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巨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巨赞1908—1984江苏江阴人 巨赞1908——1984原名潘琹樸,筆名萬均、周行等,江蘇江陰人,1908年 (清光绪三十四年) 生。1927年夏,畢業於本縣師範學校。1929年春,任小學校長。1931年春,出家於杭州靈隱寺,繼赴南京隆昌寺受戒,後回杭州研究佛學中唯識教理,並應聘赴重慶漢藏教理院任教。1933年入南京支那内學院深造,讀經八千多卷,掌握德、英、俄三門外語,並撰寫《評熊十力所著書》等。1937年春,離支那内學院,赴厦門閩南佛學院任教職。抗日戰争爆發後,赴湖南,在南岳佛學講習所任教。1939年發起組織佛教抗戰協會,成立南岳佛道教救難協會及佛教青年服務團。1940年秋,遷至桂林,在月牙山寺做住持。1941年創辦《獅子吼》刊物。1942年應邀赴桂平主持西山寺。1944年以副教授名義應邀至遷北無錫國專講學。1947年返杭州,主持浙江省佛教會。1949年應邀參加第一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歷任各届委員。1950年主編《現代佛學》月刊。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曾從事《大百科全書》佛教部分編審工作,及領導編輯出版《法音》等刊物。1984年4月9日逝世。終年76歲。著有《佛教的回顧與前瞻》、《法顯玄奘兩大師》、《華嚴宗的傅承及其他》、《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般若思想在中國漢族地區的發展》等。 巨赞 巨赞当代中国僧人,佛教学者。俗姓潘。1908年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在江阴师范学校毕业后,就读于上海大夏大学。1929年担任江阴金童桥小学校长。1931年3月在杭州灵隐寺从却非和尚出家。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名巨赞。同年在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1932年至1937年,先后在杭州、南京、重庆、厦门等地研究佛学和从事佛教教育工作。1938年在湖南先后组织“南岳佛道救难协会”和“佛教青年服务团”,投身抗战救亡运动。1940年任广西佛教会秘书长,创办并主编《狮子吼》月刊,宣传抗战救国。1942年任广西桂平县西山龙华寺住持。1948年任杭州武林佛学院院长,并赴香港讲经,考察佛教情况。1949年由香港到达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先后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第六届常务委员。1950年在京开办大雄麻袋厂,组织僧尼参加生产劳动。同年参与创办现代佛学社,主编《现代佛学》月刊。是中国佛教协会发起筹办人之一。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时,当选为常务理事。1957年当选为副会长直到入灭。他一生爱国爱教,钻研唯识法相、天台教观、华严义理、四论、禅宗等学,尤对禅宗,用力独勤,具有独到见解。此外,广泛涉猎诸子百家及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等。生前出版《灵隐小志》,并撰写了大量佛学论文,发表于海内外佛教刊物。卒于1984年,享年76岁。 ☚ 功德 正一道 ☛ 巨赞 巨赞1908—1984现代僧人。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名巨赞。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江苏省江阴县人。民国十六年(1927)毕业于江阴师范学校,同年冬到上海参加进步活动,并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民国十八年回江阴任金童桥小学校长,因领导当地中小学教员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遭到国民党江苏省党部通缉。民国二十年(1931)投杭州灵隐寺,从却非披剃出家,同年在宝华山隆昌寺受戒。民国二十二年 (1933) 入南京支那内学院深造,民国二十六年 (1937) 春,赴厦门闽南佛学院任教。后辗转福建、香港、广东、湖南各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 春驻足南岳,在福严寺办华严研究社,担任教学工作。在当时任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叶剑英的影响下,动员南岳佛教徒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于1939年5月7日组成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任协会宣传股股长。后组成“佛教青年服务团”赴长沙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服务团解散后,赴桂林任广西省佛教会秘书长并主编《狮子吼》月刊,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倡导新佛教运动,提出 “生产化”、“学术化” 两个口号。民国三十一年离桂林,任桂平西山龙华寺住持。民国三十五年 (1946)回杭州灵隐寺,任浙江省及杭州市佛教会秘书。民国三十七年创办武林佛学院兼任院长。1949年9月,到北京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连续当选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及第六届常务委员。1950年在京参与创办《现代佛学》,任主编。1952年后,分别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等职,参加《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有关佛教部分的编审工作,主持编辑出版 《法音》 刊物。1984年病逝于北京。主要著作有《灵隐小志》,重要佛学论文有《评熊十力所著书》等百余篇。 ☚ 碧吾 陈健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