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崔嵬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崔嵬1912—1979山东诸城人 崔嵬1912—1979山东诸城人。电影和戏剧导演、演员。1932年参加左翼戏剧运动。1937年参与组织救亡演剧队第一队。亲自编、导、演的《察东之夜》、《放下你的鞭子》等剧,曾传遍大半个中国。1938年初奔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火线剧社”社长,对京剧进行改革,改编上演了《岳飞之死》、《哭祖庙》等剧目。热心于艺术教育事业,曾任延安鲁艺戏剧系教员,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中南文艺学院院长等职。1954年以后,专门从事电影工作,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主任、导演。在《宋景诗》、《红旗谱》、《老兵新传》等影片中塑造了宋景诗、朱老忠、老兵等性格鲜明、光采照人的艺术形象。还导演了故事片《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他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崔嵬
崔嵬
崔嵬1912——1979山東諸城人,1912年生。12歲當童工。從小喜愛文藝,曾入青島禮賢中學讀書,後又入青州中學。1930年考入山東省立實驗劇院编劇班。1932年在青島參加左聯戲劇活動,组織海鷗劇社,演出《饑餓綫上》等。1935年在上海先後參加東方劇社、戲劇生活社和上海業餘劇人協會,編寫《工人之家》、《這是廠裏的規矩》 等劇本。1936年撰寫話劇《察東之夜》。1937年參加上海救國會組織的慰問團赴綏東抗日前线慰問演出,並參加編導《保衛蘆溝橋》等。八一三淞滬抗戰後,創作獨幕劇《張家店》、《順民》等。1938年2月赴延安,參加魯迅藝術學院籌建工作、並在戲劇系任教; 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39年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任戲劇系主任。1942年冬,任冀中軍區火綫劇社社長。前後參加演出《人命販子》、《流寇隊長》等。創作《三個游擊隊員的故事》、《戰鬥生產》等劇目。1948年起,先後任中南藝術學院院長,中南文化局局長,中南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1956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藝委會主任兼導演。導演電影《青春之歌》、《小兵張嘎》、《楊門女將》等。曾被選爲第三届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影協常務理事,北京電影製片廠領導小組成員等。1979年2月7日病逝。終年67歲。 崔嵬cuī wěi高耸貌。高适《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天山有雪长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崔嵬高聳貌。張衡《南都賦》:“於其宮室則有園廬舊宅,隆崇崔嵬。” 崔嵬 崔嵬1912.10.4——1979.2.7原名崔景文,笔名疯子。山东诸城人。1930年,考进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编剧班学习。1932年在青岛参加左冀戏剧运动,与王林、黄敬等组织海鸥剧社,是青岛剧联成员。翌年曾将《放下你的鞭子》改编为街头广场剧《饥饿线上》,用方言在山区农村和渔民区演出。1935年6月海鸥剧社被迫解散后,去上海参加东方剧社、戏剧生活社和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先后创作反映工人生活的剧本《工人之家》、《指印》、《这是厂里的规矩》、《察东之夜》、《流产》, 《失去家乡的母女们》以及儿童剧《墙》。1937年7月,参加三幕话剧《保卫卢沟桥》的编、导、演工作。不久,参加组织救亡演剧队第一队,奔赴前线进行抗日宣传。这一时期,创作有三幕话剧《八百壮士》 (合作)、独幕剧《张家店》、《顺民》, 《八一三的晚上》和《信号灯》等。1938年初,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1939年,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这个时期的创作,有大型活报剧《参加八路军》,话剧《三个游击队的故事》、《矿工队》、《黄鼠狼给鸡拜年》等。