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州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州桥 州桥宋诗篇名。七绝。范成大作。见《石湖居士诗集》卷一二。乾道六年(1170)以“祈请国信使”身份出使金邦时作。州桥,指北宋故都横跨汴河之天汉桥。题下自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天汉桥南北是出入皇宫之天街。此桥此街简直是故国的标志与象征。昔年诗人途经此地,心情异常沉重,其出使日记《揽辔录》云:“过棂星门,侧望端门,旧宣德楼也。金改为承天门,五门如画,……使属官吏望者,皆陨涕不自胜。”就在此最能激起民族义愤与耻辱感的天街上,汴梁父老年年期待宋朝皇帝归来,可见他们的故国之思并未因岁月流逝而稍减。《揽辔录》又云:“遗黎往往垂涕嗟啧,指使人曰:‘此中华佛国人也!’”其感情真挚如此! 结尾处诗人设计一个符合艺术真实的细节——汴梁父老询问南宋使者,感人至深。“忍泪失声”,表明金人统治严酷,遗民激动而不敢交谈。“真有”二字,底蕴丰富。清人潘德舆评此诗云:“沉痛不可多读。此则七绝至高之境,超大苏而配老杜者矣。”(《养一斋诗话》卷九) ☚ 横塘 四时田园杂兴 ☛ 州桥〔1〕乾道六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原来南宋与金国签订的《绍兴和议》条约,规定有宋朝皇帝须跪拜接受金国皇帝诏书的屈辱性条款,范成大出使的使命是要求修改条款。此行写纪行诗七十二首,这首诗是其中之一,为路经汴京时所作。原题下有作者自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范成大(公元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吏部郎中、知处州,假资政殿大学士衔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后任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端明殿学士,帅金陵。晚年退居苏州石湖。诗取唐宋诸家之长而自成一家,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所作爱国诗、民生疾苦诗广为流传;所作田园诗自创一格,是对中国田园诗的重要发展。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 〔2〕州桥南北:州桥,正名天汉桥,在汴京宫城南面汴河上。《东京梦华录》卷一:“州桥,正对于大内御街……桥下密排石柱,车驾御路也。”作者自注所云朱雀门,即汴京旧城南门;宣德楼即宫城正南门门楼。天街,即御路,是皇帝车驾出入京城的道路。天街、御路是尊称。 〔3〕驾:皇帝的车驾,代指皇帝。 〔4〕六军:朝廷的军队。古制王者有六军,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这首绝句选择一个典型镜头,背景是沦陷后汴京往日皇帝出入的御路,年年在那里等候的父老强忍着眼泪,向南宋路过的使者痛哭失声地问道:“几时真有六军来?”“几时来”,表示他们的殷切盼望,“真有”,表示他们盼望曾多次落空,在多次失望之后,他们仍在急切地等待。这一个镜头,极为深刻地反映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心情。 《州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这首《州桥》诗是范成大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邦时所写的七十二首绝句之一。州桥,指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内横跨汴河的天汉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多处提到此桥。诗以《州桥》为题,对作者和当时的人民说来,这不是一个寻常的地理名称,而是足以勾起故国黍离之悲的一座桥梁。 作者在诗题下自注云:“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诗的首句就以白描手法指点出望中所见的桥南桥北的街道。诗句似淡淡着墨,并没有对这座桥、这条街的景象作任何渲染。淡淡着墨,朴素无华,但当年南宋人民读到这句诗时,会感到其分量是异常沉重的。诗笔下的这条街不是寻常的街道,而是象征北宋朝廷、象征人们心目中的故国的“天街”,也就是作者自注中的“御路”。而作者身临这座陷落了的故都,在这条街上“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当然更不胜今昔兴亡之感。他在这次出使的日记《揽辔录》中写道:“过櫺星门,侧望端门,旧宣德楼也。金改为承天门,五门如画。……使属官吏望者,皆陨涕不自胜。”联系这一记述,再来看这句诗,就可知其含蕴是多么深厚了。 当然,从整首诗看,作者深情所注,主要还不是汴京的桥梁、街道,而是在桥边、街头所接触的百姓,所以紧接着承以“父老年年等驾回”一句。汴京此时被金人占领已四十四年,当日的少年,此时已满头白发了。但岁月尽管流逝,而南宋使者所过之处,仍是“遗黎往往垂涕嗟啧”。(见《揽辔录》)作者以“年年”二字对遗民历久不衰的故国之思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和敬意。这两个字也表露了,只图偏安的南宋朝廷是怎样年复一年辜负了人民的期待。 三四两句显现出一幕汴京父老遇到南宋使节时的动人场景。上句以“忍泪失声”四字传神地写出父老们的情态。他们面对故国使臣,一时间无穷悲愤齐上心头,恨不得放声痛哭,尽情一吐,而在那样一个环境中却不得不把到了眼眶边的泪水忍住,可又不得不把积压在心底的话讲出。本是千言万语,这片刻间都为悲哀所梗塞,只颤颤巍巍、不成声调地迸出了一句话,那就是: 究竟几时才真有王师到来?这句问话中,“真有”二字也是传神之笔,写出了父老们的迫切心情,而且含意深长,暗藏着对南宋当局的诘问。 这首诗不仅使读者如临其境,还使读者窥见了诗中人物的曲折的内心活动。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启人深思。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 如果要探索其“不尽之意”,不妨参读陆游的《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可说是对《州桥》诗中父老的提问作了间接的答复。这就是父老年年失望的原因,也是使者无言以对的原因。 州桥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作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邦时。州桥指北宋汴京(今开封)城内横跨汴河的天汉桥。 前二写使至旧京州桥的枨(读成)触。题下原注:“(自州桥)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门,皆旧御路也。”次句感慨尤在“父老”二字。盖汴京沦陷已达四十四年之久,范成大本人尚且是第一次见到州桥,对昔日汴京的了解仅限于书本。而沦陷区的中年以下、尤其青少年,故国的观念自是相当淡泊。唯年纪在五六十岁以上的老者才有故国故君之思,然而盼了一年又一年,仍旧希望渺茫。作者使金所写日记《揽辔录》载:“遗黎往往垂涕嗟喷,指使人曰‘此中华佛国人也’。”可叹。 后二构思了一个遗民拦道哭问南宋使者情节,问题传神在“真有”二字上。写出父老望眼欲穿的心情,看来他们对南宋隐忍求和的国策还完全蒙在鼓里,教使者无言以对。这里同时也就暗含对南宋当局的指责。 后来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云:“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对《州桥》的不尽之意,作了进一步的发挥。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石梁橋 > 天漢橋 > 州橋 州橋 zhōuqiáo 即天漢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