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己亥杂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清组诗名。七绝。龚自珍作。见《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作者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和北上接眷的往返途中,创作了共三百一十五首七言绝句的大型组诗,总称为《己亥杂诗》。这组诗是作者对前半生生活经验的形象化总结,自述家世出身、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应科举的经历、仕宦生涯、师友交游、个人著述等,内容丰富、复杂,是研究作者生平和晚年作品的重要材料。其中最有名的有原列第五首,诗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辞去了礼部主事的官职,告别同僚旧好,出京南归,心情难免惆怅和眷恋。作者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任官职,他自己从童年起就住在北京,二十九岁以后在北京任官职,居住了二十多年并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一旦离别,自然怀着无限愁绪。诗中作者以“落红”自比,表示即使化作“春泥”,仍要护育新花的决心。“化作春泥更护花”,既是飞花的自白,也是诗人与腐败官场决裂,向黑暗势力抗争的庄严誓言: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甘化春泥。另一首名作原列第一百二十五首,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中有自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青词,指道士斋醮时的祭神文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出现一种政治风雷,打破当时社会死气沉沉的局面,任用各种人才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全组诗立意高而新,不泥于某一具体问题,而是高屋建瓴,着眼于时代精神面貌的刻画,非有卓异的胆识不能作此高超绝伦的概括。这是诗人一生洞察世变的结晶,实在无愧于“三百年来第一流”(柳亚子《定庵有〈三别好诗〉余仿其意作论诗三绝句》)的美誉。通篇以议论入诗,能充分运用比兴和形象说理,将重大题材、深厚丰富的社会内容浓缩在短小的篇幅之中,给人巨大的启迪,且有浓郁的诗情韵味,确为不可多得之好诗。

☚ 出嘉峪关感赋   夜坐 ☛

《己亥杂诗》

 七言绝句。龚自珍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回亲眷,往返九千里,途中共写七言绝句三百一十五首,题为《己亥杂诗》,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浩荡离愁白日斜”是第五首,诗中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仍将为国效力的愿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为人们传诵的名句,比喻中一反前人写落花而哀愁的情绪,借以喻己,贴切形象。

哲理诗《己亥杂诗》原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己亥杂诗

 

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宣宗道光十九年(1839)岁次己亥,龚自珍辞官归故里。这一年,他一共写有三百一十五首七言绝句,统名《己亥杂诗》,本诗原列第五。
 “浩荡”,犹言浩茫。此言愁绪广阔,充塞天地。“离愁”,离别之愁,离京之愁。“白日斜”,夕阳西坠,指黄昏时分。七字合言,黄昏时分离京南归,满腹愁绪充塞天地。“吟鞭”,抽响马鞭。“东指”,向东走去。“天涯”,天边。此句说,抽响马鞭,向东走去,出了京城,从此便和朝廷隔绝了,也就等于到了天涯海角了。
 “落红”,即落花。“落红”二句说,落花也非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滋润后来的新花。作者以落红自况,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并代落红立言,倾吐了深曲的旨意。落红铺地,貌似无情,但其化作春泥仍可滋养后来之花。作者虽已辞官,但他并不甘沉沦,他仍要像护花的春泥一样,甘当先驱,甘做铺路石,为有志之士提供借鉴。这种顽强不屈的人格与甘于献身的精神令人击节叹赏。

