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工业学大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工业学大庆 工业学大庆gōngyè xué Dàqìng全国工业交通战线兴起的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 相关链接 1963年底,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我国工人阶级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了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还培养、锻炼出一支有一定技术素质、有组织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人队伍,涌现出了像“铁人”王进喜这样的先进典型。石油部从9个方面总结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经验。1964年2月5日,中 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此后,全国工业交通战线掀起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大庆成为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 工业产权 工作餐 ☛ 工业学大庆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工业战线开展的向大庆油田学习的群众运动。从1960年开始,大庆职工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进行大会战,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也建立了一套管理工业企业的科学管理制度。大庆的主要经验是:建立生产指挥系统和科研系统,形成一支坚强的干部和职工队伍,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评比活动。大庆油田在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建设中产生了以“铁人”王进喜(1923—1970)为代表的大庆精神,即“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奋发图强、胸怀全局、忘我劳动等,成为中国工业建设和工人阶级的旗帜。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大庆油田的开发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范。1964年初,毛泽东(1893—1976)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此后,全国工业战线掀起了学习大庆精神的运动。60年代中期,工业学大庆运动达到高潮。在工业学大庆运动中虽然出现过“左”的倾向,但大庆精神的主流是好的,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工业学大庆 工业学大庆Emulate Daqing in Industry指1964年开始的全国工交系统以学习大庆油田经验为中心内容的群众性运动。大庆油田位于我国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是一个特大型的石油工业企业。建国初期,我国的石油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但根据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理论,我国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是很大的。经过广大勘探职工的努力,1959年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岩中发现了工业性油流。9月6日,第一口探井出油后,又连续打了22口探井。已探明油田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初步估算,可采储量在1亿吨以上,彻底打破了地质学界长期存在的 “中国贫油论”。由于时值国庆十周年,故命名为 “大庆”。1960年3月,从全国30多个石油厂矿和院校抽调了4万多人,集中了7万多吨器材和设备,在大庆地区组织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 “铁人” 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和科技人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革命精神,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探明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并投入开发。到1963年底,已探明地质储量为2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000多万吨,其中1963年生产原油600多万吨; 国家投资7.1亿元全部收回,还为国家积累了资金3.5亿元。大庆人用汗水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创业的凯歌。1963年,我国石油需求量的70%已能自给,1965年则实现了完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父爱主义 集权模式 ☛ 工业学大庆 工业学大庆60年代初期,依据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科学理论,以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缺少经验,缺少设备和技术力量,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并坚持严格的科学态度,高速度高质量地开发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在国际环境比较严峻、国内经济情况比较困难的形势下,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创立和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因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于1964年向全国工业战线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在此号召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全国工业战线掀起了一个学习大庆精神的运动。 ☚ 农业学大寨 清仓利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