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贤义塾
武训义学,原名柳林崇贤义塾,创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学于堂邑柳林镇(今属冠县)东门外。武训为了让穷苦孩子读书识字,不受欺侮,从21岁开始行乞,用近30年乞讨和劳动所得创办了这所规模大影响深的义学。初建时瓦房20余间,校院幽雅宽敞收学生50余名,分经、蒙两班。学生多为贫苦子弟,免收学费。义塾领导机构为校董会,校董会由校董主持。聘请进士、举人、拔贡、秀才等有才学名望的人充任教师。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武训为义塾购买的230余亩学田地租。课程蒙班主要有《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班主要开设《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左氏春秋》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设学校,崇贤义塾改称武训义学;至民国,武训义学改称武训小学,开办初小和高小,课程均按政府规定开设。