。” 鄭玄注: “已,猶止也。” 《禮記·檀弓下》: “公曰: 吾其已夫。” 鄭玄注: “已,止也。” 《禮記·檀弓下》: “從者曰: 子未可以已乎!” 鄭玄注:“已,猶止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已並音以。” 《禮記·哀公問》: “公曰: 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 鄭玄注:“已,猶止也。” ❷猶“去” 也。《詩經·陳風·墓門》: “知而不已,誰昔然矣。”鄭玄箋: “已,猶去也。” ❸甚也。《詩經·小雅·巧言》: “昊天已威,予慎無罪。” 鄭玄箋: “已,甚也。” 《禮記·檀弓下》: “曰: 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於以求之,毋乃已疏乎?” 鄭玄注: “已,猶甚也。” 《禮記·禮器》: “是故七介以相見也,不然則已慤。” 鄭玄注: “已,猶甚也。” ❹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 鄭玄注: “已,大也,甚也。” 《禮記·檀弓上》: “孔子曰: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於野則已疏,於寢則已重。” 鄭玄注:“已,猶大也。” 《禮記·玉藻》: “唯水漿不祭, 若祭爲已𠉪卑。” 鄭玄注:“已,猶大也。” 《禮記·哀公問》: “公曰:寡人願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鄭玄注: “已,猶大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 “大,音泰。” ❺已之言起也。《禮記·月令》: “中央土,其日戊己。” 鄭玄注: “已之言起也。” 已既、已;未○既jì(副)〈书〉已经:~成事实|~往不咎|~定方针|~定目标|~来之,则安之。 ○已yǐ(副)〈书〉已经:~成尾声|~成定局| 问题~解决|雨季~过| 为时~晚。 ●未wèi(副)〈书〉尚未;没:~成年|~付款项|~到之前|健康尚~恢复|从~有过。 未←→已wèi ← → yǐ未:没有,不曾。 已:已经。 【例】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唐·白居易:《琵琶行》) 已yǐ〖副词〗 一、表示行为、性状超出了某种程度。可译为“太”(7)。《季札观周乐》:为之歌《郑》,曰:“美哉! 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给他歌唱《郑风》,他说:“好啊! 可是它琐碎得有些太过分了,人民不堪忍受啊。这也许要先亡国吧?”《原毁》: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这]不是对自己要求太低了吗! 《五人墓碑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死后默默无闻、不值得提起的人,也是太多了。 二、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经”(78)。《冯煖客孟尝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三个洞穴已经造就,您姑且可以高枕无忧的享乐了。《贾谊过秦论上》: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秦国没有损失一支箭、一个箭头的费用,可是天下的诸侯国已经疲困了。《梅圣俞诗集序》: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在他是孩童时期,写出的诗已经使长辈们吃惊了。 三、表示动作行为不久就发生、出现。可译为“不久”、“随后”(2)。《范雎说秦王》:已,一说而立为太师。——不久,[吕尚和文王]一交谈,[吕尚]就被立为太师。《贾谊治安策一》: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刭之,岂有异秦之季世乎?——不肯早做,不久就毁坏骨肉的情分自相残杀,这难道和秦朝末年有什么不同吗?
