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水
为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行清洁生产,在工业方面采取的节约用水措施。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加强工业节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减少废水排放,改善水环境。我国工业节水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措施: 改变生产用水方式,如改直流用水为循环用水,提高水的复用率 (循环利用率、回用率); 推行清洁生产,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以至不用水生产工艺; 合理进行工业或生产布局,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要从生产工艺方面节水,工艺节水涉及工业和生产的原料路线与政策,涉及生产工艺方法、流程与生产设备,涉及工业与产品结构、生产规模、生产组织以至工业生产布局,工艺节水是工业节水的根本途径。要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工业用水节水还可通过加强用水 (节水) 管理以杜绝水的浪费,如利用海水、大气冷源、人工制冷等,以减少水的损失,减少淡水或冷却水量,提高用水效率。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及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工业节水在地区上不仅应考虑与农业节水及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按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原则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而且应与水环境的治理、改善和保护的要求相配合,同时考虑工业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升级,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鼓励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建立并实行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的 “三同时、四到位” 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 指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工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四到位” 指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用水、节水方案,要逐步建立和实施工业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和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