己亥杂诗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己亥杂诗

【题 解】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抒发了作者辞官离开北京的复杂心情,当时诗人心情很不平静,无限哀愁涌上心头,但是他不甘心消沉,还希望寻求另一种方式来报效国家。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作者愤然辞官后在回乡途中触景生情发出的感慨,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句,却写出了诗人辞官后的三种不同的心境。“浩荡离愁”写出了诗人是带着无边的愁绪离开的。“吟鞭东指”表现了诗人的洒脱,面对黑暗现实,义无反顾。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的自喻,表现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并不甘于沉沦,始终要为国家和民族效力。这是作者从自然景物的转化中悟出的生命真谛。正因为“落红”两句寓意深刻,所以不仅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而且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特别是为培养人才献身的志士。这首诗在写法上,诗人继承屈原、李白浪漫主义传统,语言瑰丽清奇,别开生面。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历代诗词精品之《己亥杂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清王朝每年要通过水路从南方各省运粮四百万担进京,贮之太仓(京都设置的粮库),称为漕粮。龚自珍南归途经淮浦(今江苏清江市),亲眼看到成千支粮船沿运河北上的情景。当他深夜听到纤夫们沉重的号子声,想到自己也曾食用过这些糟米,不禁渐感交并,心潮翻滚,无法平静。于是写下了这篇发自肺腑的悲歌。
 这首绝句在写法上完全摆脱现成套路,随兴挥洒,在音情上颇有特色。它通篇运用反思的语调,一开始就进入内心独白,发人深省:“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运河上拉粮船的民夫不计其数,诗人无法点清,只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若果一条缆绳十多人,那么千艘粮船该耗用多少人力!一个“只”字,表明“十夫多”仅仅是掐紧计算,即至少应有这么多人。诗以乘法突出人民所受的徭役负担之沉重。“细算”句是一个省略的句子,将后半没有写出的话补足,便是:细算千艘渡此河将用民夫几何?诗人面对这样惊心动魂的巨大劳动场面,对人民痛苦的感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这才引起上述那番认真的思考。
 接下去诗人并没有发表更多的议论,只就个人切身感受抒发感慨:“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他想到自己也曾消耗(糜)过这些粮食,而今亲见这些粮食的来路不易看到人民为之付出的血汗不禁泪如雨下。此诗中未具体写纤夫苦,读者可以对照邹在衡《观船艘过闸》:“漕船造作异,高大过屋脊。一船万斛重,百夫不得拽。上闸登岭难,下闸流矢急。头工与水手,十人有定额。到此更不动,乃役民伕力。……邪许万口呼,共拽一绳直。死力各挣前,前起或后跌。设或一触时,倒若退飞鹢。再拽愈难动,势拗水更逆。大官传令来,催攒有限刻,闸吏奉令行,鞭棒乱敲击。可怜此民苦,力尽骨复折。”览此,可知龚自珍泪流何为了。诗中“我亦曾糜”云云,大有意味。一是因为诗人此时是辞官南归,回想自己也曾为官坐食俸禄,无任惶愧,所以这样说。二则是意味自己仅仅是“曾糜太仓粟”的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应该为此愧作的,还大有人在。这两句实际上是一个有良知的士大夫,面对劳苦民众产生的一种负罪之感,反思和忏悔。也是对上层统治者发出的警告和呼吁,用他的滂沱热泪和沉痛的诗。它使读者联想到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几句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在为官时必然能替百姓办几件好事的。白居易如此,龚自珍也如此。他们虽然都找不到解决民间疾苦的根本办法,但他们的诗所表现的博爱的仁人之心,仍是令人感动的。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清政府明文规定的田赋不重,并曾扬言永不加赋。据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代作)》:“伏查大清户律载:官田起科每亩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亩三升三合五勺”,但实际征求时,由于加成色、打折扣、贿赂勒索,使浮收之数,数倍于正额“苏州府长洲等县,每亩科平粮三斗七升以次不等,折实粳米,多者几至二斗,少者一斗五六升,远过律载官田之数。”这就是此诗写作的社会背景。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盐铁”指盐铁生产与专卖,汉桑弘羊与地方豪强的代表曾就此问题展开辩论,后由桓宽结集为《盐铁论》。“筹河”即治理黄河,这既是兴修水利、治服河患的事业,又是疏通航运、发展交通措施。这二者都是开辟国家财源的根本办法。如果不讲这个,而向民间,哪怕是素有粮仓之称的东南民间搜刮诛求,都是舍本逐末竭泽而渔。人民不堪其苦,而国用亦将匮乏。所以首二句表面似乎是说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不论”“不筹”,只能为东南斯民放声一哭。而实际上是指责肉食者既不从发展生产上开辟财源,又不注意兴修水利。而只靠敲骨吸髓的剥削压榨,致使东南人民涕泪长流。诗人利用语言的灵活性,措意在显与隐之间,故耐寻味。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上句直接指出这样一个严酷现实,即人民实际上遭受的盘剥,远远超出国家律法之明文规定。“国赋三升”和“民一斗”的句中排形式,强调了在税务上名实相距甚远的怪现象,鞭挞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伪善、狡诈。而这样做,引起的结果是严峻的,它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屠牛那不胜栽禾”!