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疱疹病毒的一组。本组病毒具有典型疱疹病毒的结构,可在组织培养中分离。能在细胞内产生嗜酸性或嗜碱性两染性的核内包涵体(10~15nm)和嗜碱性的胞浆内包涵体(2~4nm)。本病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引起人和动物染病,但有严格的种特异性。宿主范围较窄,在细胞中增殖较慢,复制周期长,抵抗力低。感染途径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亦可由输血、产道接触感染及经呼吸道感染等。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巨细胞病毒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对宿主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人的巨细胞病毒只能在人的细胞培养中增殖,而且对成纤维细胞易感。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非常慢,长者达数周才出现病变。病变特点是: 细胞显著增大,有折光,胞质内常可见到黄色颗粒,核内有包涵体。电镜下在感染的细胞内除病毒颗粒外,还可见到胞质内特殊的电子致密小体。
本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相当广泛(成人为50~80%),但多数为不显性感染,很少有临床症状。偶而引起明显疾病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先天性感染是通过胎盘感染引起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死亡。婴儿伴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及溶血性贫血。存活的儿童常留下永久性智力减退,小头畸形及其他大脑异常。有的胎儿可死于子宫内或早产。
后天感染很普遍,随患者年龄大小而异。儿童时期感染常为不显性感染,有时可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肝炎。
最近报道,巨细胞病毒还可经输血感染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成年人,在肿瘤患者、免疫缺陷或长期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感染,或隐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被激活时,疾病常可扩散到全身,也可出现肺炎和肝炎症状。
先天性感染,几乎患儿的所有器官均有典型的病变。用尿、唾液、活检组织和尸体各器官、白细胞等接种人胚成纤维细胞可培养出巨细胞病毒。细胞胀得很大,胞核内有包涵体,胞质中也可见包涵体。血清学诊断主要应用补体结合试验。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特异的IgM抗体可以早期诊断。
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是通过胎盘感染的。成人的可能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唾液,因而易造成家庭内成员的传播。幼儿园患病率高。在生活条件差的国家中患儿发病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