已yǐ〖动词〗 一、停止,完毕(20)。《吴子使札来聘》: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你杀了我的兄长,我再杀了你,这样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一辈子也不会停止呀。《孔子世家赞》: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天下做君王的以及贤人是很多的,当时是显荣的,死后就完了。《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我只能不辞劳苦地、辛勤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二、罢了,算了(7)。《滑稽列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鸟]不叫则罢了,一叫惊人。《归去来辞》: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算了吧! 人寄宿在天地间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 《书洛阳名园记后》: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全国在太平无事的时候便罢了,一旦有动乱发生,那么洛阳必然首先遭受战祸。
已yǐ〖语气词〗 一、用在感叹句末,助慨叹、悲痛等语气。可译为“啊”(3)。《李陵答苏武书》:长为蛮夷之域,伤已! ——[我]长久地处在蛮夷境内,伤心啊! 《原毁》: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唉! 读书人处在这种世道,还想名誉彰著,道德显扬,难啊! 《泰州海陵县主薄许君墓志铭》:君亦尝慨然自许,欲有所为,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噫! 其可哀也已! ——您也时常慷慨自信,想有所作为,可是始终得不到一次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死去了。唉! 真是太悲惨了啊! 二、用在陈述句末,助肯定、终结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出(12)。《吴许越成》:后虽悔之,不可食已。——以后即使后悔这件事,也吃不消了。《贾谊治安策一》: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以后即使有扁鹊[再生],也没有办法了。《书洛阳名园记后》:唐之末路是已。——唐朝的灭亡就是如此。 已yǐ❶ 停止。《劝学》:“学不可以~。”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 ❷ 完毕。《汉书·艺文志》:“每一书~,(刘)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又《苏武传》:“剑斩虞常~,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❸ 罢免,黜退。《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之,无愠色。”《孟子·梁惠王下》:“‘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之。’” ❹ 病愈,治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大风、挛踠、瘘、疠。” ❺ 罢了。《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死即举大名耳。”《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不西则~,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 ❻ 已经。《吕氏春秋·察今》:“舟~行矣,而剑不行。”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过万重山。” ❼ 不久,随后。《史记·项羽本纪》:“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又杀之。”归有光《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 ❽ 太,过分。《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甚者。”韩愈《原毁》:“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详乎?” ❾ 语气词。同“矣”。❶ 表肯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齐桓晋文之事》:“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庄子·逍遥游》:“汤之问棘也是~。” ❷ 表感叹语气。《史记·孔子世家》:“今又遇难于此,命也~!” ❿ 连词。