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典型文氏现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典型文氏现象 亦称“不典型文氏周期”、“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或“二度Ⅲ型房室传导阻滞”。 文氏现象的一种类型。系指心电图改变虽然符合文氏周期的基本规律,但房室传导增量的改变与典型的文氏现象差别较大。不典型文氏现象的每个文氏周期具备下述六个心电图特征:(1)P-R间期逐次递增后继而一次心室漏搏;(2)P-R间期的递增量逐次增大,这是不典型文氏现象的主要特点,继而引起(3)至(6)的改变;(3)通常以每个周期中的最后一个P-R间期递增量为最大;(4)R-R时间逐渐延长后继以明显延长,即具有“渐长突长”的特征性表现;(5)漏搏间歇略短于两个窦性周期;(6)漏搏间歇后的第一个R-R时间短于该漏搏间歇前的最后一个R-R时间。 不典型文氏现象的PR间期的递增量是逐次递增的,不同于典型的文氏现象(其P-R间期递增量是依次递减的),故不典型文氏现象又可称为“递增量递增型文氏现象”。 不典型文氏现象于1927年为Wenckebach等首次报告,1975年Rosen分析24例自发性者的98个文氏周期中,有86%属不典型;128例调搏引起的文氏周期有66%属非典型。在实际工作中亦发现不典型者反较典型者为多见。 特别是当房室比例超过6∶5时,绝大多数是不典型的。此外,Schamroth将其列为二度Ⅲ型房室传导阻滞。 参见“二度Ⅲ型房室传导阻滞”。 (或P-R递增量递增型文氏现象) (1)P-R间期(梯形图解中A-V区内传导线右侧数字所示)逐次递增,继以漏搏,符合文氏现象。(2)P-R递增量(梯形图中A-V区内传导线左侧数字所示)逐次递增,继以漏搏,因此属不典型文氏现象。(3)由于P-R递增量均逐次递增,因而后一个QRS波至前一个QRS波的时距逐次增长,直至漏搏时突然产生更长的R-R时间为止。 由此便形成R-R时间的“渐长突长”的规律。由于不典型文氏现象的产生原理是P-R递增量的逐次递增,故又称为P-R递增量呈递增型文氏现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