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巫家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巫家拳 巫家拳湖南地方拳种。主要流行在长沙、湘潭、株州等地。创始人巫必达,传为福建汀州府连城县人,约清乾隆、嘉庆间在世;生平不详。至今已有六代传人。巫家拳讲究刚健快捷,干净利落。主要手法有攀拳、贯阳拳、炮拳、双飞掌、直擦掌、塌合掌、烈马连珠手、擂角肘等,称“五拳、六肘、十二掌”。主要腿法有吊、蹬、铲、连环、明尖腿等。步型以梅花步为基础,以自由桩、三叉步为主。劲力方面讲究“分寸、惊拆”,追求刚柔相济之力。主要套路有:卡吊六肘、三叉六肘、摆门六肘、田字六肘、穿云六肘、麒麟六肘和卡吊六肘拳、快刀削竹拳、哪吒闹海拳、八门惊锁拳、翻天印拳等,合称“五拳六肘”。还有第五代传人黄忠义创编的“阴阳连环出进手”等。巫家拳也有写作“邬家拳”的。 巫家拳 ☚ 龟牛拳 败桩十八拔 ☛ 巫家拳 巫家拳在湖南流传较广、深受群众喜爱的武术拳种。既有少林拳术的各种攻防手法,又有武当内家拳法。拳架紧凑,刚劲不外露,势势相连,环环相扣,无明显停顿; 套路多直线往返,无跌扑、翻滚和跳跃动作。该拳有较深的拳理: 交手不离七孔 (指保护面部),手打三分,脚进七分; 乘空而进,见隙必攻; 手进身进脚相随,意动气动劲亦动。其拳法有六肘、八拳、十二掌等18套。该拳创始人巫必达 (1751—1812),福建连城县人,青年时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乾隆末年,定居于株洲雷打石乡李大魁家,收徒授拳。后到湘潭马家河授徒冯南山、冯连山兄弟。至今已传7代,门徒数以万计。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鉴湖女侠”秋瑾先后习练巫家拳。传人中的唐徽典,1931年获湖南省第一届国术考试冠军。 ☚ 洪拳 东安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