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左宗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左宗棠1812—1885

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之一。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太平军起,投靠湖南巡抚骆秉章,后从曾国藩攻打太平军。奉曾国藩命募勇五千,号称“楚军”。1860年,率军入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年)授浙江巡抚,勾结法国侵略者组成“常捷军”,联合绞杀太平军。次年升闽浙总督,旋控制全浙。1864—1866年节制江西、广东、福建三省清军,出兵福建、广东,镇压了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部。旋调陕甘总督。1867年春,以钦差大臣督办军务,率军在华北、西北六省镇压西捻军和回民起义,残酷屠杀无辜。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积极从事“洋务活动”。1866年7月在福州马尾山下设福州船政局,后陆续创办西安机器局(1869年)、兰州机器局(1872年)、兰州织呢局(1880年)。1874年晋东阁大学士。次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入新疆讨伐阿古柏。他采取“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正确战略策略,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阿古柏自杀,其反动政权于1877年覆灭,使英俄分割新疆的阴谋破产。1878年春,奏设新疆行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理。1880年授军机大臣,兼值译署,引疾乞退,出为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1885年,法国大举进犯,奉命往福建视察, 8月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

 湖南湘阴人。字季高。道光举人。后三试进士不第,遂钻研舆地、农政、兵事,尝以诸葛亮自比,被目为狂士。1854年(咸丰四年)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深受信用。1860年(咸丰十年)经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军务。招募楚军五千人赴江西、浙江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初升浙江巡抚。1863年(同治二年)率兵攻占金华、绍兴等地,擢闽浙总督次年又陷杭州、湖州,控制全浙。旋进兵福建漳州和广东嘉应州(今梅县),攻灭太平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旋调陕甘总督。次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部镇压捻军和回民起义。后在西北兴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1874年授东阁大学士。1875年(光绪元年)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进军讨伐阿古柏,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和阗(今和田)等地,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77年阿古柏自杀,其反动政权覆灭。次年建议新疆设省,发展经济与文化,并奏请朝廷与苏俄交涉索回伊犁地区。1881年授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旋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法军侵犯台湾、福建时,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次年9月5日病逝于福州。著作编为《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

清朝大臣。字秀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年间举人。初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积极支持湘军,在湖南招募兵马,组成左系湘军。后随曾国藩管理营务。咸丰十年(1860年)经曾国藩推荐,率湘军赴江西、皖南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年)又任浙江巡抚,勾结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占领控制整个浙江。同治三年(1864年)任闽浙总督。太平天国沦陷后,继续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年)为钦差大臣,继续率军镇压捻军。同时,依靠法国人日意格创办船政局。光绪元年(1857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乌鲁木齐,阻止了英俄对我国新疆的侵略。光绪七年(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在中法战争中,反对李鸿章妥协投降,主张抵抗,被任命到闽督办军务。后因病死于福州。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1812—1885

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首领。字季高,一字朴存,早岁自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道光12年(1832年)举人。曾为乡村塾师。历赞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两江总督曾国藩幕。后组织“楚军”,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民起义。先后擢浙江巡抚、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等职。屡赠太子太保、大学士、二等恪靖侯等衔,谥“文襄”。在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下,创办过福州船政局、兰州机器制呢局等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进新疆,打败阿古柏,收复伊犁,击溃沙俄侵吞新疆野心,为安定西北边疆作出了贡献。在中法战争中,积极备战,主张抗法保国。其著述编入《左宗棠全集》(即《左文襄公全集》),光绪年间陆续刊行,1986年上海书店又影印发行,共134卷。左宗棠伦理思想的基本倾向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但也有些可借鉴的东西。他认为,人们行为目的不外名利两方面,究根是一个利字。他把名分为“道德之名”、“文章之名”和“一艺一伎之名”三类,揭露了某些“以道德名者”和“以文章名者”在道德上的虚伪性,赞扬了“以一艺一伎名者”的“益人而不厉乎人”的品质。批判“廉耻之道衰,嗜利之心竞”的腐朽道德风气,提倡“尽吾力,食吾功”的功利观点。在修身方法上主张“从艰难困苦中练出”,在“动心忍性”上用力,以“认真”的态度处世。强调事在人为,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认为“天下无不可仕之时,无不可为之事,无不可作之官”。提出义利并非绝对对立,“利中之义,私中之公,即与为推移仍不失吾正”;认为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是一致的,但百姓利益是根本,“为政先求利民,民既利矣,国必与焉”。主张富国强兵,向往“吏治清”、“贤良进”、政教明、士品正的清明政治,等等。