1942年冬,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社长,创作有歌颂冀中人民英勇抗敌的话剧《十六条枪》 (合作)和《灯蛾记》、《战斗生产》、《英雄立功记》、《反敌伪顽合流》、《自找麻烦》、《军民合作打老蒋》。其中《灯蛾记》曾获鲁迅文艺奖金委员会公布的1942年二季度入选作品选。此外还创作和改编京剧《老英雄》、《岳飞之死》等。1948年后在中原大学文艺研究室、中南文化局、中南文艺学院任职,创作话剧《对症下药》、《是假见不得真》等。1954年后,专门从事电影工作。1959年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兼导演,先后主演和导演了《宋景诗》、《红旗谱》、《老兵新传》、《青春之歌》、《小兵张嘎》、《海魂》、《天山的红花》、《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在银幕上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 曹禺 章泯 ☛ 崔嵬cuī wěi高峻的样子。李白《古风》之三:“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崔嵬 崔嵬❶有石的土山。《周南·卷耳》二章:“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毛《传》:“崔嵬,土山之戴石者。”朱熹《集传》: “陟,升也。崔嵬,土山之戴石者。虺隤,马罢不能升高之病。此托言欲登此崔嵬之山,以望所怀之人而往从之,则马罢病而不能进。” ☚ 崔崔 崩 ☛ 崔嵬cuīwéi❶ 〈形〉高大:山峰崔嵬│崔嵬的嵩山。 崔嵬(2次) 高耸貌。冠切云之~《章·涉》 冠~而切云兮《哀》 崔嵬cuī wéi联绵词。高耸的样子;高大的样子。《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也。言己内修忠信之志,外带长利之剑,戴崔嵬之冠,其高切青云也。嵬,一作巍。五臣云:切云,冠名。”洪兴祖补注:“崔音摧。嵬、巍并五回切。”朱熹集注:“比喻高洁之行,冠剑被服,皆是也……切云,当时高冠之名。”姜亮夫通故:“本山高貌,引申为高峻。叠韵联绵词,其异形至多”,“按崔嵬一词,先秦南北通语,而《诗》用之最多,《周南·卷耳》‘陟彼崔嵬”,《小雅·谷风》‘维山崔嵬’,《毛诗》训土之戴石者(《卷耳》),或训山巅(《谷风》)。”《九思·伤时》:“观浮石兮崔嵬。” 崔嵬cuīwéi高大。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衆山 > 崔嵬1 崔嵬1 cuīwéi 有石的土山。《詩·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毛傳:“崔嵬,土山之戴石者。”一説有土的石山。《爾雅·釋山》:“石戴土謂之崔嵬。”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山體 > 山冢 > 崔嵬2 崔嵬2 cuīwéi 山頂。《詩·小雅·谷風》:“習習谷風,維山崔嵬。”毛傳:“崔嵬,山巔也。”按,《玉篇零卷·山部》引《韓詩》作“岑原”,亦解爲山巔。 崔嵬❶ 有石的土山。《诗经·周南·卷耳》:“陟彼~,我马虺。” 高大 高大杰(杰大) 尨 骏 岸(伟~) 崇(~山;崇大;崇峻;~高;嵩崇) 倬(~立) 巍(巍昂;巍奕;巍峨;巍崇) 崔 褒 葆(葆大)魋颀大 颀硕 穹峻 嵩峻 高壮高密 高名 豪王 森拱 曾闳 凭隆 隆厚 隐阿 魁颀 岿嵬 嵚崟 登闳 岩岩(泰山~) 磊磊 另见:︱矮小 ☚ 胀大 宏大 ☛ 高 高高(~大;~空;~地) 飞 乔(~木) 亢(高~) 穹 阜 尧 侨迥 延(~楼) 登 卬 昂 襄 崟 崒 峻(~岭) 崝 崇 骞 危(~楼;~冠) 浩 翘 赊 隆嶷 嶛 迸云 翳云 鑱云 重仞累仞 数仞 维嵩 彻天(火光~)排云 另见:高大 高峻 水平 程度 ︱低 ☚ 高、低 高远1 ☛ 山顶 山顶顶(顶颠;顶巅;高顶) 巅(山巅;阜巅;山之巅) 峰 巘 椒(山椒;巖椒) 陵 冢(山冢)山头 山额 山颜 山颠 山朵 山尖 岭头 梁端 峯岑 崔嵬 另见:高处 高 ☚ 山阿 山脊 ☛ 土山 土山阜(阜丘;土阜;山阜;邱阜;丘阜) 屯 堆 ☚ 石山 山丘 ☛ 高山 高山峤 高丘 高岑 高麓 崇山 穹崇 乔岳 遐岳 阳岳 鹤峤 飞岑 岩岑 峻岑 岑岭 穹岭 曾岭 危岭 峻峗 穷岫 天阻 重天 重基 崖壁 崔嵬 ☚ 山峦 山岭 ☛ 崔嵬cuī wéi❶高峻,高耸。