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指导线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促使企业的工资微观分配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协调,引导企业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工资分配。劳动部制定的《试点地区工资指导线制度试行办法》指出,工资指导线水平包括本年度企业货币工资水平增长基准线、上线、下线; 工资指导线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调控办法: 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应严格执行政府颁布的工资指导线,企业在工资指导线所规定的下线和上线区间内,围绕基准线,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合理安排工资分配,各企业工资增长均不得突破指导线规定的上线; 在工资指导线规定的区间内,对工资水平偏高、工资增长过高的国有垄断行业和企业,按照国家宏观调控阶段性从紧的要求,根据有关政策,从严控制其工资增长; 非国有企业 (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 应依据工资指导线进行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尚未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依据工资指导线确定工资分配,并积极建立集体协商制度。企业在生产经营正常的情况下,工资增长不应低于工资指导线所规定的基准线水平,效益好的企业可相应提高工资增长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