左宗棠1812—1885

湖南湘阴人。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等职。清光绪元年(1875)以陕甘总督授钦差大臣赴肃州(今甘肃酒泉)督办新疆军务。命金顺、刘锦棠等率军出关,歼灭了侵占新疆十余年的阿古柏匪帮,收复新疆。中俄谈判收复伊犁时,赴哈密,制定收复伊犁之军事计划。处置收复新疆善后事宜,上奏新疆建省等。辑有《左文襄公全集》等。

左宗棠

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1812年11月10日生,1832年中举人,1851年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0年后随曾国藩办理军务,曾招募楚军5000人。1860年,率5000湘军镇压太平军。1861年任浙江巡抚,1863年任闽浙总督。1864年3月攻占杭州。1864年在浙江仿造小轮船。1866年办船政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67年建马尾造船厂。同年镇压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76年讨伐阿古柏,收复吐鲁番等地。1877年收复南疆。平定天山南北,阻遏俄、英侵略。1881年任军机大臣,两广总督。总理兵部事务,又调两江总督,1884年辞职。1885年9月5日病逝于福州,享年74岁。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Zuo Zongtang

晚清军政重臣, 湘军首领之一。字季高。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后三次会试不第。好经世致用之学。在已故两江总督陶澍家当塾师,得以遍读群书,努力钻研军事。太平天国起义后, 先充当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 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后于1854年春,为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所网罗, 总揽幕府大权前后6年之久,协助骆秉章派兵镇压湖南省境内的农民军,巩固湘军基地——湖南省的统治, 支持王鑫、刘长佑等筹建或扩招湘军,分发各地镇压农民军。1860年6月,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兵部郎中、四品京堂候补随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遵照曾的指令, 在长沙招募湘军5000人,赴江西、安徽、浙江边境地区与太平军作战, 1861年, 任浙江巡抚。1862年 (同治元年), 率部攻入浙江,次年授闽浙总督。1864年,攻陷杭州。接着, 率军进入福建、广东, 在嘉应州 (今广东梅州市)镇压了太平军余部。1866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修造轮船, 并设求是堂艺局, 培养造船及海军人才。是年, 调任陕甘总督, 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 制定“先捻后回”、“先秦后陇”方略,先后镇压了西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与此同时, 继续在西北地区兴办洋务,1869年创办西安机器局,1878年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1865年初, 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入侵新疆,建立伪政权; 1871年7月沙俄出兵占领我国北疆重镇伊犁地区。在对待要不要收复新疆问题上, 清朝统治集团展开了所谓 “海防”与 “塞防”之争, 北洋大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 将用于塞防之银钱转用于海防建设, 还有人认为远征西北是劳师靡费。他严斥放弃新疆的谬论, 力主收复失地。1875年 (光绪元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筹兵筹饷筹转运,准备进疆。1876年设大营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制订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方针,命道员刘锦棠率大军进疆, 先后取得了古牧地、达坂城和吐鲁番作战的胜利,最后直捣喀什噶尔(今喀什市),将阿古柏残匪逐出国境。之后, 他出屯哈密, 以武力为外交后盾, 终于收回伊犁, 使新疆重回祖国怀抱。中法战争爆发,力主抗法。1884年,任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进驻福州前线,整顿防务,部署战守,但于1885年7月病逝。谥文襄。著有 《楚军营制》 (附条规), 其奏稿、文牍等辑为 《左文襄公全集》。

☚ 李鸿章   湘军 ☛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Zuozongtang

清末大臣,洋务派首领之一。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1812年(嘉庆十七年)。1832年中举,后屡试不中。太平天国起义时,一度在家乡办团练。1860年,太平军连克苏、湖、杭等地区,由曾国藩保举,清廷特旨任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他招募楚勇5 000人,号称“楚军”,赴江西、浙江前线与太平军作战。1861年奉命督办浙江军务,旋任浙江巡抚。1863年楚军攻取浙江金华等地,升任闽浙总督。次年攻占杭州,加太子少保衔。太平天国失败后,奉命进击太平军余部李世贤、汪海洋。1866年2月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灭太平军余部。同年7月,创办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9月,调任陕甘总督。1867年2月,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至陕西镇压回民和捻军起义。1868年,率军往直隶(今河北)与李鸿章会剿捻军,使捻军最后失败。同年底,返陕西镇压陕、甘回民起义军。1869年创设西安机器局,制造新式武器和弹药。至1873年底,先后扑灭西北回民起义,授协办大学士。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楚军出征新疆,讨伐阿古柏,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南路。阿古柏自杀,其反动政权于1877年覆灭,使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祖国的阴谋破产。新疆平定后,建议新疆设省,并提出浚河渠、建城堡、清丈地亩、厘正赋税等主张,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并作了充分的军事准备。1880年创办兰州织呢局。1881年任军机大臣,旋调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中法战争爆发后,于1884年奉命前往福建视师。1885年病死于福州,谥文襄。著作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 曾国藩   洪秀全 ☛