“栽禾”是形象地表示农业生产;“屠牛”则是形象地表现对农业生产的破坏。由于农民负担太重,在不堪忍受的情况下宰杀耕牛,另求活路,那也比种田好啊!同时“屠牛”的更深隐的意味是人民逼急时也会铤而走险,因为历代农民起义,多以屠牛酾酒的仪式号召群众。龚自珍这里实际上已深刻地指出,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一味加重剥削,也是在挖自己的墙脚。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诗中运用句中排比(一、三句)和反诘语气构成唱叹,使议论富于情韵,也增加了作品的形象说服力。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龚自珍《己亥杂诗》有“舟中读陶诗三首,”这里选前二首。两首诗有一脉相通处,就是不同于通常视陶渊明为“千古隐逸之宗”,从而又认为陶诗一味静穆平淡的看法。特别标举陶渊明及其诗的豪放与不平的一面。这自有卓见。不过在龚自珍前朱熹已有类似见解:“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来得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出这样语言出来。”(《清遽阁论诗》)对照一下,可以认为龚自珍这两首诗就是祖述或发挥朱熹之真知灼见的。但出以诗的形式,便别有意味。这两首诗的差别则在第一首诗专论陶潜《咏荆轲》,第二首诗则概论渊明其人其诗。从特例到一般,可以相互补充。
 “陶潜诗喜说荆轲”或被解为“淘潜在诗中喜欢提到荆轲”。但陶潜只有一首《咏荆轲》的诗,别的诗中并没有提到荆轲。即使把《读山海经》的精卫刑天之什加上,他的金刚怒目式作品为数也不多,似乎就木能说是“喜说荆轲”了。其实,只要不用习惯的文法解诗,这句的意思本来是清楚的,那就是:“在陶潜诗中我特别喜欢《咏荆轲》这一首”。从而接下去又说:“我甚至能够想象他高歌遏云的慷慨激昂的样子。”“想见停云发浩歌”这句,借用陶潜《停云》诗的篇名字面,形容浩歌激烈的程度。按《停云》系四言诗,序云“思亲友也”,其本身并非“浩歌”。从下文“恩仇”、“侠骨”等说法看,此诗是专为《咏荆轲》而发,不得阑入内容迥乎不同的它作。三四句是作者继续想象陶潜作完《咏荆轲》高声吟诵时的内心活动:“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荆轲刺秦王是为了遏止秦的扩张侵略行径和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故云“吟到恩仇”。作者认为陶潜咏荆轲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借古人酒杯烧自己块垒,故又云“心事涌”。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象荆轲一样行侠仗义的人怕己不多了。“江湖侠骨恐无多”的“恐”,与前文“想见”呼应,仍是揣想的语气。此诗从头至尾,全是想象陶潜写作《咏荆轲》时的神气和心情,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刚肠疾恶的陶潜形象。它不仅指出《咏荆轲》是豪放之作(“浩歌”),而且探讨了它的创作动机。故较朱熹的论断又进了一步。
 第二首劈头一句就是“陶潜酷似卧龙豪”,不但指出了渊明骨子里那个“豪”字,而且将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注意这里只说“卧龙”不说“孔明”,是很有分寸的。因为陶潜毕竟不曾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所以他只能比拟为高卧隆中时的诸葛亮。这句原注:“语意本辛弃疾。”盖辛词《贺新凉》就云:“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作者同意并化用了这一说法。陶渊明酷爱菊花,松,菊等形象在陶诗中屡见不鲜。它们都有傲霜耐寒的特性,故成为高洁坚贞的象征。诗人就用“方古浔阳(今九江)松菊高”来比喻陶潜其人的高尚品格。从钟嵘《诗品》以陶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以来,历来论陶诗,统称其平淡。如葛立方《韵语阳秋》、蔡宽夫《西清诗话》等皆是。作者都以“莫信”二字一概抹倒,认为如将陶诗三分,则有二分近于《梁甫吟》,一分近于《离骚》。《三国志》载诸葛这“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梁甫吟》本古乐府楚调曲名,内容多感慨世事之作。《离骚》则是屈原的杰作。二句意谓陶潜也是有政治抱负,热爱祖国,感情激烈的诗人;不能认为他浑身静穆或平淡。这种陶潜观较之朱熹又有深化。后来鲁迅先生说,即以陶诗而论,“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完人,再加抑杨,更离真实。”(《题未定草》〔六〕》)这样评价陶潜,自然更加全面。

己亥杂诗

诗集。清龚自珍(1792—1841)撰。一卷。自珍有《定庵全集》已著录。是编收龚氏诗作七绝三百一十五首。道光十九年(1839),于支为己亥,作者此年自京师(今北京)辞官南归杭州,诗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并有简单自注,作者已是跪年,其大半生经历、思想、著述、交游,皆可见诸于诗。深刻地反映作者不满当时的腐朽政治,清王朝统治者的昏庸堕落;而且也看到了人民的疾苦,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充滥着渴望变革现实的进步思想和要求抗击侵略、严禁鸦片的爱国精神。多有警句,脍炙人口,大多气势纵横,笔力遒劲。如“九州生气恃风雷”,“只筹一缆十夫多”,“不论盐铁不筹河”等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有当年作者自刻本。后收入《龚自珍全集》第十辑,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

己亥杂诗

组诗。清龚自珍作。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年)。作者于此年自京师辞官南归,途中共写了315首绝句,表达了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大多气势纵横,笔力遒劲,尤以“九州生气恃风雷”等首,为世所称颂。

《己亥杂诗》ji hai za shi

Miscellaneous Poems of the Year Jihai→龚自珍 (Gong Zizhe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