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巩县石窟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石窟 > 鞏縣石窟寺 鞏縣石窟寺 gǒngxiànshíkūsì 座落於河南鞏縣東北大力山下。原名希玄寺,宋稱淨土寺,清代始改今名。初建於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後自東魏至宋各代相繼造佛像,形成石窟群。石窟多呈方形,有中心柱,造像内容多爲禮佛圖、飛天神獸與佛教故事。寺内現存五窟,二百五十六龕,大小造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其中摩崖大型造像三尊,題記碑刻二百二十餘方。參閱雍正《河南通志·寺觀·河南府》、《嘉慶重修一統志·河南府·寺觀》。 巩县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位于河南省巩县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初名希玄寺,清代改作今名。从北魏至北宋各代多在此开凿石窟,现存石窟5座,256龛,佛像7700多躯。石窟形制以方形为主,当中有中心柱。窟中的造像脸型方正,衣纹疏朗,神态恬静,浮雕“帝后礼佛图”是石窟中的代表性作品。第一窟中的“帝后礼佛图”构图分作三层,均以比丘或比丘尼为前导,皇帝和皇后被侍从所拥,生动反映了皇室的宗教活动。第四窟的“帝后礼佛图”人物众多,各有特点,侍从身体矮小,手持仪仗服侍主人,反映出社会生活中的等级差别,是我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的杰作。巩县石窟寺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雕毗沙门天王像 石雕释迦牟尼坐像 ☛ 巩县石窟寺 巩县石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西北9公里伊洛河北岸邙岭大力山下。通称石窟寺,始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名希玄寺,宋更名十方净土寺,清改今名。北魏宣武帝常在此礼佛,令工匠凿刻佛像。此后,东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最盛时有卧龙、普净、莲花三寺,组成宏伟的建筑群,后因战乱、洪水和地震,建筑已毁,现存石窟5窟,255龛,3尊摩天大像,7743尊佛像和唐、宋、元、明题记刻碑220余方。石窟多呈方型,有中心柱,柱周凿龛造像。窟顶浮雕支条分格或平棊。第5窟藻井浮雕最为精美,以盛开的莲花为中心组成多彩花团,四周飞天缭绕,形态飘逸,优美动人。佛像脸型多为方圆,神态文雅恬静,衣纹疏朗,多呈静态。浮雕内容主要为礼佛图、飞天、神兽和佛教故事。其中北魏浮雕造像,最为珍贵,第一窟门内两侧“帝后礼佛图”浮雕,共三层六组,帝后两边供养人行列各以比丘或比丘尼为前导,构图精致,刀法娴熟,千姿百态,以造像大小表现不同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侍从身材仅及主像的三分之一。第四窟亦有“帝后礼佛图”,人物造型独具匠心,主像大腹便便,相貌庄严,侍者瘦小,或执扇撑伞,或手捧祭器,簇拥帝后进香礼佛,生动表现出皇室宗教活动盛大场面,为我国石窟浮雕艺术中罕见杰作。 ☚ 黄冶唐三彩窑遗址 杜甫故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