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州郡兵古代州郡所辖的武装。历代多有。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亦被调遣出征。秦统一后,分全国为36郡。郡置材官,即步兵。汉代郡国并行,郡国所辖之兵又称“郡国兵”。汉初,高祖令天下郡国选能引关阙张、材力武猛者以为轻车、骑士、材官、楼船(水兵), 由太守、都尉统领。侯国兵属于郡,王国兵则由相和中尉(相当于郡的太守和都尉)统领。平时由都尉统率训练,战时则凭虎符调发。东汉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曾下诏罢郡国都尉及州郡兵,但遇有战事,仍征发州郡兵作战。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握一州之军、政、财权,遂拥兵自大,渐成地方割据之局面。曹操统一中原后,兵权尽归中央。魏文帝时复令州郡典兵,外镇之权转重。晋平吴之后,下令取消州郡兵。东晋立国又恢复州郡典兵,后又设都督以当方面之任。南朝宋以后,多承其制。北魏诸州亦各置都尉领兵,东魏、北齐军队亦各有州兵。唐末五代诸节度使之兵、宋之厢兵、元之巡防弓手、明之民壮,都属于州郡兵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