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崔莺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崔莺莺

崔莺莺

元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人物。为已故相国之女。在蒲东普救寺与书生张珙相遇,产生爱情。后在侍女红娘帮助下,终于突破封建礼教束缚,与张生结为夫妇。其故事最早见于唐元稹所作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北宋赵令畴改编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金董解元编的《西厢记诸宫调》(通称《董西厢》)中有所发展,至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而更为完整、丰满。

☚ 窦娥   张生 ☛
崔莺莺

崔莺莺

约唐德宗至文宗(780—840)前后在世,字双文。据元稹《莺莺传》曰,德宗贞元(785—805)中,有张生游蒲,寓普救寺。适有崔氏孀妇郑将归长安,亦止兹寺。时值兵乱,崔氏惶骇不知所托。张生与蒲将之党有交谊,遂护之不及于难。崔氏感张生之恩,设宴款谢,并出其女莺莺与之相见。莺莺年方十七,颜色艳异,光彩照人。张生自是惑之,乃向崔婢红娘道其私衷。因红娘之助,崔、张遂私相结合。后张弃莺别娶,莺亦他适。宋人王铚据元稹诗中有《莺莺传》及《梦游春》、《会真诗》等,考其年事,以为张生即元稹托名叙其少年情事,莺莺亦实有其人。赵德麟《侯鲭录》卷五《辨正》以莺莺为永宁尉崔鹏女,与元稹为中表。稹与莺莺定情后,翌年赴长安应考。文战不利,乃攀附高门望族韦夏卿,与其幼女韦丛结婚。因元稹久别不至,莺莺亦另嫁他人。后元稹以表兄身份求见,莺莺不出,作《寄诗》、《告绝》二首绝之。元稹之于双文,虽有始乱终弃之愆,但对她的情爱却终生不变。其娶韦丛系出于仕途之虑,而与双文之合则纯为情爱所系。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名句,当为莺莺而作。《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 元稹   施肩吾 ☛

崔莺莺cuī yīng yīng

元杂剧《西厢记》女主角,富于才情,是古代作品中追求婚姻自主的文学形像:再如李龟年、黄旛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朝云之流,此皆异地则同之人也。(二·40)

崔莺莺

崔莺莺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西厢记》的故事最初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经金代章宗时的董解元改编为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了《西厢记》,一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崔莺莺的人物形象也与初始有了很大差异。崔莺莺是心秀貌美,“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的相府小姐,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其终身早许“花花公子”郑恒。父亲崔相国死后,她随母亲扶柩回籍安葬,羁留河南府普救寺时,与上朝应举的张生,佛殿相遇,一见钟情。而后月下联吟,“隔墙酬韵”,感情日深。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崔夫人许诺能退贼兵者,娶莺莺为妻。张生写信给知交白马将军杜确,解了普救寺之围。崔夫人赖婚,设筵让莺莺与张生兄妹之礼相见。莺莺掷杯反抗,张生因此致病。莺莺让婢女红娘前去探病,却又将应约前来的张生训斥,致张生病笃。莺莺深悔,终与张生私订终身。后崔夫人发现二人私情,拷问红娘。红娘合盘讲出,勇敢、机智地为这对恋人辩理。崔夫人无奈,只得应允二人婚事,但又要求张生必须应举中状元才可完婚。称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逼迫张生和莺莺分离,进京赶考。张生应试一举及第,终于得与莺莺团圆。崔莺莺身为相府闺秀,虽与张生一往深情,但由于家教和贵族身份的束缚,在追求爱情时欲前又却,欲行则止。崔夫人赖婚,终于使她开始勇敢起来,在侍婢红娘的帮助下,一步步克服自身的软弱和矛盾,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争取到婚姻自主的权利。《西厢记》突出了崔莺莺重爱情,轻功名,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对后代妇女争取婚姻自由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 窦娥冤   红娘 ☛

崔莺莺

元杂剧《西厢记》中人物,相府小姐。美丽而有才情,端庄沉静而又敢于冒犯礼教。与书生张珙相爱,冲破重重困难,终成佳偶。崔莺莺形象最早见于唐元稹《莺莺传》。

崔莺莺Cui Yingying

main figure in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