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川陕省工农银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川陕省工农银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设立的银行。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解放川北通江县城,随即建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建立苏维埃政府。1933年1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正式在通江县城成立,又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行长由郑义斋兼任,各县均设有分行,还设有兑换所和造币厂。全行有职工600余人。任务是发行货币,开展货币斗争,调节金融,发展社会经济,保存现金,打破经济封锁,组织信用合作社,打击高利贷。印制发行的苏维埃货币有纸币、布币 (用白布和蓝布印制) 和少量银币、铜币。其铜币背面印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字样。另外,还发行一套专用于与国民党统治区进行贸易的3种版别的银元。为加强苏区货币流通的管理,外来货币一律兑换成苏维埃货币。对银元、铜元、纸 (布) 币均公布法定兑换比价。有足够的基金作保证。开办时即筹集基金200万元,银元50万元以及其他物资保证充分兑现。同时在法律上规定 “破坏银行信用,拒绝使用工农银行所出的钞票”,“革命法庭照犯罪轻重、阶级成分,分别首要、胁从处以劳役、监禁和死刑。” 对于开发苏区土特产,发展手工业和合作事业上给予无息贷款支持。同时组织信用合作社,抵制高利贷,对农民发放低息贷款,便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起了国家银行的助手作用。1933年苏区币值稳定。1934年由于敌人封锁加剧,犯 “左” 的错误,打击工商业,外贸停滞,苏区必需的药品、食盐只能用银元交换,造成银元大量外流,纸币兑现困难,而纸 (布) 币发行又日益增加,致使币值稳定失去基本条件。先后迁至旺苍、中坝,1935年8月迁到杂谷脑 (今理县)。同年随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直到进入西康地区才停止活动。 川陕省工农银行 川陕省工农银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根据地创办的银行。1933年12月在川北通江县成立,后又在川陕各县设立分行。其任务有发行货币,打击高利贷,打破经济封锁等。该行曾发行名为银币券、铜币券的纸币和布币(用白布或兰布印制的),并铸造发行了面额一元的银币和200枚、500枚的铜币。1935年3月随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进入西藏地区后停止活动。 ☚ 湘赣省工农银行 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 ☛ 川陕省工农银行 川陕省工农银行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设立的银行。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解放川北通江县城,随即建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1933年2月川陕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按照《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的规定,1933年1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正式在通江县城成立。该行又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由省财政委员会领导,行长由郑义斋兼任,各县均设有分行,还设有兑换所和造币厂。全行有600余人。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川陕省工农银行先后迁至旺苍中坝,1935年8月迁至杂谷脑(今四川理县)。 ☚ 湘鄂西省农民银行 陕甘宁边区银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