左宗棠1812—1885

清末湘军领袖、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入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府。1860年率军在江西、安徽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升任浙江巡抚,勾结法国侵略者残杀太平军。1866年创办马尾船政局。不久调陕甘总督,镇压回民起义。创建西安机器局、兰州机器局。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举兵讨伐阿古柏,挫败沙俄对新疆的侵略。1880年创办兰州织呢局。1882年调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885年病死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1812~1885

清末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初执教乡塾,后充骆秉章幕僚。咸丰七年(1860年), 由曾国藩举荐任四品京堂襄办军务,率5000湘军赴赣、皖、浙镇压太平军。同治二年(1863年)升任闽浙总督。五年后,积极举办洋务,与沈葆桢创设福州船政局,不久调任陕甘总督。次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镇压西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升协办大学士。在西北设兰州机器织呢局等近代企业。光绪元年(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讨伐阿古柏,收复了天山北路、南路领土,并乘胜收复伊犁,打击了俄、英的侵略行径。随后,建议新疆设省,积极屯田,巩固边防。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时,任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病死于任内。

左宗棠

左宗棠公元1812—1885年

清末著名大臣。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依靠镇压太平天国不断升官,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等职。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因功被封为一等恪靖伯。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改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进驻肃州(今甘肃酒泉市),指挥收复新疆。次年,命乌鲁木齐都统金顺、总理行营营务刘锦棠进疆作战,先收复天山以北,后收复天山以南,扫清浩罕军官阿古柏的入侵匪军,因功进封为二等侯爵。又准备三路进兵伊犁,配合中俄谈判,使伊犁得以顺利收回。在新疆设立善后局,恢复和发展生产。奏请在新疆建省。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升任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等职。著述被辑为《左文襄公全集》,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 徐学功   刘锦棠 ☛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字季高,一字朴存。湘阴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1832年(道光十二年) 中举人。曾主讲醴陵渌江书院。1840年为两江总督陶澍家馆塾师。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进军湖南,他在家乡办团练,并协助巡抚张亮基守长沙,由知县升任同知州。旋充骆秉章巡抚幕僚。1860年由曾国藩保举,以四品京堂襄办军务,赴赣、浙抗拒太平军,以军功升浙江巡抚、闽浙总督。1866年(同治五年)在福州创办马尾船政局。不久调任陕甘总督。次年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先后镇压西捻军和回民起义。1875年 (光绪三年) 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楚军征讨阿古柏匪帮,收复天山南北路,驱逐沙俄出新疆,建议新疆设省,加强其经济文化建设和战备部署。1880年在兰州创办织呢局,次年任军机大臣,不久调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授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部署抗法援越。次年病逝于福州。遗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 左孝同   石陶钧 ☛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字季高,一字朴存。湘阴县人。19岁入城南书院,受业于山长贺熙龄,致力于经世之学。清道光十二年 (1832),纳资为监生,旋中举人。后三试礼部不第,充做乡村塾师,并潜心研究舆地和农学。咸丰元年 (1851)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他一度在家乡办团练。次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邀他入幕襄赞。长沙解围后以知县任用,加同知衔。1854年,应招入湘抚骆秉章幕凡6年,深得骆的倚信,奏授兵部郎中,加四品卿衔。1860年,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连克苏、湖、杭等地,由曾国藩保举,清廷特旨任他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他随即在长沙募练楚军5000人,赴援江西、安徽、浙江。次年3月在江西乐平战败太平军,解曾国藩祁门之围,授太常寺卿,奉诏督办浙江军务。同治元年 (1862) 升任浙江巡抚。次年,率楚军占领金华、衢州等地,迁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1864年攻下杭州,控制全浙,加太子少保衔,节制闽、粤、赣三省清军,进攻太平军余部。1866年,与沈葆桢等筹办福建船政局 (马尾造船厂),购机器,雇洋匠,制造轮船。不久,奉旨移督陕甘,镇压西北回民起义。次年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制定 “先捻后回,先秦后陇” 战略,先将西捻军击灭于山东海滨,再回军西北,击败陕甘回民起义军。1873年授协办大学士,后又晋东阁大学士。曾在西北创办兰州机器制呢局等新式企业。光绪元年 (1875),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楚军讨伐阿古柏,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和南路,阿古柏兵败自杀,其反动政权于1877年覆灭。新疆平定后,建议设置新疆省,并提出多项发展新疆地区经济文化的主张。中俄伊犁交涉中,主张先谈判、后战争,积极在新疆备战。1881年,奉旨回京,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筹办海防,兴修水利。1884年奉诏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次年病逝于福州任内。有《左文襄公全集》。

