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巡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巡守xún shǒu巡查看守。 巡守 巡守指天子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孟子·梁惠王》: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集注》: “巡所守,巡行诸侯所守之土也。述所职,陈其所受之职也。”例第四十八回: “臣闻巡搜四方,省察风俗,乃天子巡守之事也。” ☚ 煞后 𦶑茸 ☛ 巡守❶天子以海内爲家,時一巡省之。《禮記·王制》: “天子五年一巡守。” 鄭玄注:“天子以海内爲家,時一巡省之。五年者虞夏之制也,周則十二歲一巡守。” 陸德明《經典釋文》: “守,手又反,本又作狩,後巡守皆同。” 巡守xún shòu〖动词〗 视察 视察省(览省) 镜睇 察视 观察 瞻巡 督行 另见:行走 巡逻 巡视 检查 查看 察访 ☚ 巡查 巡察 ☛ 巡守 巡守皇帝巡视地方州县称巡守。即巡视所守领土。《尚书·尧典》: “5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周秉钧注: “巡守,行视所守也。” ☚ 勋 巡对 ☛ 巡守 巡守中国古代天子例行的体国经野的礼制。“巡”是巡行、视察的意思,“守”是诸侯为天子守土的意思。因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以四海为家,所以巡守就是天子巡察各方诸侯,目的在于了解民情,防止诸侯自专一国,阻遏王命,以便统一政令,协调关系,赏功罚罪,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巩固其统治地位。天子巡守和诸侯朝聘一样,都是有预期的。《尚书·尧典》: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这是夏代的礼制。周朝是十二年一巡守。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天子的巡守改为五年一次。举行巡守礼时,年初,天子从王城出发,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配东、南、西、北四方方位依次巡行方岳。一般情况是,仲春二月巡至东岳泰山,仲夏五月巡至南岳衡山,仲秋八月巡至西岳华山,仲冬十一月巡至北岳恒山。每至方岳,当方诸侯总会朝见,祭岳后即归,岁终而遍巡天下,当然,这大约是礼书上的预期图案,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按《礼记·王制》的说法,“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巡守之前必须郊祭上帝天神,举行告庙仪式,取迁庙之主载于齐车金路; 如无迁庙之主,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庙,载于齐车金路,以象征受命有主。每巡一方,每祭一岳,回到王城奉迁主入祖庙,杀一牲牛设奠,祭庙告至。如果币、帛、皮、圭为主命,归后即将其陈于祖祢主前以告神,亦杀牲牛奠祭,祭后收起币、帛、皮、圭埋于两阶之间。至此巡守礼遂告结束。秦汉以后,巡守礼制因循未衰,秦始皇汉武帝便是典型代表。延至隋唐,皇帝将行巡守时,还要事先颁告东方诸州: “皇帝二月东巡守,各修平乃守,考乃职事”。不同的是,后世帝王巡行的时间、地点都不预定,并且加大了游览山水、观赏风俗、寻欢作乐的成分。清代乾隆皇帝六游江南即是典型,每次巡幸,百官悉至,群司毕从,千乘万骑不下十余万人,劳民伤财,观风察政的古风几近泯没。 ☚ 受降 大射 ☛ 巡守亦作巡狩。夏商西周时王巡察诸侯所守地方,属于政治性的督察,为当时考核诸侯职守的方式之一。《礼记·王制》说:“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黜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 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 如东巡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孟子·告子》则说:“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 遗老失贤,掊克在位, 则有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