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巢元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巢元方 巢元方?~?隋朝太医博士。撰有《诸病源候论》(参见“导引”)。创“补养宣导法”,广泛运用导引法于医疗。撰《养生方导引法》,其中有导引法治病三百多条,这些导引是以徒手操练为主。如“风痹手足不随候”,其补养宣导法:“左右拱手,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对医疗体操的发展有积极贡献。 ☚ 陶弘景 孙思邈 ☛ 巢元方隋代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 任太医博士,公元610年曾主持集体编成《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巢氏等思想少保守,多革新,重视劳动人民的经验,敢于接受和提出新的病因学说。如对于传染病,不满足于原有的六淫学说,认为是外界有害物质——“乖戾之气”所致,是互相传染的,是可以“预服药”来预防的。对于疥的病因,指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对炭疽的病因,认为是由于人先有疮而接触牲畜传染的; 对于漆疮等过敏性疾病,指出与人的禀性素质有关;特别是关于小儿护理和妇女怀孕时的保健,主张要向劳动人民学习。指出“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横夭”。妇女怀孕应做些劳动使“骨气强,胎养盛”。对于剥削阶级娇生惯养小儿和贵妇人卧床养胎的旧习,提出了非议。巢氏等所记载的肠吻合手术,也是我国外科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巢元方隋代著名医学家。一般情况不详。大业中(605~616年)任太医博士,主持编成《诸病源候论》一书。因为巢氏所主编,故也称《巢氏病源》。书成于隋大业六年(610年),其内容主要是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变等。全书共分67类,论述了1729种病候,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因和证候的专书。本书的最大贡献是对疾病的记载广而详,并根据《内经》的基本理论从病因、病机、病变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使每种疾病,每种证候的发生与演变过程都有了比较系统的解释。本书在对疾病的分类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是我国七世纪初年的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影响很大。唐以后的许多医学著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它的原文和论点,到了宋代,更被指定为专业医生的必修课,也是国家考试医科学生的重点科目之一。 巢元方 032 巢元方7世纪隋代医学家。605——616年间曾任隋太医博士、太医令。他医术高超,对医学理论研究颇深。巢氏在其著作中,曾详细地叙述腹部手术和创伤伤口缝合术,表明巢氏可能是擅长外科的医家。他在研究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愈后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并于610年撰成《诸病源候论》一书。全书50卷,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于临床各科病证予以系统分类,细致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征候,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征候为主的临床医著。书中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认识与描述,确认疥疮病原为疥虫,并准确地描述了疥疮的症状;又论断肠道寄生虫由于饮食不洁而致; 认为传染病是由外界有害物质“戾气”所致,提出可以服药预防;对于过敏性疾病、糖尿病、脚气病、麻风病等的认识和防治已达到较高水平。书中有中医对恶性肿瘤较早的记载,对于天花与麻疹的鉴别诊断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 ☚ 孙思邈 崔知悌 ☛ 巢元方 巢元方Chaoyuanfang隋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年)主持编辑《诸病源候论》,其中列述病症很多,是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在《诸病源候论》中,有《妊娠候》一门,阐述了他的胎教理论。指出胎儿的成长,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认为胎儿“禀质未定”、“逐物变化”、“外象而内感” 他运用脉象去诊断妇女是否有孕:“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他研究了用脉象诊断胎儿的性别, 这要比 “欲生男” “操弓矢”;“欲生女”“弄珠玑”科学得多了,他还研究了用脉象去诊断胎儿在逐月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无疾病。还叙述了胎儿生长和孕妇饮食起居的关系等。这些都为胎教学说奠下医学、生理学基础。 ☚ 徐之才 陈复正 ☛ 巢元方 巢元方隋代医家,籍贯未详。隋大业间(605—617) 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巢氏医疗经验丰富,大业五年 (609),主持运河工程的大总管麻叔谋,患风逆,关节疼痛,不能起坐。炀帝命巢元方前往宁陵 (今河南宁陵县) 诊治。元方诊为: “风入腠理,病在胸臆。” 处方用药末与羔羊蒸而食之,病即痊愈。又令以杏酪五味佐以羊肉,日食数枚,是疾逐不复发。巢氏对医学理论有很深造诣,奉诏与众名医共同研究病因,病理和证候,于大业六年(610) 撰成《诸病源候论》50卷,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巨著。对传染病、过敏性疾病、运动病、寄生虫病、各科杂病及外科手术等,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认识与描述。如认为传染病的病因,是外界一种有害物质“乖戾之气” 所致,是互相传染的,强调可以 “预服药” 物以防传染的思想。诊断肠道寄生虫病系由于饮食不洁而感染; 漆疮等过敏性疾病,与人的禀性素质有关。特别主张小儿护理和妇女怀孕时的保健,要向民间学习。指出 “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横夭”; 妇女怀孕应适当做些劳动以使 “骨气强,胎养盛”。对王宫贵族娇生惯养小儿和贵妇人卧床养胎的旧习,提出了非议。书中所载肠吻合手术、大网膜切除及血管结扎术、死骨剔除术、创伤伤口缝合术,人工流产术等,均为我国外科史上的突出成就。有学者推断巢氏或是一位擅长外科医疗的专家。全书共分67门,列载证候1720条。诸证之未,多附按摩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巢氏重视每一个病的论述,促进了对不同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鉴别的深入观察与研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如唐代集大成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日本的 《医心方》,以及明、清医家、均引用巢氏学术观点作为医理的依据。 ☚ 刘祐 庾质 ☛ 巢元方约550—630隋医学家。京兆华阴(今陕西)人。曾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大业六年(610年),主持编辑《诸病源候论》共50卷。为中国集体创作的病理症候专书鼻祖。是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巢元方cháo yuán fāng《本草纲目》兽部第50 卷羊(4)。人名。隋代著名医学家,籍贯无考,大业中(公元605年-616年)任太医博士。主持编写《诸病源候论》。 巢元方cháoyuánfānɡ隋代医学家。大业中(605 ~616) 任太医博士, 公元610 年主持编成《诸病源候总论》, 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其中吸取和汇集了劳动人民诊治疾病的丰富经验, 在传染病、过敏性疾患、寄生虫病、妇儿外科手术等方面, 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记述。 巢元方 巢元方巢元方(七世纪),隋代医学家。由于史书缺传,生卒年及籍贯欠考。公元605~616年间。曾任隋太医博士,太医令。对医学理论有着很深的造诣,奉诏与当代许多名医共同整理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证候,取得突出的成就。于公元610年撰成《诸病源候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巨著。对传染病、过敏性疾病、运动病、寄生虫病、各科杂病等,都有着许多值得称道的认识和描述。如: ☚ 许胤宗 甄权 ☛ 巢元方隋著名医学家。大业中,任太医博士。大业六年(公元610年), 主持编成《诸病源候论》一书,对病理学、病因学、诊断学的发展,均有贡献。 巢元方隋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大业六年(610)主持编辑《诸病源候论》,计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分析各种病症的原委,对医学的贡献很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