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的界限。《孙子·作战》:“故车战,得车十乘~上,赏其先得者。”《文心雕龙·论说》:“自《论语》~前,经无论字。” 已*yiD2D1 ❶表示时间过去或事情完成;已经,已然:时间~到/他~走了/活儿~干完了。 ❷停止,止:痛哭不~。 ❸〈文〉太,甚,过:不为~甚。 ❹罢了,算了:不鸣则~,一鸣惊人。 ❺〈文〉与“以”同,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年八十~上,赐米人月一石(《汉书》)。 ❻〈文〉语气词,用于句尾,表肯定或疑问语气,或用于句首,表感叹语气。 表示发生 表示发生有(~病;~羔) 表示前后动作紧接着发生:随(~后;~时) 表示不常发生:难得 表示不一定会发生而发生:偶(偶然) 傥(傥或) 间或 有时(~候) 表示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发生:齐(一齐) 表示同一行为、动作再次发生:重(重新)复(复发;仍复;又复;尚复;反复) 再(再发;仍再;复再) 又从新 表示动作突然发生:霍地 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情况:来着(说什么~) 表示在某一时间之前发生:已(已经) 表示曾经发生,但未延续到现在:过(学~;看~) ☚ 发生 表示事情的发生 ☛
过去 过去昔 故(~道) 昨(昨天;昨日)日(日昨) 当(当初) 以往 先前 从前,过去:往 比先 过去的时候:昔(昔日;昔年;昔者;昔时;往昔;当昔;伊昔;在昔;宿昔;夙昔;畴昔;曩昔;谁昔;远昔) 日(日前;日者;异日;当日;往日;异日;他日;佗日;畴日;素日;向日;向日) 旧(旧来;旧日;旧时) 向(向日;向者) 顷(顷日;顷者) 当年 当时 昨前 昨夜 异时 先前 从前 比来 昨者 乃者 古者 古昔 旷古 振古 畴年 畴古 往古 往代 往初 往前 往时 往年 过往 逝往 以往 曩年 曩时 曩岁 曩载 畴曩 原先 在先 从先 迺者 乡时 闲常 宿夕 过去,昔日:旧时 以往,从前:已 异 过去,从前:往者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曾经 过去的:去(~冬;~年) 客(~岁;~冬) 逝 前(~夜) 刚过去不久的时间:才(刚才~然;~方;刚才这才) 方(方才;方且;方始) 甫(~接来信) 适(适才;适来;适间;适尔) 顷(顷来;顷前) 恰(恰方;恰来;恰则) 暂早来 刚刚 过去的一般的日子:往常 每常 素常 过去的许多年:历年 累年 过去的年月:徂年 (现在以前的时间:过去)
另见:时间过去 古代 久远 ☚ 过去、现在、将来 以前 ☛
越度 越度过(过于;过度;过分;过中;过节;过界;过甚;过头;~火;过量;~当;~激;~绝;~之而不及) 太(太过;太甚) 已(已甚) 忒(~煞) 逾量 超越常度:淫滥 滥溢 过度 超越法度:逾法 逾矩 僭度 超越法规:过程 超越规矩:过则 越礼、越规:过雷 超越规矩法度:离方遁员 超过制度、规定:过度 超越制度规定的范围:陵节 越出规范:越溢 过涯 超过规约:逾约 (超过恰当的限度:越度) ☚ 越常 越分 ☛
停止3 停止3停(停息;停缀;停辍;停罢;停断;停绝;停歇;停寝;停顿;消停) 匽 偃(偃息;偃戢) 止(止止;止歇;止住;止息;止泊;止艮;止驻;休止;引止;中止;终止;为~;截~;缀止;磨止)休(休已;休歇) 罢(罢止;寝罢) 辍(辍休;辍已) 住(住罢)已 卒 定(定止) 凝(凝止;凝绝) 济(大风~) 解(解已;解息;解休;解止;解舍;难~难分) 艾(方兴未~) 弥 弭 息(息止;息停;~事;~怒;省息;消息;隐息;讫息;归息;谧息;镇息) 歇(歇绝;歇落;销歇;消歇;间歇;顿歇;衰歇) 阕 落(话音刚~) 疑 居(岁月不~)寝(寝息;寝废;其议遂~) 底极穷尽 竟已 讫竟 落脚 盬滞 迟顿 风势、纷乱等停止:平息 消歇停止:销偃 结束,停止:闭(~经) 间断,停止:间歇 闲息 隔顿 穷尽,终止:穷了 衰而止息:衰息 衰减而止息:衰止 无止息:靡盬 永远终止:永终 (事物自己停止:停止) ☚ 不动1 重量 ☛
完成 完成完 成(成毕;讫成;获成;果成)襄(共~义举) 蒇 竣 就(果就) 登 毕(毕手) 遂 竟(未~之业) 备究 动作的完成:下(打~基础) 落 表示完成:着(点~;睡~) 掉(烧~;扔~) 好(办~;计划~) 得(菜~了) 出来(救~) 表示就绪、完成:就(点~) 表示接近完成:垂成 表示已经完成:了(吃~;用~) 过(去~) 喽(吃过~) 矣(舟已行~) 业以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已(已经;~以;业已) 早就已经完成:早就 早先 早经 早已(早已经) 具成,完成:该成 自己完成:自了 最后完成:卒底于成 完成很容易:覆杯 匆促完成:急就 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计日程功 立即完成:立成 尽快完成:极卒 在短期内迅速完成:速成 速就 在短时期内迅速地完成某项工作:闪击 很快就可以完成:计日而成 很好地完成帝王赋予的使命:振扬休命 一口气完成:一呵而就 继续完成:续成 继成 (按照预期的目的的结束:完成)
另见:事情 工作 结束 ☚ 完成 事情完成 ☛