☚ 郑敦谨   黄彭年 ☛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洋务派官僚。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曾任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因功由知县升州同知。1860年由曾国藩保举,任四品京堂襄办军务,招募“楚军”5000人,赴赣、浙与太平军作战。次年升任浙江巡抚,勾结英法侵略者,夺取太平军在浙江的据点。1864年升任闽浙总督。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同年调任陕甘总督,镇压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率兵入新疆作战,平定浩罕军人阿古柏建立的反动政权,收复新疆大片领土,遏制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1881年任军机大臣,后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主张积极抵抗法国侵略。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 李鸿章   张之洞 ☛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以镇压太平天国起家。1875年被任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出征新疆,讨伐阿古柏。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和南路,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新疆平定后,建议新疆设省,并提出浚河渠、建城堡、植树、清丈地亩、厘正赋税和分设义塾等项主张,以巩固边防和发展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治五年( 1866 )与沈葆桢在福建马尾设福州船政局。同治八年( 1869 )在西安办西安机器局,同治十一年在兰州举办兰州机器制呢局等企业。有《左文襄公全集》。参见“洋务运动”。

☚ 曾国藩   洪秀全 ☛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

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出兵新疆征伐阿古柏及创办福州船政局等近代企业,具有爱国救亡、抵御外侮等特征,有别于曾、李,受到现代史学界的首肯。初为湖南巡抚骆秉章幕僚,咸丰十年(1860年) 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5000人赴江西,皖南与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 (1862年) 初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同治五年调陕甘总督。光绪元年(1875年) 督办新疆军务,率兵讨伐阿古柏,收复乌鲁木齐,和阗 (今和田) 等地,遏制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光绪七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著作有《左文襄公全集》。在浙江巡抚任上与法军联合组织“常捷军”镇压太平军时,萌生了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愿望。在闽浙总督任上,为加强海防,遥卫津沽,于同治五年创办福州船政局。认为东南沿海之大利在水而不在陆,从广东至辽东,数千里海域,无海事时用轮船转输漕米,可发展沿海商业,增加贫民就业的机会,并抵制外国海轮操纵沿海运输的状况。认为福州船政局开办之后,还可添机器,触类旁通,凡制造枪炮,炸弹,铸钱,治水,有适民用者,均可次第为之。认为通过锐意经营制炮造船,学习研究西洋火器原理,将来定然可除鸦片之患,可雪国耻,振兴国防。从鸦片战争以来的沉痛教训中,体会到借不加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坚持发展中国近代造船业。强调兴办近代造船业内可以纾国计民生,外可以销异患、树强援。继创办福州船政局后,1869年和1873年又先后创办西安机器局和兰州机器局,图谋学习西方之长技以治之。注重经世致用之学,讲求功利而不崇空谈。重视农牧业生产,强调发展经济是政治军事的成败之本。主张为政应先求利民,反对企业官办,认为国家开源之道,在于教民兴利,不应与民争利,提出官办开其先,民办承其后的办企业方针。从挽回利权出发,坚决反对对外妥协投降,反对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把鼓励保护民族企业发展当作挽回利权的重要手段。

☚ 曾国藩   洪秀全 ☛

左宗棠1812~1885Zuo Zongtang

modern politician and poet,also called Wenxiang. Works: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ster Zuo Wenxiang,etc.