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崔嵬中国电影演员、导演。1912年10月4日生,1979年2月7日去世。山东省诸城人。1930年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编剧。翌年,在青岛组织海鸥剧社,并参与创作了多幕剧《命令!退却第二道防线》。1932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5年到上海从事戏剧活动,改编并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宣传抗日救亡。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救亡演剧一队,参加《保卫卢沟桥》的创作演出。1956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和导演。主演《宋景诗》(1954~1956)、《海魂》(1957)、《老兵新传》(1959)等多部影片。在影片《红旗谱》(1960)中饰主角朱老忠,于1962年获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此外,他参与导演的影片10余部,其中《小兵张嘎》(1963)于1980年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于1962年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崔嵬 028 崔嵬1912—1979电影演员、导演、剧作家。山东诸城县人。1932年参加左翼戏剧活动。亲自编、导、演过《察东之夜》、《放下你的鞭子》、《老英雄》等剧,并进行京剧改革工作。1954年后,专事电影创作,主演影片《宋景诗》、《海魂》、《红旗谱》等,导演了故事片《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北大荒人》、《天山上的红花》以及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等10余部。他主演的《老兵新传》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提高奖。1962年在《大众电影》举办的百花奖评选中,他被评为最佳男演员,《杨门女将》被评为最佳戏曲片。 ☚ 金山 王人美 ☛ 崔嵬 崔嵬1912~1979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导演、剧作家。生于山东诸城。早年当童工,后就读山东礼贤中学、青州第十中学。1931年,考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编剧班。次年赴青岛组织海鸥剧社,深入崂山渔村,宣传抗日。1935年,到上海参加戏剧活动。抗战爆发后,崔嵬与陈波儿合演《放下你的鞭子》,开启抗战演出的先声,后辗转各地演出救亡戏剧。1938年赴延安,从事艺术创作和领导工作。曾写出《母亲》、《十六条枪》等,成为在根据地深远影响的“火线剧作家”。并担任过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主任、冀中火线剧社社长。
1949年,崔嵬随军南下,先后任中南文艺学院院长、中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南文化局局长。1954年,崔嵬又被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他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79年2月7日病逝。 崔嵬先后创作、改编过30余部戏剧作品。代表作有《察东之夜》、《张家店》等。他在表演上戏路广,手法多,力求形体动作的洗练和内在情感的真挚流露。他的导演风格粗犷朴实,自然浑厚,对根据地早期话剧的艺术完整性的建立有杰出贡献。他在电影中的表演真挚、自然,为中国银幕留下了一系列铮铮铁汉的形象。 ☚ 金山 石挥 ☛ 崔嵬1912—1979中国电影导演、表演艺术家,山东诸城县人。塑造的银幕形象有宋景诗、窦二鹏、战长河、朱老巩、朱老忠等。代表作有《青春之歌》、《小兵张嘎》、《天山的红花》、《北大荒人》、《野猪林》等。 崔嵬 崔嵬cui wei高峻。宋·范成大《吴船录》:“此诸山之后,即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数十百峰。” ☚ 崇赫 ">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