时间过去 时间过去岁月迁流 表示时间过去:已(已经;已业) 既(~往) 春天过去:春去 春度 春归 光阴过去:除 岁月流逝,光阴过去:日月其馀 岁月逝去:峥嵘(岁月~) 时间不断过去:时去不止 时去不已 时间逐渐过去:荏苒 苒荏 奄冉 时光苒苒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光阴荏苒 流光荏苒 荏苒光阴 荏苒日月 荏苒岁月 不知不觉已过了几年:忽已数载 美好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过去:韶光荏苒 时间一天天过去:渐冉 日复一日 时间一天天过去,促使人走向衰老或死亡:旦暮促人 时间一年年过去:年复一年 时间或机会容易过去:少纵即逝 时间迅速过去:一晃(一晃而过;~三载)一瞬即逝 光阴迅速过去:光阴似流水 人生短促,时间迅速过去:尺波电谢 电谢尺波 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曾几何时 曾几何日曾不逾时 曾未几何 曾未逾时 曾无几何 时间过去已久:早就 久已 已经很早,早就:早已 过去多年:历年 ☚ 时间到来 送走旧节候 ☛
容忍 容忍攘(~诟) 忍(忍容) 容耐 含容 表示容忍:已(已矣;已乎;已而;已夫;已尔;而已) 容忍耻辱:攘诟 含诟 含垢 包涵容忍:涵忍 宽恕容忍:贳忍 宽大容忍:宽忍 屈辱容忍:诎容 不可容忍:叵耐 (宽容忍耐:容忍) ☚ 包容1 姑息 ☛
立即 立即立(立刻;立时;立便;立然;立时三刻;立时巴刻) 登(登时;登即) 猝 应(应时;~声而落) 旋(旋即) 辄(~便) 顿(顿时;顿下;顿然) 遽(遽亟;遽即) 一忽 瞬时 急速 眼看 眼见 马快 马上 言下 当下 迅即 赓即 随即 当即 及时 即时 即刻 当时 表示立即:就(~是;~来;一学~会) 便(说走~走) 这(~就是;~就走) 遂(~行) 表示紧接某种情况或行动之后:随即 随后,旋即:已(~又杀之) 事情急迫,必须立即做:事不容缓 (即刻,立时:立即) ☚ 匆忙 敏捷1 ☛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管(~叫你高兴) 即(非此~彼) 是 便 了 好(~容易) 当然 自然 准保 表示肯定的口气:就(~不信) 的 耳 尔 啦 咾 呵 呗 哪 啊 嘛嘿 已 者 啰(去~) 嗯(~哪) 表示加强肯定的语气:正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肯定:岂 何尝(~不是) 哪里 难道 怎么 坚决肯定的语气:横(横竖;~直;横顺)务 断(~无此理) 绝(绝对;绝然;~无仅有) 顿 反正 左右 表示完全肯定:必(必然) 定(一定;板定) 准(准定;准保;准头;准拟) 已(已定) 表示十分肯定:满(~有把握) ☚ 肯定 不肯定 ☛ 已yǐ羊己切,上止。 ❶停止;完毕。《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 ❷罢免,黜退。《论语·公冶长》:“三~之,无愠色。” ❸实践;做到。《史记·魏其武安侯传》:“好任侠,~然诺。” ❹不允许,不同意。《文子·上德》:“得之与失,诺之与~。” ❺已经;业已。《韩非子·十过》:“城郭~治,守备~具。” ❻太,甚。《礼记·檀弓》:“于野则~疏,于寝则~重。” ❼矣,了。《资治通鉴·汉永始三年》:“然后防之,亦无及~。” 〖已〗 粵 ji5〔以〕普 yǐ ❶ 停止,有詞語「不~」。荀況《荀子.勸學》:「學不可以〜。」 ❷ 完畢。孫武《孫子.謀攻》:「距闉,又三月而後〜。」(距闉【粵 jan1〔因〕普 yīn】:靠近敵城而築的土丘,藉以觀察城內虛實,並可登城。) ❸ 副詞,已經。諸葛亮《出師表》:「今南方〜定,甲兵〜足。」 ❹ 隨後,隨即,旋即。歸有光《歸氏二孝子傳》:「繡字華伯,孝子之族子,亦販鹽以養母,〜又坐市舍中賣麻。」 ❺ 副詞,太,過於。孟軻《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甚者。」(孔子不做過分的事。) ❻治療。柳宗元《捕蛇者說》:「可以〜大風、攣踠、瘻癘。」(攣踠【粵 jyun2〔丸〕普 wǎn】:痙攣。瘻癘【粵 lau6 lai6〔漏麗〕普 lòu lì】:疫。) ❼ 介詞,同「以」,與「南」、「北」、「上」、「下」、「前」、「後」等方位名詞連用,表示時間和方位的界限,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以」。沈括《夢溪筆談.活板》:「五代時始印五經,〜後典籍皆為板本。」 ❽ 通「矣」,語氣助詞,相當於「了」,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矣」。李翱《命解》:「其亦可知也~。」(大概也可以知道了。)
