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工人周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工人周刊 中国共产党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1921年7月31日在北京创刊。1922年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上海迁北京后成为其机关报。有评论、劳动新潮、工人之声、内外政闻、来件代布、小说、调查、特载等栏目。后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机关报。1925年12月20日出至第一百三十三期停刊。 工人周刊 工人周刊1921年在济南创刊。由工人周报社主办,社长王尽美。刊物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启发工人联合起来,反对压迫和剥削,维护自身利益和民主权利。1923年5月停刊。 ☚ 工人日报 工商日报 ☛ 工人周刊 《工人周刊》中国共产党早期指导工人运动的刊物,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李大钊领导下筹办,约于1921年6、7月间在北京创刊,随即成为中共北京区委(1925年改称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迁北京后,该报代替《劳动周刊》成为书记部的机关报。1924年2月,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以后,转为该工会机关报。编辑发行地点也由北京迁至郑州,1926年再迁至天津。最初由罗章龙主编。1923年以前,曾任编委常委的有李大钊、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和罗章龙;编委有杨明斋、缪伯英、陈为人、吴汝铭、王忠秀和李梅羹等。发行部负责人为刘伯青。1923年9月以后由吴汝铭主编。1924年间罗章龙一度重任主编。1926年改由李菩元主编。编委会下设有劳动通讯社,通讯社的编委成员有王有德、邓中夏、高君宇、韩麟符、黄日葵、于方舟、杨明斋等。邵飘萍经常给予业务指导。秘密印刷,印刷场所几经变动。北京大学讲义课主任李辛白和印刷工人曾给予多方协助。设有“评论”、“劳动新潮”、“内外要闻”、“工人谈话”、“工人之声”、“工人常识”、“劳动文艺”、“自由讲坛”、“特载”等栏,全面地反映了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的规模和声势,反映了工人运动由改善生活为主的经济斗争到反军阀争自由的政治斗争的转变过程。对工人进行了通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鼓动工人实行阶级联合,组织工会,受到工人的热烈欢迎,被誉为“全国劳动运动的急先锋”。最初试印1500份,经常印5000份,最高印6000份,流传全国及东南亚、俄、法等地华工之中。1925年底停刊,出版150期以上,目前所见的最后一期为1926年1月25日出版的第137期。 ☚ 三家村札记 工人导报 ☛ 工人周刊原为中国共产党北京党组织以“工人周刊社”名义创办的工人刊物。劳动组合书记部从上海迁至北京后,成为该部总机关刊物。1921年7月创刊,停刊时间不详。该刊全面反映了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的规模和声势;反映了工人运动从以改良生活为主的经济斗争到反军阀争自由的政治斗争的转变过程。对中国工人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抗议湖南军阀赵恒惕残杀工人领袖黄爱、庞人铨,声讨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等活动作了大量报导,并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指导工人运动的发展,被称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