左宗棠1812—1885

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1852年(清咸丰二年)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守卫长沙,抗击太平军, 由知县升为知州。骆宾章任湖南巡抚时,为其幕僚。后被曾国藩所用为襄办军务,率湘军赴江西、浙江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同治元年)任浙江巡抚。勾结英、法等侵略者,组织常捷军、常安军,攻克太平军占领的浙江金华、衢州等地。1863年任闽浙总督,任内曾奏疏清政府,指出“台湾海疆门户,远隔重洋,为全省安危所系”、“台湾是洋舶往来之地,军事尤宜加意整顿,不然将边患无穷,难期补救”。阐明台湾在我国海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与大陆相依关联,主张加强台湾海防。1866年与沈葆桢在福建创办船政局。同年调任陕甘总督,镇压捻军和西北回民起义。1874年沙俄入侵新疆, 日本在东南进犯台湾,建议清廷要总观中国形势,东为海防,西为塞防, 二者并重,要同时派兵出战。1875年(光绪元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部出征讨伐英、俄走卒浩罕军人阿古柏,收复新疆大片领土。1879年奏设兰州机器织呢局。1881年任军机大臣,后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1884年8月法国侵略军进犯台湾、福建时,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主张抵抗,被命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曾派兵潜渡增援基隆附近驻军,加强台湾的军事力量。并抓紧进行沿海的布防工作,在长门、金牌、连江、东岱、梅花江各要口严防巡守。《中法天津条约》签订后,曾上疏要求清廷与法国交涉,立即交还基隆、澎湖以维护中国领土完整。1885年7月奏请将福建巡抚移驻台湾以固国防。不久因病开缺, 同年8月在福州病死。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1812—1885

清末湘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从广西挺进湖南,他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守长沙,因功由知县升州同知。骆秉章任湖南巡抚时,入骆幕府。1856年助曾国藩攻陷武昌、汉口。次年由曾保举至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1862年升浙江巡抚,与法国侵略者组织“常捷军”,先后攻陷宁波、绍兴、严州(今建德)等地,升闽浙总督。次年攻陷杭州,旋率军赴漳州、嘉应州(今广东梅县)围攻太平军李世贤、汪海洋。1865年10月,奉命节制赣、粤、闽三省清军,入福建镇压太平军余部。1866年7月,创设福州船政局。9月调陕甘总督。次年2月,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军到陕西镇压捻军起义。在陕作战六年,先后夺取董志原、金积堡、太子寺等。1869年设西安机器局。1872年又设兰州机器局。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击溃阿古柏军队,收复乌鲁木齐。1878年收复和阗(今和田),设立新疆省。1880年设立兰州制呢局。1881年授军机大臣。次年调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拜东阁大学士。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1885年在福州病殁。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1812—1885

字季高,一字朴存,早年自号“湘上农人”。清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旋主讲醴陵渌江书院,嗣又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府,深得信任。咸丰十年(1860)由曾国藩推荐,率湘军五千人赴江西、皖南镇压太平军,次年擢为浙江巡抚。同治二年(1863)升任闽浙总督并兼巡抚事。同治五年创办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次年调任陕甘总督,先后镇压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光绪元年(1875)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统大军入疆,先后收复天山北路、南路,并准备收复伊犁地区,遏制了英、俄对新疆的侵略。新疆平定后,建议新疆设省,并提出浚河渠、建城堡、清丈地亩、厘正赋税等主张。光绪三年在兰州创办织呢局。光绪七年正月入京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七月调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在两江任上重视兴修水利和整顿盐务,并关心近代工矿业的发展。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出兵抗法。左氏一生留下大量奏稿、书牍和诗文,死后由其子孙辑成《左文襄公全集》。(参考图632)

左宗棠

(清·嘉慶十七年——光緒十一年 1812~1885)湘陰人。字季高,號樸存,亦號湘上農人,别署老亮。道光年間(1821——1850)舉人,不第試。咸豐(1851——1861)初,洪楊 (洪秀全、楊秀清) 軍起,宗棠奉旨轉戰浙江、福建、陝西、甘肅諸地。以鎮壓起義有功,舉為閩、浙、陝總督,升東閣大學士。奏議多達一百二十卷。卒封恪靖侯,謚文襄。左氏娱於文墨,尤善書法,行書出入顏 (真卿)、柳 (公權),楷體崇尚歐陽率更 (歐陽詢),篆筆效仿李陽冰。符鑄云: “文襄公好作小篆,筆力殊健。行草有傲岸之氣,霸才亦自見也。” 《霋岳樓筆談》 曰: “文襄行書出清臣 (顏真卿)、誠懸 (柳公權),而稍參率更 (歐陽詢)。北碑亦時凑筆端。故肅括森立,勁中見厚。篆書則得筆於〈窪樽〉、〈峿臺〉(二銘俱係唐瞿令問篆書),有淳有峙,不矜姿作勢,自然蒼挺。清代專以篆名家者,未能或之先也。”


左宗棠雙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