已yǐ❶停止,完毕。如:混战不已,学不可以已。 ❷已经。如:木已成舟,战争已不可避免,胜负已定。 ❸从前的。如:已往。 ❹太,过。如:不为已甚。 ❺随后,旋即。如:已而夕阳在山。 ❻同“以”。 ❼罢了。如:如此而已。 已 已yi(一)副词。(A)用于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动作的完成和情况的已经出现,相当于“已经”“已”。如:❶桓玄、义兴还后,见司马太傅,太傅已醉。(《世说新语·言语》“已”句:桓玄、义兴回去后,见了司马太傅,太傅己经喝醉了。) ❷其人与骨皆已朽矣。(《史记·老子列传》“已”句:那人的身体与骨头都已腐朽了。) (B)用于谓语前或小句前,表示事情的出现距离前一事不久,相当于“很快”“不久”。“已而”义同。如: ❸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史记·项羽本纪》“已”句:韩王成没有军功,项王不让他反国,同他一起到彭城,废王号贬为侯,很快又杀了他。) ❹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文忠公集·醉翁亭记》“已”句: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疏落散乱,这是太守返回而宾客相随的情景。)(C)用于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之甚,相当于“很”“太”等。如: ❺吾得仲父已难矣。(《韩非子·难二》“已”句:我得到仲父很难呀。) ❻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己甚。(《汉书·霍光传》“己”句:霍光每次去朝见,汉宣帝总是谦虚恭敬,礼遇霍光太过分了。)(二)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了”。如: 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韩昌黎集·原毁》“已”句:士在这个社会里,希望名誉能够显赫,道德得以推行,太难了!) ❽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史记·孔子世家》“已”句:如今老了,不能干事了。)(三)叹词,单独成句,表示感叹,相当于“唉”。如: ❾已!我安逃此而可? (《庄子·庚桑楚》“已”句:唉!我向哪里逃避这些才行呢?) (四)连词,用于连接前面词语和方位词(或“来”等),表示时间或方位,相当于“以”。如: ❿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世说新语·赏誉》“已”句:自从过去那些学人去世以来,我常担心深刻精微的言辞将再也听不到了,今天从你这里才又听到了这种言辞。)11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世说新语·赏誉》“已”句:丞相评价王子躬说:“入理深广,是在我以上的人。) ☚ 宜 以 ☛ 已yǐⅠ ❶ (停止) stop; cease; end: 死而后 ~ no release until death; 争论不 ~ argue endlessly; be bogged down in endless argument ❷ [书] (罢免) dismiss [remove] from office ❸ [书] (完毕) finish Ⅱ ❶ (已经) already: 为时 ~ 晚。 It's too late. 问题 ~ 解决。The problem has already been solved. 我早 ~ 去过那里了, 所以我不想再去了。 I've been there already, so I don't want to go again. 雨季 ~ 过。The rainy season is over. ❷ [书] (后来; 过了一会儿) thereafter; afterwards: ~ 而 later on; shortly afterwards ❸ [书] (太; 过) too: 不为 ~ 甚 refrain from going to extremes in meting out punishment, etc. ◆已故 deceased; late; 已然 be already so; have already become a fact; 已往 before; previously; in the past; 已知 {数} known number 已yǐ❶ 已精求精
❷ 木已成舟
❸ 大势已去|墓木已拱|气数已尽|心仪已久|蓄谋已久|由来已久
❹ 逼不得已|不能自已|称赏不已|低回不已|弗克自已|情非得已|如此而已|如是而已|事不得已|势不得已|死而后已|万不得已|赞叹不已|壮心不已 已yǐ(3画)
 【提示】不要错写成己或巳。 *已yǐ3画 己部 (1) 停止: 赞叹不~|争论不~|鞠躬尽瘁,死而后~。 (2) 罢了: 不干则~,干就干好。 (3) 副词。 1. 已经: 时间~过|~安全到达。 2. 〈书〉 后来;过了一会儿: ~而|~忽不见。 3. 〈书〉 太;甚: 不为~甚。 已yǐ甲骨文和金文作辰巳的巳(sì)字。但辰巳的巳都作子字。子是小孩包着腿伸两臂形,或说巳(sì)是子字的省略。音近。已假借为停止和已然的已(yǐ)。古音声母应在舌尖音,脱落或分化为舌尖前音,如易踢锡、扬汤饧(xíng)、也地弛例。停止义如:学不可以已|如此而已。又指已经,已然义。如:时间已过。引申为后来,过了一些时。如:已忽不见。转义为大,过。如:甚细已甚。古代又通“以”。如:已上|已下|已后。 已★常◎常yǐ“巳”的分化字,本义为停止,引申为副词,表示事情或状态在此前发生或存在(相当于“已经”),也表示超过一定的限度(相当于“太”“过于”等)。 【辨析】 已/止 见555页“止”。 已〈副〉借作“也”。 《醒》五九: 不久,相大妗子、崔三姨~都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