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使官名。唐时曾以狄仁杰为巡抚大使。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遣使至各地巡抚。至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江南、两浙各遣巡抚使及副使,访问民间疾苦,疏理滞狱。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又遣使于盖、利、梓、夔、福、建等州巡抚。其后每因事派遣之。 巡抚使临时差遣官名。
职源与沿革“巡抚”始见于南北朝,有所谓“巡抚东土”、“巡抚西土”之命(《南史·袁昂传》、《北史·赵彦深传》)。五代南唐见置巡抚使(《十国百官》)。北宋太祖建隆元年三月,有沿江巡抚之差遣(《宋会要·职官》50之1)。太宗淳化四年八月始以文臣朝官带“江南荆湖广南路巡抚使”名出使(《宋会要·职官》50之2)。真宗朝屡有遣使(《长编》卷47己亥、卷55癸亥、卷96闰十二月丁卯)。但未为正式职事官,事已则罢。
职事采访民间利病、官吏能否;听军民陈诉冤屈,如监司有区断不当,即审讯究实。杖以下罪,有权决遣;徒刑以上,飞驿闻奏朝廷;所到之处,系囚得亲自录问,催促有司论决(《长编》卷96丁卯)。
品位以文臣朝官以上至侍从官差充(《长编》卷96丁卯、《宋会要·职官》50之2)。
简称巡抚。《长编》卷62壬辰:“命使六人巡抚益、利、梓、夔、福建等路。所至存问、犒设官吏、将校、父老,疏决系囚。”同前书卷96丁卯:“命龙图阁学士陈尧咨为鄜延、邠宁、环庆、泾原、仪、渭、秦州路巡抚使,皇城使刘永宗副之。所至犒设官吏、将校、访民间利害、官吏能否功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